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76948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精讲 精练 精析)专题06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0606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命题的基础,任何知识的考查都脱离不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从近几年的化学试题元素化合物的命题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高考复习必须坚持以考试大纲为纲,以教科书为本的方向,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必须还教学于本来面目,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高考复习教学中一定要熟悉考查范围,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坚决、果断、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 考试大纲不要求的内容。我们的复习工作应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追求实效,采取的措施要落实到位。师生都必须清楚每个单元复习的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第一轮复习要控制难度,不可在偏、难

2、、怪题上做文章;调控好训练的题量,训练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把精力用在典型试题(历届高考原题、精心改编高考题或选编优秀的模拟题)的分析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复习中的自主权,满足学生复习的需求,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的思维以广阔的空间,要从根本上克服一味大量布置习题,满堂灌、缺乏针对性、不讲教学效益的问题。大家知道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这部分知识内容从表面上看比较零碎、分散,难于记忆,使有些学生感觉花了较多的时间还是难于掌握,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因而,在复习时我们老师如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成较为有序,又便于学生记忆和

3、掌握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将知识由点连线,由线织网;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系统化。在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以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原理分析物质性质,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我们还要学会举一反三,由一种物质的性质,推导出同类物质的性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考查以钠、镁、铝、铁、铜等为基础,全面考查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般的考点有:1、钠单质性质(典型活泼金属) ,钠的氧化物(Na2O、Na2O2) ,钠的盐(Na2CO3、NaHCO3)等性质,重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2014 上海 19 题)及相关计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等;2、镁和铝的

4、重要化合物及其性质,特别是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及其转化关系;镁铝反应的相关图像问题(2014 安徽卷第 13 题)3、铁及铁化合物,铁、二价铁、三价铁之间的转化关系,Fe2+、Fe3+的鉴别及 Fe(OH)2的制取等。4、铜及其化合物(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5、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反应与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相关的结合。考点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2【例 1】 【2016 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 NaHCO3、分离 NaHCO3、干燥 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

5、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判断【名师点晴】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 B 和 D,注意洗气瓶的气体通入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考点二: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镁铝图像问题【例 2】 【2016 年高考上海卷】已知 NaOH+Al(OH)3NaAl(OH)4。向集满 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 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6、( )ACO2+2OHCO32+H2O BAl2O3+2OH+3 H2O2 Al(OH)4 C2 Al+2OH+6H2O2 Al(OH)4 +3 H2 DAl3+4 OHAl(OH)4【答案】D3【考点定位】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名师点睛】铝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类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量仅次于铁,因此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的冶炼是历次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重点掌握 Al、Al2O3、Al(OH)3的性质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Al(OH)3两性的图像题和计算,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业流程等。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技巧

7、、方法的总结。考点三: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例 3】 【2015 浙江理综化学】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NaOH 溶液控制 pH试剂 X足量酸 烧渣固体 1溶液 2固体 2FeSO47H2O溶液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 X 选用铁粉B固体 1 中一定含有 SiO2,控制 pH 是为了使 Al3+转化为 Al(OH)3,进入固体 2C从溶液 2 得到 FeSO47H2O 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 1

8、中直接加 NaOH 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 FeSO47H2O【答案】D4【考点定位】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离子反应、物质分离、实验流程、实验评价、实验条件控制等。涉及试剂的选择、溶液 pH 控制、硫酸亚铁性质、实验条件选择和控制等。【名师点晴】离子推断题的发展主要以离子反应为前提,主要考查学生在熟练掌握阴阳离子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定性推断,考查方式为离子的判断、离子间的反应方程式,在此基础上会结合相关化学量的计算,还有综合推断型,主要考查学生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能力,还会出现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及

9、阅读材料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结构。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高档题,能力要求较高。考点四: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应用【例 4】 【2015 广东理综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分别加热 Na2CO3和 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C向含 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向 FeSO4溶液中先滴入 KSCN 溶液再滴加 H2O2溶液加入 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

10、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BC5【考点定位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 Na2CO3和 NaHCO3固体、苯酚的性质,Cl2、I2氧化性强弱的比较以及 Fe2+的检验,以及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之间的关系。【名师点睛名师点睛】在判断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的时候,先判断操作是否正确,如果操作正确能否得到相应的现象,再看结论与现象是否吻合,这一类题通常侧重于现象和结论的关系,判断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物质的性质,在整个实验中体现的是什么性质。1 【2016 年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11、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MgO 是碱性氧化物与 NaOH 不能反应,而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 MgO,错误;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 NaAlO2,过滤,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中,过滤,得到 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得到氯化铝溶液,除去了杂质,错误;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 NaOH 不能发生反应。加入过量的 NaOH

12、,然后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氧化铁,错误;D二者都可以与 NaOH 发生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不能分离、提纯二者,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方法。【名师点睛】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的过程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的过程叫分离。物质的分离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所以这类题目的实质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物质的性质,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个性” ,才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答。本题中涉及到镁、铝、铁、铜、硅6等元素的化合物,重点考查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对

13、于答案 A,虽然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根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特点,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二者分开,过滤得氧化镁固体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将氢氧化铝加热可得氧化铝;对于答案 B ,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氢氧化铁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过滤,然后用盐酸分别溶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可得到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对于答案 C,一个碱性氧化物,一个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过滤,得氧化铁固体和硅酸钠溶液,往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将所得沉淀加热即可得到二氧化硅。对于答案 D,由

14、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且得到的沉淀又都溶于盐酸,所以二者不能分离。2 【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 、BaCO3 DNa2CO3、CuSO4【答案】C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

15、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 项正确;D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和性质。该题既能检查学生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3 【2015 江苏化学】在 CO2中,Mg 燃烧生成 MgO 和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C 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7BMg、MgO 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 的还原

16、性强于 C 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同素异形体、半径大小比较规律、能量之间的转化、还原性强弱比较等知识。【名师点睛】涉及碳存在的同素异形体、半径大小比较、能量的转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结构的单质,同素异形体的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半径的比较:设计到原子之间、原子和离子之间、离子之间的比较,熟记这些规律,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4 【2014 年高考上海卷第 19 题】下列反应与 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 B2Na2O22SO32Na2SO4O2C2Na2O2H2SO4Na2SO4H2O2 D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