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76798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美丽的想当然地误会!,中国古代社会中国近代社会中国现代社会 中国古代报纸中国近代报纸中国现代报纸 问题: 1、古有新闻与古有报纸? 古有传播,故有传播史;中国古典文明有传播现象,但没有新闻现象;中国古典文明有舆论,但没有新闻!新闻的产生:现代文明的产物! 古典文明的中国只能产生古典“报纸”“官文书”! 2、近代报纸如何产生?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是社会在创新性的变迁,而是传导性的变迁中转型的。 中国近代报纸是由西方现代文明输入中国古典文明,嫁接在中国古典文明上才生根发芽的。,一、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形态 1、报业 2、杂志业 3、广播业 4、通讯社 二、近

2、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创办 1、传播的路径 东南亚南洋地区中国东南殖民地中国东南五大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开放口岸中国东南沿海中国内陆开放口岸中国内陆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传入 2、传播的属性 (1)社会变迁的模式: A 、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弱式) B 、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C 、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D 、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2)近代中国报业的变迁,三、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消长 1、从量上看,随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消长而消长 2、从质上看,主要

3、是英文外报,其次是日文外报,再次是俄文外报、葡文外报 四、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个案 以日本在华报纸为例厦门全闽新日报和福州闽报 五、近代外国在华新闻事业的性质 1、殖民文化的侵略 2、中西文化的交流 3、近代外报的发展如何看待海外传媒在中国? 政治视角:侵略与革命 文化视角:侵蚀与变革 经济视角:市场与动力 新闻视角:嫁接与发展,今日内容: 19世纪的在华外报,问题之一、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 问题之二、办报思想:在华外报的方针参考著作: (新)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中国社科出版社2002年。,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一、办报主体:教会与教士(1) 时间

4、:鸦片战争之前 地点:南洋和中国沿海 报刊:六种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马六甲)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1826年,巴达维亚) 天下新闻(1828-1829年,马六甲)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广州) 依泾杂说(1837年) 各国消息(1838年10月,广州) 语言:中文 读者对象:中国人 目的:传教,一般规模较小,历时较短 报业中心:南洋、广州(19世纪早期),代表报刊,1、马礼逊、米怜(英)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世界第一份华文报刊” (月刊) (马六甲) “中国记者第一人”:梁发(劝世良言) 2、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 (月

5、刊)(广州) 郭士立(普鲁士):教士?政客?幕僚?间谍?,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角色,一、办报主体:教会与教士(2) 时间:鸦片战争之后 地点:中国沿海及内地 语言:中文、英文 读者对象:中国人 目的:宗教为主,世俗为辅 报业中心:香港(19世纪中期)、上海(19世纪后期),代表报刊,1、遐迩贯珍(1853-1856年)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 2、中外新报(1854-1861年) 宁波最早的中文报刊 3、六合丛谈(1857-1858年) 英,亚历山大伟烈亚力主办,上海最早的中文报刊 4、万国公报(1868-1907年,上海) 美,林乐知主办;在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9

6、年成为广学会的机关报。,代表报刊,天主教会报纸代表:益闻录(上海) 天主教在华的机关报,也是天主教在华的第一张中文报纸。 1879年3月16日在上海创办;1898年与格致新报合并,易名为格致益闻汇报。 天主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远比基督教早,但创办报刊的时间晚得多。1878年创办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天主教在华的第一张英文报纸。,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二、办报主体:商人与政客(1) 时间:鸦片战争之前 地点:中国沿海澳门、广州 报刊:十七种报刊 语言:外文(主要是葡文和英文) 读者对象:外国人 目的:维护在华经商和冒险的外国人的利益,一般规模较大,历时较长。,代表报刊,1、澳门的葡文报刊 (1)报

7、刊 蜜蜂华报(1822-1826年,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澳门钞报(1834-1837年) 帝国澳门人(1836-1838年) 澳门政府公报(1838年创办,1839年定名为中国葡萄牙人报) 澳门邮报(1838年) 商报(1838年) 真爱国者报(1838年) (2)结语 数量虽多,影响不大,和当时中国形势的发生联系不多。,代表报刊,2、广州的英文报刊 (1)报刊 广州纪录报(1827年,中国大陆第一份英文报刊,代表英国商人在华利益 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1831年,代表美国商人在华利益) 广州周报(1835年) 中国丛报(1835年) (2)结语 在华外文报刊的主角是英文报刊,出版报

8、刊的主要是英美商人。,办报主体:在华外报的主角,二、办报主体:商人与政客(2) 1、时间:鸦片战争之后 2、语言:外文(主要是英文)、中文 3、读者对象:外国人、中国人 4、概述: 一是外商外文报刊在中国本土大量创办,到19世纪后期,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办起了近两百种中外文报刊,其中香港、上海是当时的报业中心; 二是中文报刊由为经商服务发展成本身就是一个营利企业; 三是大陆的外商报纸的主流由以往的外文报纸变成中文报纸。,代表报刊,1、外商外文报纸 中心之一:香港 1840-1860年,香港商业外文报刊一枝独秀,有17家(全国仅有24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四家英文报刊: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和

9、嬤剌报。 中心之二:上海 19世纪60年代之后取代香港,数量多,文种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英文字林西报,前身是创办于1850年的北华捷报,1864年改为字林西报,属英商字林洋行所有,直至上海解放才停刊。,代表报刊,2、外商中文报纸 中心之一:香港 鸦片战争之后,香港的教会报刊消沉,商业报刊一统天下。 香港第一家中文商业报纸是1858年由嬤剌报馆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周三刊),1864年改为香港中外新报(日报),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日报。 香港另外一家有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是1871年3月由德臣报馆创办的中外新闻七日报(逢周六出版),1872年4月6日改为香港华字日报,以华人主持为号召。,代表报刊,中心

10、之二:上海 上海新报:1861年11月创办,上海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由英商字林洋行出资创办;1872年12月31日,因与申报竞争失败而停刊。在这十年当中是上海唯一的一家中文报纸,一枝独秀,别无对手。 申报:全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人美查创办,1909年产权归国人所有,1949年5月停刊。 字林沪报:1882年4月2日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初民沪报,为字林西报的中文版,意图以报10年前的“一箭之仇”。1900年,又被申报击败,转卖给日报东亚同文会,改名同文沪报。 新闻报:1893年2月17日由中外商人合资创办,由英商丹福士为总董事;1899年11月4日,卖给美商福开森,成为一份以经

11、济新闻为主,以工商界为主要发行对象的报纸,重视经营和广告,与申报展开竞争。申报和新闻报是中国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的两面旗帜。,厦门、福州最早的报纸,一、厦门 1872年,英文厦门航运报,第一家外文报纸(英国)。 1886年,英国传教士布德创办厦门新报(月刊),这是厦门最早的中文报刊。 二、福州 1858年,福州府差报,福州最早的英文报纸,属于教会报刊。 1868年,中国读者,福州最早的中文报刊,属于教会报刊。 1896年,黄乃裳创办福报,成为福州乃至福建第一张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办报思想:在华外报的方针,一、新闻业务 1、采编业务 新闻采访 新闻专电 新闻文体 2、印刷技术 二、办报理念 1、“新闻纸”观念 2、报纸形态 3、经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