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6887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新源县农村工作总结 篇一:新源县牧民定居工作汇报 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谨代表新源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中央检查 组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新源县 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概况 新源县总面积 9970 平方公里,辖 6 镇 5 乡 77 个行政 村,有 12 个驻县单位,由哈、汉、维、回等 34 个民族组 成,总人口万人。其中,哈萨克族人口万人,占全国哈萨 克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新源县是全疆的牧业大县,上个 世纪 90 年代起,我县就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 准,大力推进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目前,全

2、县牧民有 7548 户 39250,已实现牧民定居半定居 5397 户,定居半定居率 达%。 二、牧民定居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自治区(XX-XX)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规划,自 治区发改委批复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建设 2403 户,工程于 XX 年开始按年度分批次进行建设。 XX 年游牧民定居项目工程总投资 2362 万元,其中: 中央投资 1250 万元,地方配套 865 万元,牧民自筹 247 万 元。按照抗震要求采取集中定居和插花安置等形式,完成 游牧民定居 500 户,分布在全县 11 个乡镇的 23 个牧民定 居点,主要建设每户住房 60 平方米,暖圈 80 平方米。 XX 年新源县游牧民

3、定居工程总投资 2645 万元,其中 国家补助资金 1400 万元,地方配套 968 万元,牧民自筹 277 万元。 采取集中安置和人畜分离的形式,按照每户住房 60 平 方米,暖圈不低于 80 平方米的标准,在 10 个乡镇的 10 个 定居点上进行牧民定居 560 户,现已完工 532 户,完工率 达 95%。 XX 年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拟投资 4250 万元,其中: 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1250 万元,援疆资金 750 万元,自治区 补助 250 万元,地方配套 1250 万元,牧民自筹 750 万元。 拟定居 500 户,分布在 7 个乡镇的 7 个定居点上,目前已 开工 300 户,

4、主要是那拉提镇阿拉善村 100 户、阿热勒托 别镇哈拉海伊苏村 100 户和肖尔布拉克镇克孜金格勒村 100 户做为新源县整村推进工程,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已开工 建设,其余因资金还未到位,现正筹备工程开工的前期准 备工作。 三、做好牧民定居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 居工程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自治区、自治州 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实施牧民安居工程要求 3 年见成效, 5 年大变样。使农牧民的居住条件有一个根本性改善,使社 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有一个根本性变化。为有力有序有效推 进工作,我县制定出台了新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方 案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

5、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镇和县 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 了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机构,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 实。全县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实施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的形 式,组织群众实施,参与规划设计,确定定居受益牧户, 让受益牧户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联系协调 等工程。同时,将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 容,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做到有目标任务、有项目实施、 有检查落实、有考核兑现, 从组织领导和制度设计上,保证牧民定居工程一年一 年抓下去,确保工程见效,群众满意。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高起点、高水 平、高效益”和 10 年 20 年不落后的要求,以规

6、划为龙头, 高标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结合我县牧民的住房条件和生 活设施相对较差的实际,制定了“集中安置、人畜分离、 民族特色、美观实用、产业结合”的方案,对农牧民原有 规划的房屋面积、水电路、医疗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方面 进行了再完善,并留足发展空间,体现特点。在规划设计 过程中,坚持大稳定,小调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房屋 建设既要符合抗震安居的要求,又要具有本民族特色,充 分考虑牧民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着重改善牧民的 居住条件,做好牧民定居工程的整体规划,按照实行人畜 分离的原则,统一规划设计,定居房屋的设计方面,从建材 到户型,从结构到功能,从实用到美观等方面入手,在充 分尊重哈萨克游

7、牧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充分 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风貌。在定居点及牧户的选择方面, 选择在适宜居住,距冬夏牧场都较近的区域,并充分依托 已有的定居点、牧区村落村庄的水利、电力设施,方便游 牧民的定居生活,坚持把游牧民定居于发展畜牧业生产、 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相结合,充分考虑定居游牧民的后续发 展,确保游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优先考虑居住 在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牧民, 生产生活环境最差、最困难地区的游牧民先行搬迁,充分 考虑安全、防灾, 适合居住,方便生产生活及定居点牧民最低户数与配套 公共设施的合理性,在牧户选择上采取牧民座谈评议选定受 益户,并对受益牧户进

8、行逐级审核并公示,严把了资格审 查关,切实将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在建设的过程中, 采取乡镇政府自建与牧民自建相结合、集中安置与插花安 置相结合,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统一图纸、统 一建设标准的要求,在 XX 年牧民定居上采用“人畜分离” 便于饲养管理和疫病防疫的模式进行建设,并积极动员定 居户全员参与、投工投劳,使其全方位了解,全身心投入, 真正使牧民群众成为定居点建设、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 彻底改变了以往牧民群众对建设项目只使用不管理、置身 事外的现象。 三是工程建设方式采取自建。因游牧民定居工程涉及 点多牧户多,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有限,在充分征求乡镇 和牧户意见的基础上,采取自建

9、方式进行游牧民定居工程 建设,对于集中定居的由各乡镇政府集中统一进行自建, 插花定居的由牧民自建,无论乡镇政府自建的还是牧户自 建,都是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并接受委派的监理机 构进行工程监理,在资金拨付上各乡镇政府自建的按照工 程进度拨付给施工队,牧民自建的由乡镇政府将资金直接 补贴给牧户,这样即节省了招投标费和税金,还提高了牧 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牧民定居工程持续投入。按 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将游牧民定居、灾后重建、 抗震安居、 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化整合 项目资金,提高了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同时,在县级财 力有限

10、的情况下,优先配套牧民定居实施过程中所需的资 金。并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将牧民定居 工程建设纳入到金融信贷支持范畴,简化贷款手续,切实 解决农民自筹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做好牧民定居点内水、 电、路、气、厨、卫、浴、广播电视、通讯、畜牧兽医综 合服务室、医疗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育 肥、奶牛、孕马养殖等小区建设,全面改善牧民的定居生 活条件。 五是强化宣传力度,调动农牧民参与建设积极性。我 们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宣传、 播放电教片等方式,加大牧民定居工作的宣传广度和深度, 并积极动员定居户全员参与、投工投劳,使其全方位了解, 全身心投入,真正使牧民

11、群众成为定居点建设、管理、使 用的责任主体,促进了牧民从“要我定居”逐步向“我要 定居”的观念转变,为牧民定居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群众基础。 六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建立了县抓乡镇,乡抓村 队,层层负责,注重实效的牧民定居工作机制。我县每年 重点抓 12 个牧民定居示范点,XX 年的阿热勒托别镇的哈 拉海依苏村定居点和 XX 年肖尔布拉克镇洪土拜村定居点, 通过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县的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七是加强协调,狠抓质量。县委、政府要求各部门对 牧民定居工程的各项手续进行简化,减免各种技术服务性 收费,免费办理建设手续。并召集发改、国土、环保、安 监、经贸、供电等部 篇二:新疆新

12、源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新源县则克台中心小学学 XX-XX 学年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课题组成员在巩固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成 绩的基础上,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 努力营造课题研究氛围。把课改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进一 步加强教育科研。在学校领导和县教育局局的重视支持下,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进展,课题组老 师做的一些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课程改革和体验教育方面的一 些理论书籍,学习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学习时开展体验教育专题交流、讨论活动。通过交 流研讨,增强了教师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13、。 2、结合本校、本人或教育杂志上的课例,坚持每周 写一张课堂教学案例反思卡,重点对已开发的“教学资源 包”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情况进行反思。 二、理论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加强备课管理。本学期在教学常规检查中,课题 组老师不但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 而且,备课要体现课题的特点,将数学资源有效地在课堂 上利用起来。让课题研究紧紧为教学服务。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组织“课题研讨课” ,本 学期由校长牵头成立由校级领导、教科室、教务处成员构 成的巡课小组,深入一线,随堂听课 20 余节,课后组织教 师认真填写对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登记表,并进行评课,按 课堂教学评价标

14、准进行等级评定,写出建议性评语。 3、在每次的课题研究课,课题组成员都能认真地参 与 研讨、交流,认真分析课题研究进展中的得与失,共 同讨论研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每 位课题组教师都积极撰写课题案例,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 验。 以上是我校回顾所作,深思所为,意在鞭策明天,有 所为于明天。而成绩只是昨天的句号,明天的发展才是永 恒的主题,课题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 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有待 于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则小教科室 XX 年 12 月 23 日 篇三:牧民定居工作总结 篇一:XX 年某县牧民定居工作总结

15、*XX 年游牧民定居工作总结 一、XX 年*游牧民 定居计划 XX 年我县第一批牧民定居工程计划任务 570 户,确定 了 8 个乡镇,18 个定居点,其中:特克斯镇 35 户,呼吉尔 特蒙古乡 61 户,齐勒乌泽克乡 68 户,阔克铁热克乡 63 户, 乔拉克铁热克镇 70 户,喀拉达拉乡 115 户,喀拉托海乡 94 户,特克斯马场 64 户;第二批牧民定居计划任务为 1560 户,预计确定 18 个定居点,其中:城镇 110 户;呼吉尔特 蒙古乡 110 户;齐勒乌泽克乡 230 户;阔克铁热克乡 220 户;乔拉克铁热克镇 240 户;喀拉达拉乡 280 户;喀拉托 海乡 280 户;

16、马场 90 户。 二、游牧民工程建设情况及入住情况 截止 10 月 31 日全县第一批牧民定居住房已开工 570 户,开工率为 100%,已竣工 570 户,竣工率 100%;棚圈已 开工 570 户,开工率 100%,竣工 570 户,竣工率 100%;入 住 385 户,入住率%;第二批住房已开工 58 户,开工率%, 棚圈已开工 26 户,开工率%。由于任务下达的较晚,还没 有完工的住房。 三、牧民定居资金发放情况 XX 年,我县牧民定居计划 570 户,计划建设总投资 5324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 1710 万元、自治区 预算内投资 570 万元、援疆资金 750 万元、其他资金为地 方配套和牧民自筹。截止目前为止,已到位资金 2620 万元,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到位 1425 万元,XX 年中央投资到位 250 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到位 570 万;援疆资金到位 750 万元。已下拨 2620 万元到各乡(镇) 、场。 四、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标准 牧民定居工程主要采取公助自建的形式,即房屋牧民 自己建设,但必须按照项目统一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