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76676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难点分析及合理化建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和合理化建议以及相应监理控制手段及方法 一、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 从本公司多年监理类似工程的监理经验,我们认为组织实施本 工程应对以下几项工作作为重点,给予认真对待。 1.1 交通导行:本工程现行施工路段交通流量大,高峰期间车 辆拥堵严重,必然对工程参建人员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加强交通安 全教育是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 1.2 管线协调:本工程新建道路、给排水、通信、电、交通设 施、照明、绿化,涉及多家施工单位。在配套综合管线施工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穿插施工,因此本工程的组织协调内容较多,如 何处理解决矛盾,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将是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的共同责任。只

2、有精心组织建设和合理安排施工,才能保障在预定 的工期完成建设任务。 1.3 施工过程中预制小箱梁的质量控制也是难点之一,箱梁制 作阶段质量控制是小箱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小箱梁质量优劣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过程的控制。 1.4 本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围交通的影响较大,开挖土 方量较大,为减少开挖的土方、减少公害及节约工期,采用顶管法 施工,其施工质量亦是控制的重点之一。 二、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监理合理化建议 2.1 施工安全监控 2.1.1 工程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按照 相关规范要求编制各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 大的深基坑,必须通过专家论证,并且经

3、监理审查审核安全专项施 工方案中的安全措施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后方可施工。 2.1.2 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方按照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 工,并加强巡视与检查,对重要部位与工序加强旁站,确保施工质 量与安全。 2.2 交通压力下的安全施工问题: 2.2.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是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平时 按要求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工作;同时加强对周围居民及行人的交通疏导,取得他们的信任, 为安全文明施工创造条件。 2.2.2 规范施工现场的作业行为,杜绝不文明施工现象。 2.2.3 加强巡查与监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处理到位。 2.3 管线施工

4、单位众多,需统筹规划 2.3.1 针对本工程工期紧,工作内容多,建议总承包人将配套公 用管线施工、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绿化等工程作为一个 整体工程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整体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各工程合理、 有序的组织施工。 2.3.2 建议:在编制本工程整体施工组织设计时,重点制定几个 关键项目的工期。 第一:路下配套管线完成的时间; 第二:道路主辅路完成时间。更进一步安排各专业施工单位交 叉施工时间,便于协调各项专业的施工配合,全面掌控施工进度, 留有时间进行交通、照明、绿化和附属工程的施工。 2.3.3 综合协调:严谨组织好关键项目道路、管线施工是保证工 期的关键工作。 2.3.4 综合

5、管线施工往往会由多个专业施工队伍来分包建设。总 承包人必须统一组织和协调综合管线的施工,本着先深后浅、有压 让无压的原则组织施工。总承包单位除负有统一组织协调的责任外, 还应积极为专业管线单位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各专业管 线的施工。 2.3.5 道路作业面展开后,适合大机械化施工。承包人应充分利 用这个条件,集中调配大型道路施工设备,精心组织,完成道路工 程施工。道路施工中重要之一是管线回填,管线回填的质量直接影 响路基质量,各综合管线施工往往是专业管线队伍施工,管道完成 后,对回填土不重视,因此建议专业管线队伍管道回填土只进行到 胸腔,剩余回填土由道路施工单位完成,以便控制回填土质量

6、,同 时工期也得到促进。 三、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监理控制措施及方法 3.1 小箱梁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小箱梁制作质量控制管理,实际上是监理方组织生产单位按合 同标准进行制作,并对形成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检测、核验,对差异 提出调整,纠正措施的监督管理过程,这是监理方的一项重要职责。 监理部根据制作阶段小箱梁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进行事前 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3.1.1 小箱梁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3.1.1.1 隐蔽验收:钢模合拢的几何尺寸及间隙,清理状况。 钢筋笼成形验收: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几何尺寸,检验钢筋数量、 品种、规格、形状、间距,搭接长度、钢筋的焊接

7、质量。 检查钢筋笼入模后保护层的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埋入构件 中的予埋件的质量。 3.1.1.2 小箱梁出场验收监理控制要点 3.1.1.2.1 小箱梁发运前均必须有专人负责对梁的线形、孔跨、 埋件位置等与铺架线路墩号进行一一核对,并需完成纵横向安装定 位标线。 3.1.1.2.2 出场前监理须对小箱梁进行验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后方可出场。 3.1.1.2.3 小箱梁发运前,制作单位应完成纵、横向安装定位标 志线的标示,负责对梁的线形、孔跨、埋件位置等与铺架线路墩号 进行一一核对。 3.1.1.3.1 梁出场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到达现场后仍必须再进行 外观检查。 3.1.1.3 运输监理控制

8、 3.1.1.3.1 根据线路吊装计划,由专人负责进度及运输管理工作, 合理安排出场计划表。 3.1.1.3.2 要求生产单位设立现场员制度,直接与线路标段施工 单位对口出梁工作,并作好后续服务工作 3.1.1.3.3 运输到现场后的小箱梁由监理再次进行外观检查,合格 后方能完成交货工作。 3.1.1.3.4 出厂采用大型车辆运输,应检查运输车辆长度是否满 足支承间距的要求,支承位置是否与永久支点位置一致。 3.1.1.3.5 运输前应提前踏勘道路是否坚固平坦,能满足运输要 求。并对运输道路请监理进行验收确认。 3.1.1.3.6 车辆行驶速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1.1.3.7 运输车辆

9、应配备自补偿支承系统以支座支承点之间的 横向高差不超过 2mm。 3.1.1.3.8 小箱梁在其达到设计强度之前均不得运送到现场或在 工程中使用。 3.1.1.3.9 小箱梁的运输、装卸应避免其表面、边缘和尖角的损 害,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3.1.1.3.10 运梁车行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运梁车在专门配备的指挥人员指挥下驶出制梁场时,应控制车 速 3 公里/小时内;运梁车在整体驶入正式公路后,应停车整体检查; 确认无问题后,在专门配备的指挥人员指挥下开始行驶;直行速度 控制在 20 公里/小时内;运梁车在正常行驶途中,严禁左右晃动方 向,紧急制动,空档滑行,在制动前应予留制动距离,驾

10、驶时确保 平稳;路口转向时,转向半径应控制在 40 米以上, 控制车速 3 公 里/小时内。 3.1.1.4 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3.1.1.4.1 预制小箱梁的安装应根据构件的大小、重量、施工现 场条件和安装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3.1.1.4.2 梁发运到现场必须经安装及现场监理人员复核,在与 设计图相符并进行外观检查无质量问题,方可起吊安装。 3.1.1.4.3 安装前,应清除支座处砂浆等杂物,检查支座的尺寸、 标高、平面位置。 3.1.1.4.4 安装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3.1.1.4.5 吊运工具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应参照起重安装有关 规定执行。 3.1.1.4.6

11、 小箱梁应逐孔安装,采用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 龙门吊机等方法安装时应严格遵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规定。采用架 桥机方法、桥上运梁安装时,应经设计验算确认,还要向监理及业 主方报审专门的方案。 3.1.1.4.7 施工现场运梁便道必须满足梁的运输行车宽度、荷载 等要求。 3.1.1.4.8 采用汽车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安装梁时,应符合下 列要求: 起重机行走通道和停机位置均应事先检查整修,必要时可采取 地基加固措施,以满足起重机的工作稳定和不致损坏地下管线。 在起重机工作有效半径和有效高度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否则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起重机严禁作斜拉或作卷扬机用。 使用两台起重机抬吊同一构件时

12、,可选用性能相似的起重机, 每台起重机的起吊能力可按该机正常运转的 80%计算。两机的吊臂 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动作协调一致。 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吊臂钢丝绳及构件与架空线间距 离应遵守安全用电的规定,如遇特殊情况应在供电部门监护下采取 适当有效的绝缘措施。 起重机铺架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具有起重作业经验并持证的起重 工指挥员,统一协调指挥。 3.1.1.4.9 采用龙门吊机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龙门吊机走行轨道应根据设计轮压按照现行相关的要求,对地 基进行处理和加固;在软土地基地段应做出地基处理的特殊设计, 经检验确认地基稳固后方可铺设轨道。龙门吊机的拼装,在达到一 定高度时应及时设置缆风

13、绳。钢轨纵向坡度不大于 3。当用两台 龙门吊机架梁时,两台龙门吊机的动作应同步。龙门吊机除按有关 规定验收外,在工地拼装后应进行静、动载试验和试运转,确认符 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架梁。静载试验的荷载为 1.25 倍额定起重 量,动载试验的荷载为 1.1 倍额定起重量。 3.1.1.4.10 遇有恶劣气候如 6 级或 6 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高空 起重吊装作业。 3.1.1.4.11 小箱梁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检验频率 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范围点数 检验方法 梁轴线(顺桥) 51 1 平面 位置梁轴线(横桥) 101 用经纬仪 相邻两构件支点处高差 102 2 相邻构件接缝

14、宽度 102 用尺量 每块位置 52 每块边缘高差 12 用尺量,纵横 各计 1 点,用 水准仪测量, 纵横各计 1 点 3 支座 板 每根梁同端两支 座高差 2 每孔 检查 25% 2 3.2 顶管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3.2.1顶管质量控制监理工作要点 3.2.1.1 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的人员、材料、机具进 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单。 3.2.1.2 检查工作坑开挖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 水的边坡支护。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处理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2.1.3 检查工作坑结构工程的内容可按排水水泵房的监理要求

15、 进行。 3.2.1.4 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是事符合设计要 求。 3.2.1.5 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线与中 心线的偏差等。 3.2.1.6 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是否牢固。 3.2.1.7 检查顶管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其主要内容有: 3.2.1.7.1 顶管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是否良好。 3.2.1.7.2 顶管设备能力是否满足顶力计算的要求,千斤顶安装 位置、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2.1.7.3 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是否 按施工方案准备。 3.2.1.7.4 当顶管段有水文

16、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 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准备了相 应的技术措施。 3.2.1.8 检测第一根管的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管子中线管子 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 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 3.2.1.9 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 200300mm 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 每个接口测 1 点,有错点时测 2 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 率至 300mm 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 发生意外。 3.2.1.10 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 行控制。 3.2.1.11 检查顶管管材自身的材质,外形尺寸、出厂合格报告 等内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2.1.12 检查顶进方法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 挖土,干式顶进时,应监控管前挖土量,管子底部土体在 135范围 内不得超挖,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 的平衡,严禁超量排泥。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