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76980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6.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讲座2014(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一. 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成道路系统,以解决各方向车流与人流的交通组织和转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结点,在路网中起着从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由于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和行人均须汇集于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他道路,这时车辆和车辆之间、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相互干扰,尤以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之间的干扰为甚。这样,既造成交通堵塞、降低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又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因此做好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很重要。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主要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2、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等。部分城市也出台了地方性的规范,如上海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武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二、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整体道路环境及交通特性的分析。 2.对非机动车流,过街行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缺乏考虑。 3.交叉口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交叉口潜力。 4.大型立体交叉口存在占地过大,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未来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1.精细化,高效化,重视现有交叉口的改造挖潜。 2.重视交叉口的管理措施、优化设计。 3.充分考虑非机动车流对交叉口的影响。重视行

3、人过街,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4.节约占地,利于环保,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四.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编制的背景、依据编制背景: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节点”,其规划、设计与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网的通畅与安全。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善现有的平面交叉口,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规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立项编制的。编制依据:广泛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及资料,吸收借鉴了国内外道路交叉口规划和设计的先进技术。本着“规划为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等原则,充分结合

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特点,对新建、改建及综合治理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中的各项内容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旨在确保今后具体工作中的规范性、科学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五.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主要技术内容详解,1.总则 2.术语、符号 3.一般规定 4.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5.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6.道路与铁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7.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8.公共交通设施 9.交叉口辅助设施,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1.总则,1.0.1 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达到交叉口交通运行安全和有序、通达、舒适的目的,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镇的城市道路平面与立体交叉口

5、的新建、改建与治理规划设计;市郊公路交叉口,可参照执行。 1.0.3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宗旨,遵循保障安全、环境保护和不滥用土地的原则。 1.0.4 城市道路交叉口必须根据各阶段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所定的道路及交叉口的交通功能进行规划设计。 1.0.5 防震、防洪及其他防灾地区,应按国家规定的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要求,进行抗震防灾规划。 1.0.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应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本规范未规定部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程以及标准的相关规定。,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1. 交叉口交通组织 在交叉口可以通车的空间与时间内,

6、安排组织从各方向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分散去其他方向、以保障人流和车流都能安全、顺畅、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2. 枢纽立交 是指位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能适应相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转向车流略减速)连续行驶的全互通式立交。3. 集散立交 是指城市主干道或次干道与城市快速路或市际高速公路相交,主、次干道车辆向从快、高速路集散的互通式立交。4. 简单立交 是指能保证相交主要干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其次要主线直行车流准许在平面交叉口行驶的立交;以及保持相交道路为平面交叉,仅为个别、部分左转车流布置专用连接匝道上跨(或下穿)的立交等。5. 信号控制交叉口

7、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6. 让行标志交叉口 是指主、次道路相交,用交通标志来组织分配相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必须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的一类交叉口。让行标志交叉口有两种:用停车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停车让行交叉口;用减速让行标志管制的交叉口叫减速让行交叉口。7. 全无管制交叉口 是指没有任何管制措施、各类各向交通流按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先后次序通行的平面交叉口。8. 主要道路、次要道路 交叉口的相交道路中,等级较高或交通量较大的道路称为主要道路;等级较低或交通量较小的道路称为次要道路。9. 交通岛 为渠化、分隔交通流和

8、提供行人过街驻足而设置在路面上的各种岛状设施。一般用混凝土围砌成高出路面的构筑物,也可用标线在路面上画出岛状空间。按其功能可区分为:导向岛、分隔岛和安全岛等。10.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公交停靠站所需长度范围内局部拓宽路面,专供公交车靠站停泊用的一种公交停靠站。,2.术语、符号,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11. 渠化设计 给进出交叉口的各种各向交通流组织安排通行空间,以消除交叉口各种各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达到各种各向交通流通行安全和顺畅为目的,是交叉口交通组织的重要内容。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交通岛等设施对交通流按流向作分流和导向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车道

9、功能划分、导向标线和导向岛等。12. 辅助车道 在干线道路与次要道路立交时,在分流合流附近,为使匝道与干线道路车道数平衡,保持干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干线一侧增设的车道称为辅助车道。13. 匝道 相交道路之间相互连通的连接道,供转弯车辆运行使用。可分为左转弯匝道和右转弯匝道。匝道与主线的连接点称为匝道的端部,包括起点和终点。14. 进出口 由主线驶出进入匝道的路口称为出口,由匝道驶出进入主线的路口称为进口。 15. 变速车道 供车辆进出主线变速而设置的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道,进口端为加速车道。变速车道包括变速车道与主线衔接的三角形渐变段。,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16.

10、集散道路 为了减少主要道路交通流的交织和进出口的数量,在主线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主线平行且横向分离,并在两端与主线相连的专用道路,称为集散道路。17. 定向左转匝道 从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上游右侧驶出,以和缓、短捷的路线,跨(穿)越主线,直接从另一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下游右侧驶入的匝道,(图5.3.5.1-2-(1)。,2.1 术语,18. 半定向左转匝道 从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上游右侧驶出,以大弯道绕越全线,从另一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下游右侧驶入的匝道,(图5.3.5.1-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19. 迂迴形左转匝道 从主线的立交结构物下游右侧驶出,绕约270转弯,从另一主线在结构

11、物上游右侧驶入的匝道,(图5.3.5.1.-2-(3)。 20. 环形匝道 用类圆形环道连接各主线进出口供主线间转弯车辆行驶的匝道。(图5.3.5.12(4)。,2.1 术语,21. 规划红线 为划定道路用地范围,规划确定的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22. 地块 周围由道路所围的一块地表空间。,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23.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 平面交叉口上,车辆从上游路段驶入交叉口的车道为进口道,从交叉口驶入下游路段的车道为出口道.,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24. 高峰小时周期平均到达交通量 早高峰小时或晚高峰小时内,所有周期到达交通量(pcu)的平均值

12、。25. 高峰小时内高峰15分钟的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内交通量连续最高15分钟内的交通量换算成的小时交通量(pcu)。26. 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高峰小时内高峰15分钟的小时交通量之商,表达高峰小时内交通需求的变动程度。,2.1 术语,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2.1 术语,27. 饱和流量 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一条进口车道上一列连续车流能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量,以pcu/绿灯小时为单位。28. 基本饱和流量 正常道路条件,不受任何干扰情况下的饱和流量。 29. 信号相位: 交通信号轮流给各方向的车辆或行人分配通行权的信号显示。 30. 绿信比: 交通信号有效绿灯时

13、长与信号周期时长之比。有效绿灯时长,是在给定的信号相位中,获得通行权的车辆能够有效通行的绿灯时间;信号周期时长,是交通信号灯各灯色显示一个完整过程所需的时间,以秒为单位。31. 路中式公交停靠站 站台设在对向机动车车道之间,可通过地面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与道路两侧人行道相联系。32. 侧式公交停靠站 站台设在道路外侧(右侧),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或隔着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相联系。,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A 用地面积(公顷) Bc 立体交叉内部集散道宽度(m) Bce 长条苜蓿立交规划红线宽度(m) Bd 立体交叉内部集散道隔离带宽度(m) Bm 立交道路主线红线宽度(m) Br

14、 匝道宽度(m) CAP 通行能力(pcu/h) CB 基本通行能力(pcu/h) Cc 立交主线一条车道的规划通行能力(pcu/h) CD 单向车行道匝道通行能力(pcu/h) Cd 立交分流区通行能力(pcu/h),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Cg 让行交叉口低优先级车流基本通行能力(pcu/h) Cm 立交合流区通行能力(pcu/h) ed,ej 大车、铰接车的小客车当量 fg 饱和流量的坡度与重车修正系数 fhv 大型车修正系数 fl 左转车道饱和流量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fn 单向车行道匝道的车道数修正系数 fp 驾驶员条件修正系数 fr 右转车道饱和流

15、量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ft 直行车道饱和流量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fw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G 道路纵坡 HV 重车率 Imax 最大超高 lb 公交车车辆长度(m) ld 出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m) lg 最短交织段长度(m) lS 公交停靠站长度(m) Lmin 立交最小间距(m) La 进口道长度(m) Lb 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m) Ls 进口道展宽渐变段长度(m),2.2 符号,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2.术语、符号,Lacc 加速车道长度(m) Ldec 减速车道长度(m) MSV i 第i级服务的最大服务流量(pcu/h/ln) nb 公交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交车辆数(veh) nl 路段上车道数 N 高峰15分钟内每一信号周期的左、右转车的平均排队车数(veh) pd,pj 大车、铰接车占车流的比例 Qr 合流、分流前的主线交通量(pcu/h) qH 让行标志交叉口高优先级车流交通量(pcu/h) rc 环交中心岛最小半径(m) Rl 左转匝道曲线半径(m) Rr 右转匝道曲线半径(m) Sb 基本饱和流量(pcu/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