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742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毒胶囊事件心得体会 篇一:毒胶囊事件感想 毒胶囊 1、 毒胶囊为何出现 1) 八年前出现过 2) 药品胶囊价格高,工业明胶胶囊价格低一半 3) 企业的无道德经营 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在进步,人民对生活水平 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在很多光鲜的品质生活背后,隐藏了 多少的不为人知的黑幕呢?这些年,或者说一直以来,几 乎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都是媒体先爆料。很少是食品药品 监督部门查出来的。监管部门与媒体相比有着信息、技术、 知识、职能等多种优势,干什么去了?这是值得追问的, 他们是为了社会环境弄个稳定?还是这本身也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要求之一?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紧 抓生产

2、力发展? 毒胶囊事件一经爆料,当地的公安、执法人员去一家 问题企业要去执法的时候,突然看到这家企业的大楼开始 着火。事后证实,就是该企业的经理在集中销毁与毒胶囊 相关生产资料及销售记录,可见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所做 的事情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第二,出问题的地方 XX 年媒 体就报道过,几乎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时隔 8 年之后,问题 还会再次发生?第三,我们现在面对这样一种行为,就是 套用药品管理的相关法规,罚 1-3 倍,吊销执照,但性质 究竟是假冒伪劣,还是投毒或者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 XX 年当时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对家里开过明胶厂的 一个企业主的采访,他说“用处太多,用量太大。这个行 业不是取缔的

3、问题,只要下游还有需求,它就不会停止, 禁令打击,只会让它四处游走,或转入地下。现在是在风 头上,很多人都等着东山再起。 ”听的惊心吗?是的,这一 次还会东山再起? 现在我们作为广大消费者的一员最关心两个问题:第 一,目前涉及到使用工业明胶来做药物胶囊的企业是否只 有记者报道的这几家企业?另外,记者送检的这些药物胶 囊当中,目前有 13 批,涉及 9 个,其中不乏大企业,13 个 超标批次的产品是有问题的,是不是只有这 9 家企业 13 个 批次的胶囊有问题?如果真的只是这样,必须说记者的手 实在太准了,为何记者的手能如此之准?是因为这个事情 在社会的某个层面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第二,目前查处

4、的方式就是媒体曝光,迅速封厂、抓 人、下架。难道如那个老外问中国人为什么吃东西前都要 用手机拍一下,摄像头真具备检测食品安全的功能?在这 一阵暴风雨之后,监管体系能不能保证是一个长期有效, 能不能保证是让黑心企业走投无路的这样一个体系。除了 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之外,还有一个维护市场诚信的主体, 那就是企业本身。在事发之后,企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态 度、什么样的做法呢?再来看一看。出现如此恶性事件, 监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是监管的责任。明胶企业确实存在重大违法嫌疑, 但大家如果都把矛盾对准明胶厂,就会偏离问题的核心。 现在要尽快检测所有涉事药企的产品,第一时间公布检测 结果,既给民众交

5、代,也是给药企的责任定性,从目前的 处理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一些现象应引起警惕, 各地药监部门去医院、药店检查,一听说问题药品下架, 就完事大吉。实际上,监管部门要做的事很多,要检查药 店购进多少涉事药品,共销售多少,还剩多少,剩下的药 品必须全部带走,这些都是证据,而不是单纯下架了事。 还有,受害消费者手中的问题批次药品又应该怎样去处理? 回收还是更换还是退款?身体受毒胶囊危害的患者又是否 只能通过法律途径保全自己的权益?还是应该由谁主动承 担呢? 其次是执法的责任。必须查处涉事药企,迅速检查药 品生产是否违规,应否停止生产。同时,告诉公众到底发 生了什么,药企违了什么规,准备怎么处罚

6、。 三是问责的责任。早在 XX 年,央视就曝光过阜城县 古城镇工业明胶大量流入各种食品行业的丑闻,时隔 8 年, 不仅没得到遏制,反而越演越烈,可见地方政府监管部门 的监管 基本失灵。 2、 毒胶囊生产厂家的行为定性 1) 是简单的违规行为 2) 还是违法的侵害了人身安全 3) 如何处罚 药监局将毒胶囊事件定性为生产劣药,国家食品药 品监管局 4 月 20 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药用胶囊 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会议指出本次媒体曝光的铬 超标药用胶囊事件,是非法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及 使用铬超标胶囊生产劣药案。 这件事的本质,是药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问题,药 品企业采用不合法的材料

7、,涉嫌欺骗和损害了消费者的权 益。因此,药企才是这次胶囊事件的第一责任人。现在对 药企的调查,公众期待看到更多的实质性进展,而判定药 企的责任,并非难事。 对消费者来说,药企涉嫌欺诈。虽然有明胶厂一把大 火把相关材料给烧毁了,但药企的材料还在,就以药企购 进胶囊的价格来说,工业胶囊和药用胶囊的价格悬殊较大, 购进胶囊的源头企业到底是哪些,是否购进工业胶囊,很 容易判定。一旦判定,药企需要公开承认错误并道歉。 药企要承担赔偿责任。对有明确证据的受害者,药企 必须给予治疗并赔偿。同时,对铬超标的问题药品,必须 尽快予以召回,并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予以处理。现在虽 有一些药企也在道歉,但诚意和力度远远

8、不够。 美国企业对危机管理的认识和我们有很大不同。我们 理解的企业的危机管理,经常是如何救火和灭火,压制消 费者的质疑与诉讼,减少媒体的报道;美国的危机管理很 简单,就是“诚实”二字。出现问题,立即直面现实,该 赔偿就赔偿,该召回就召回。当然,它不“诚实”也不行, 否则就要付出巨大代价。 3、 如何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事件 1) 大力度处罚 2) 如何加强监督力度 3) 修改法案 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虽然发展速度还算是 在控制范围内,可国内的监管机构和监督机制并没有得到 很好的成长和发展。 诚信才是行业的支柱。因为虽然我们理解明胶对于当 地来说是一个支柱性的产业,但是真正市场的支柱是诚信

9、, 这根支柱倒了,什么支柱产业都没有用。 就中国的现实而言,民众普遍习惯把什么事都看作是 政府的责任,就是政府应该严防死守,全方位盯着。其实, 再严密的监管,也会出现漏洞,真正有效的治理,是所有 人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味强调监管,其实是“政府万能”的思维。实际上, 政府无法承受全部监管之重。也就是说,要明确界定政府 的权力与责任,不能一味地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政府的监 管。解决社会问题,必须立足长远。因此,不管是之前的 瘦肉精事件,还是现在的胶囊事件,都要抓住这些社会事 件带来的契机, “倒逼”公共管理转型。 各国情况不同,法律规定也有差异。 对中国而言,不是立法的问题,是执法的问题。在现

10、有的标准中,铬是中(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毒胶囊事 件心得体会)国药典(XX 年版)规定的食用、药用明胶必须 要测的重金属之一,除了铬,还有铅、砷、锰、镉等重金 属。据央视调查,在修正药业生产的羚羊感冒胶囊中, 所用药用胶囊铬的含量为kg,这超出了国家的相关规定。 中国 XX 年版中国药典明胶空心胶囊标准显示,重金属 铬的限度在百万分之二,即 2mgkg。 具体而言,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如此行动:受害的消 费者可以起诉制药企业,依法索取巨额赔偿,因为人命大 于天;还可以起诉药品的广告商及其代言者,要求他们为 欺诈消费者负责;广告代言明星们可以起诉广告商,要求 它们为误导自己负责,赔偿自己的

11、物质和精神损失。 对政府来说,则应启动危机处理预案,为受害者提供 免费救治和筛查;与此同时,也要起诉有关企业,给予巨 额处罚。 也就是说,各方形成合力,让涉事企业付出惨重代价。 篇二:毒胶囊事件的案例分析 毒胶囊事件的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我们在受伤或者是生病的时候,都习惯 于向医学求助,吃药打针,以求战胜病痛,延年益寿,医 药一直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命紧密相连,说是关天 的大事亦不为过。而谁又能想得到,这些用来救命的良药, 会有一层剧毒的外衣呢? XX 年 4 月 15 日,央视报道河北、江西个别企业用生 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 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

12、企业,这些含有毒物 的毒胶囊,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而这起毒胶囊事件,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与 XX 年的毒奶粉事件一样,它的发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严 重践踏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如何能够潜伏几年不为人知,如 何才能避免此类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是 xxxx 毒胶囊,是指用工业皮革废料来做成药用胶囊。从 工业皮革废料变成药用胶囊,经过多次的工序,辗转几个 厂家,最后进入到流通领域,被千千万万的人们消费,这 其中经过的关卡无数,却没有一个关卡真正的起到了把关 的作用,用廉价有毒的工业明胶替代价格较高的食用级明 胶,这样明显有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事情却在默认当中变成 了行业的潜规则,就

13、像之前的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鸡蛋, 地沟油一样,拷问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良知,也是我们的管 理制度和法律的威严! 一件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到销售流通, 应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阻止这些有毒的东西进入人们口中 的。就毒胶囊来说,以工业明胶的价格采购食用级明胶, 可能吗?显然不合理的价格后面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应 该心知肚明的吗?就算采购人员被蒙蔽,那么相关的检测 手段没有吗?检测原材料重金属超标不是什么难事,就是 检测成品药用胶囊的重金属含量,也应该是每一个有责任 的厂家理当做的事情,但是这些层层检测之下,超标的药 用胶囊一样是一路绿灯的顺利进入消费流通领域,这当中 的原因是什么? 显然是利益,

14、暴利驱使人们铤而走险,暴利蒙蔽了 人们的双眼,这不仅仅是毒胶囊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动力, 同样也是相关事件的屡禁不止的源头。其实马克思早在一 百多年前,就在资本论当中说的很明白,资本天性是 追逐利益的,当有 300%的利润的时候,资本就敢于践踏人 间的一切法律! 然而这并不是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唯一原 因。资本的逐利性自古以来都是不择手段的,但是在监管 制度和法律制度相对完善的西方国家,此类事件出现的机 会就很少,究其原因,除了西方拥有相对完善的法律和监 管制度之外,西方相对完整的社会诚信机制也是一个重要 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国家经济腾飞之前,这样的事情也 很少发生,因为当时人员的流动性很

15、小,社会关系网相对 固定,违反道德会导致原有的社会评价降低,而重建良好 信誉的成本就相对很高,而现在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大大增 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比较薄弱,重建也相对容易, 这样导致那些人们在道德方面的约束大大削弱,也就是我 们的普遍感觉到现在人们的诚信不如以前,社会道德水平 整体下降的原因。 只是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想要建立起 每个人的完整的社会诚信评价机制,将一切社会生产生活 纳入这个体系之内谈何容易,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却不 是一朝一夕可 以建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立 法,有效执法,就成为当前最有效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我们国家的法律也是不够完善,不能起

16、到杀一 儆百的作用,很多违法的行为,换个地方,换个领域又可 以继续。就像这次的毒胶囊事件,我们国家现有的立法就 存在可操作性差,罚款数额难以认定,不足以从根本上让 制假及参与制假厂家失去再次制假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 立法工作不完善的地方。然而立法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法 律对于瞬息万变的生活来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在法律 滞后,道德约束力量严重削弱的今天,加强监管力度就成 为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我们国家的监管制度一般分为社会监管和管理部门 监管。社会监管已经在很多起事件中表现出了它的力量, 网络作为社会力量的集合,在推动社会进步,传达民意方 面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网友们聚沙成塔的力量,见微 知著的火眼金睛,已经为我们揪出了贪官无数,对于数不 胜数的无良生产厂家而言,人民群众无处不在的双眼是约 束他们最强大的力量。但是对于某些相对专业的领域,没 有专业设备和知识的普通民众就很难有效的介入监管了。 就毒胶囊事件而言,没有专业的检测工具,普通人 根本不可能知道胶囊当中的铬超标,对于工业明胶与食用 明胶的区别也是这起事件之后才普及的知识。显然社会监 管对于毒胶囊的监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