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77022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024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荀况,022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61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道),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经济破坏,汉初为恢复生产安定人心,表现-休养生息政策(租奴兵田税役),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有为”,2、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可能性:,必要性,边境问题 王国问题 土地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加强中央集权, 适

2、应国家统一,理论依据,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法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易导致暴政,,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墨家:,道家:,儒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3、;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与先秦儒家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和目的,五常,【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1,(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和目

5、的:,特点: 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文化专制 B、继承发扬了民本、仁政思想 C、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之长 D、为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思考,006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2、儒学的自我调节

6、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三、儒学成为正统,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原因,(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

7、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2、表现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垄断教育、凭儒入仕、民间独尊,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凭儒学入仕。 前124年,汉武帝为了

8、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

9、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独尊儒术的结果(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3)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4)思想文化专制导致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探究2,董仲舒

10、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评价,积极,消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11、?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探究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 、推行了礼治德化教

12、育 、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3、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局面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 、 、 、,课堂考查,A,A,D,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毁灭文化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A BC D,5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7、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13、(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8.(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9.(2007广东历史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C,A,10、(09年安徽卷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

14、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1、(09年海南卷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假设你是生活在中国汉武帝时期的古人,根据你的切身感受,你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为切入点,你的身份可以是汉武帝、农民、书生、官吏等),体验、感悟历史:,汉武帝:有利于思想统一,神化君权,网罗人 才,巩固统治 世袭官吏:地位受到冲击,新近的官吏素质较高 儒生:地位提高,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15、其他士人:改学儒学,或受到限制农民; 希望皇帝宽刑薄赋。,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的看法。,拓展问题:,2008山东曲阜祭孔大典,香港祭孔大典,马英九参加台北祭孔大典,全球华人祭孔大典,材料1,材料2: 22岁前,前妻撒手而去,面对两位老人和智障的内弟,就因为那样一个诺言要像亲儿子一样照顾他们。 33年来,他一直悉心照顾岳父岳母和智障的内弟,无怨无悔。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2007感动中国人物之谢延信,材料3;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温家宝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 . 现实也告诉我们,凡是忠于国家、一心为民的官员都有这样的自豪感和荣耀感:我是人民的儿子,我的成绩归功于人民,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官员当读懂总理的“最感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