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6814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文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文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文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文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工作总结(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工作总结文言文工作总结篇一:文言文总结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 【典型例题】 1. 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方法指导】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在“仁”字后断开。“恣”是一个动词,作谓语, “所安”作“恣”的宾语,应在“安”字后边断开。所以该题的断句为: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3、。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方法指导】 “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可断开。 “刑”和“刑”是两个相同词语连用,第一个“刑”是名词,作动词“施”的宾语,意思是“刑罚” ,第二个“刑”是动词,意思是“处刑” ,

4、“刑刑”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应当从中间断开。 “傅公子虔”是名词,作“刑”的宾语,应在“傅公子虔”后断开。 “黥” ,名词作动词, “师公孙贾”作“黥”的宾语, “黥其师公孙贾”不能断开。所以此题的断句为: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 “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 “云”“言”等字,应考虑这些字的后面点断。 2.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语气词“其” “盖” “唯” “盍” “夫” “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 “

5、呜呼”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 “矣” “耶” “哉” “乎” “焉” “兮”“耳” “而已”等,一般后面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纵” “是故”“于是” “乃”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继而” “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已而” “斯须” “既而” “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3.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 “唯是” “非唯抑亦”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可得欤”“得无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例如“有所” “

6、无所”“有以” “无以” “以为” “何所” “孰若” “至于” “足以”“得无” “无乃” “何以” “于是” “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散。 4. 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例如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5. 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6.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

7、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热身训练】 1.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有 大 略 者 不 问 其 短 有 厚 德 者 不 非 小 疵 家 给 人 足 囹 圄 空 虚。 2.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五处)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 ”优莫曰:“君勉之

8、!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桀 纣 之 亡 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 并 世 焉 能 相亡? 桀为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君。被商汤灭 纣王为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被周武王灭。 3. 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

9、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注: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三言:三个字。益:增加。反走:撒腿就跑;有于此:留于此。止:捕获。 失 齐 虽 隆 薛 之 城 到 于 天 犹 无 益 也 君 曰 善 乃 辍 城 薛。 提示: 1.句译:对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追究他的短处;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

10、,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 句译:桀王纣王灭亡了.遇到汤帝、武帝,现在的天下是属于桀王吗?还是纣王?如果是桀王和纣王一起称雄哪会相互征战呢?可是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3. 句译: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 文言文的节奏包括文言断句和文言停顿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言文的节奏,必须先分清断句和停顿的概念。 一、文言断句 1.断句和句读的概念所谓文言断句,就是指给文言文划分句读(读,音为du 相当于给文言文加标点)。 那么,什么又是句读呢?所谓句,是指古文中语意完整的一个小段,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句话,一般用句号表示;所谓读,是指句子中的语意未完、语气

11、可停顿的更小的段落,一般用逗号、顿号表示。根据句读给文言文划分节奏就叫做断句。 2.怎样断句(或划分句读) 断句是必须要根据语意来完成的,因此,读懂文意是给文言文正确断句的前提。至于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就看学生平时对文言知识的积累程度了,这包括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的学习积累,还有文言语感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关于句读分不清而引起麻烦,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以前,有一个小伙子,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娶上媳妇,于是他就托媒婆帮忙。媒婆帮他物色了一个女孩子,小伙子问媒婆未来的媳妇长相如何。媒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写了一行字给他一头青丝没有麻子。小伙子一看,心想:“一头青丝,没有麻子。肯定很好啦!”

12、于是就答应下来。等到迎娶新娘后,小伙子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时却傻了眼新娘是个秃子,而且满脸麻子。原来,媒婆那句话意思是说:“一头青丝没有,麻子。 ” 二、文言停顿 1.什么是文言停顿 所谓文言停顿,就是指朗读文言文时的节奏。它包括句间停顿和句内停顿。句间停顿就是按照句读来读,以标点符号为标志;句内停顿就是根据句子间的内在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意关系等)来划分语气停顿。 2.怎样划分文言停顿 划分文言停顿(句内停顿),一般要从句子语法结构和语意关系来进行。 (1)从句子语法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如:例一、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13、 B、王之蔽/甚矣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这里 A 项的主语是“齐地”(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千里”(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 项中“蔽”(受蒙蔽)是动词谓语, “甚”(严重)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 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 例二、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余 闻 之 也 久 。 这句中“余”是主语, “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 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 “屠”是主语, “断”是动词谓语, “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 “断

14、”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 “自后”停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 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 (2)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例三、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 C 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 ,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

15、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A、B 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 再如下例 b 就与例三的 C 句一样,a 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 例四、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a.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b.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 在现代为一个词,但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组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 如“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 “无”与“论”要断开来。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 “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 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若、夫、乃、

16、若夫、至若等)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 “乃/悟前狼假寐”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 表示完整语意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割裂开了)。 例五、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这里意思是, “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 ”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 、 “他们的旗怎样” , “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 A、C 两项就错了。 “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 B 项才对。例六、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