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76910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必要条件 认识事物本质,复习提问,1.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 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两小儿辩日之远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1. 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2创造两个条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1. 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文艺评论是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绝句之二中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2、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问:“矮人看戏”会有真知灼见吗?为什么?,1、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但是,不是任何感性认识都能上升为理性认识。,2、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什么?,3、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参加社会实践,就个人来说也可以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使用他人提供的各种资料。,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什么?,(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关键性条件,1、“去粗取精”: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对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有的比较重要,有的比较次要。这就需要进行分析

3、,需要筛选。,2、“去伪存真”: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有一些可能是虚假的,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依据,这就需要分析,需要鉴别。,3、“由此及彼”: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思考,从总体上进行研究。,4、“由表及里”:进入人脑的感性材料,毕竟是属于事物现象方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人们的认识切忌表面化,应当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开动脑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主次,辨真伪,找联系,抓本质

4、,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加工厂原料 开动机器 产品人 脑感性材料 开动脑筋 理性认识 (原料) (产品),讨论:有人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你认为呢?,2创造两个条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要占有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要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结,创造必要条件 认识事物本质,两个条件,前提: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关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和失败。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灯丝,他前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终于成功

5、。这说明,ABCD,1、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认识飞跃的前提 2、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的途径是实践 C、人们获得真理是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创造条件,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是( ),D,A、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C、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单项选择题 3.要创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两个条件,必须 A.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

6、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主要说明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极其巨大的指导作用,C,5.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事实证明,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B,6.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经过这一过程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

7、统一 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 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B,7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识,这主要是因为 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体更正确更深刻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能动的飞跃 D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C,有一个冰淇淋试验,假定有两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起来满满的;另外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起来冰淇淋装得不满。人们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判断的情况下(也就是不把两杯冰

8、淇淋放在一起比较),人们反而愿意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钱。据此回答6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 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C,7.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上述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角度看我们应该 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本质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C减少盲目消费,坚持勤俭节约 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A,思考题,3、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物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1)为什么要以现

9、象为入门的向导?,(2)为什么“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3)怎样才能做到“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现象与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因此,认识事物应从现象入手。只有以现象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积累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才能获得对本质的认识即理性认识。,(1)为什么要以现象为入门的向导?,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第二、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看,对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2)为什么“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第一、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第二、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第三、参加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把认识不断推向前进。,(3)怎样才能做到“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