基础知识复习题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5677853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复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闷热(mnr) 啜泣(chuq) 头晕目眩(tuynmxun) 小憩(xioq) 伫立(zhl) 盘(pn)虬(qi)卧(w)龙(lng) 鹤(h)唳(l) 沟壑(guh) 庞然大物(pngrndw) 脊梁(jliang) 倔强(jujing) 洗濯(xzhu) 玷污(dinw) 堕落(dulu) 贪婪(tnln) 姊妹(zmi) 雏形(chxng) 禀告(bnggo)慧心(huxn)未(wi)泯(mn) 执著(zhzhu)猝然(crn) 魅力(mil) 蹂躏(ruln) 愠(yn)殆(di) 酝酿(ynning)黄(hung)晕(yn) 蓑(su) 抖擞(dusu) 栀子(zhzi) 栖息(

2、qx) 枯(k)涸(h) 清冽(qngli)梦(mng)寐(mi) 竦(sng)峙(zh) 骸骨(hig) 猛犸(mngm) 一霎(ysh)间(jin) 篝火(guhu),喧嚣(xunxio) 静谧(jngm) 篡夺(cundu) 螽(zhng)斯(s) 喙(hu) 吮吸(shnx) 妒忌(dj) 飞(fi)甍(mng) 睥(p)睨(n) 倏忽(shh) 丫杈(ych) 憔悴(qiocu) 苦心孤诣(kxngy) 虐(nu)杀(sh)怦(png) 脸颊(linji) 沐浴(my) 缥缈(piomio) 鲛(jio)人(rn) 女娲(nw) 澄澈(chngch) 汩汩(gg) 哞(mu) 踉踉跄

3、跄(linglingqingqing) 孪生(lunshng) 遽(j) 髀(b)骨(g) 骥(j) 髻(j) 贮(zh)蓄(x) 炫耀(xunyo) 爵士(jush) 迸溅(bngjin) 挑逗(tiodu) 伶仃(lngdng) 瞬间(shnjin) 绽开(zhnki) 土(t)砾(l) 碣(ji)石(sh) 狩猎(shuli)高(go)垣(yun) 犄角(jjio) 攥(zun) 祷告(dogo) 滑稽(huj) 咩(mi),七年级(上)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一、在山的那一边作者 。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 国的 。 三、生命 生命选自 作者 ,原名 。 四、紫藤萝瀑布选自 作者 ,原名:

4、冯钟璞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五、童趣选自 作者 字 , 代文学家。浮生六记是作者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六、理想选自 作者 ,原名:余勋坦。 七、行道树选自 作者 。第一次真好选自 作者 。,八、人生寓言选自 作者 。 九、我的信念选自 作者 (18671934)。 (国家)人,她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 奖。 十、论语十则选自 ,该书是记录 和他 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

5、3000人、贤士72人。 十一、春选自 ,作者 。 十二、济南的冬天选自 ,作者 ,原名 字 ,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十三、山中访友作者 。,十四、秋天选自 ,作者 (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十五、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选自 ,作者 字 , 末年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 ,作者 , 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 ,字 ,自号 居士。 4、西江月选自 ,作者 字 ,号 。南宋爱国词人。 5、天净沙选自 ,作者 , 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

6、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十六、化石吟作者 。 十七看云识天气本文是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十八、绿色蝈蝈选自 ,作者是 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 。 十九、月亮上的足迹作者 。 二十、山市选自 ,作者 字 ,世称 , 代文学家。该书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郭沫若在作者故居题联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二十一、风筝选自 ,作者 , 家、 家、 家。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代表作:阿Q正传。,二十二、羚羊木雕选自 ,作者

7、。 二十三、散步作者 。 二十四、诗两首 1、金色花选自 ,作者 , 文学家。1913年获 奖。 2、纸船选自 ,作者 ,原名 ,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 、 、 。 二十五、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是 朝宋彭城文学家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十六、皇帝的新装选自 ,作者是 (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还创作了 、 、 等优秀作品。,二十七、郭沫若诗两首选自 ,作者 ,原名 ,我国著名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 、 。 二十八、女娲造人选自 ,作者 。 二十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选自 ,作者 。 三十、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选自 ,该书是一部 故事集。伊索,

8、公元前6世纪的 人。 2、智子疑邻选自 ,韩非, 末期著名思想家。著有 一书。 3、塞翁失马选自 ,淮南子又名 ,由 (朝代)刘安与其他人一起编著,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前面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7、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 )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 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

9、 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老人说: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B、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C、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保障 D、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10、,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光滑地躺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A.像镰刀割过似的B.像用脚践踏过似的C.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D.像用碾子压过一遍似的,句子衔接训练 1.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

11、A. 但他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 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 但他终于随着他父亲走了 D.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2.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人民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C. 人民异常悲痛 意志坚 民主自由 D.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16. 学习知识要靠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成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起眼的石子 C.

12、不起眼的细小的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起眼的石子。 17. 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命运给你了一条崎岖不平的路, ;给了你一个碗, ;给了你永恒的夜晚, 。会坚强吧!它比什么都珍贵。” A. 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物;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B. 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物;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C. 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物;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D. 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物。,8.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B.

13、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那崖壁上、沟壑边、大树上,到处可见的长青藤,可视为外婆人格精神的象征。 D.我校参加市三好学生代表会的代表团,是由三十名校级三好生中挑选出来的十三名三好生组成的。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 ,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