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76416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辩辩词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家庭如同江河的源泉,家庭教育能够使河流的方向从根本改变。而家庭养成正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以,我方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一、家庭养成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先导性,即先入为主的优势。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等,从小就对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孩子的心里植下了根。而这个影响将成为他以后所受一切教育的根本。二、家庭养成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决定性。中国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说明什么?对,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

2、育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力,孩子会在崇敬和信任的心理下朝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而学校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权威性。三、家庭养成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长期性、有效性。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通过暂时、片段性的学校教育就能达到的。显然,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养成教育。家庭养成独特的情感优势,让它更长期更有效。最后,我再重申我方观点:家庭养成具有先导性、决定性、长期有效性。再次有力证明 我方观点: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二辩辩词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感谢对方一辩让我认识到了学校教育的“素质”性,感谢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素质教育的美好蓝图。但如果我诚恳的问对方辩友:你还在

3、为考试成绩而担忧吗?你还在为作业多而烦恼吗?我想,你该不会再一次欺骗自己吧。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家庭养成具有情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家庭成员的情感是无可替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更是无可替代的。而学校因为缺少这样的情感优势,使得其教育的效果显然不如家庭养成。教育学上著名“5+2=0”的理论,提到学生一星期在学校的 5 天正面教育的效果却被两天的家庭影响反抵消。正说明这一点。二、家庭养成方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教育的成败。国母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缔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

4、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个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都是家庭。正说明了这一点。三、当前学校教育空间的封闭性、教育评价的单一性、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也再次凸显了家庭养成的主要。1、一间小小的教室如何承担素质教育的全部任务?2、只追求成绩的学校教育如何满足青少年素质提高的全部要求?3、大班化的教育模式如何让每个青少年得到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我方再次强调: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三辩辩词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但是仔细推敲,发现其中一些观点不能自圆其说。第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专业的教育机构、专业的老师等,却忽略我们当前的教育现实。而这个现实

5、就是:当前教育主要追求的是学生成绩?但是高分不等于高素质。第二:对方辩友还一再强调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显然已经超出了现今学校教育的能力范围。且不论学校开展了多少考试科目之外的课程,我们青少年的更多能力兴趣是父母利用节假日时间给孩子培养的吧。第三:对方辩友还一再指出家庭教养的缺陷:父母的素质不高,孩子被溺爱,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等?我们承认,家庭养成确实有其局限性,但就能否定家庭养成教育的主要性吗?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1、家庭养成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父母的一言一行早已在子女的心中扎下了根。这个根就是本,是源。2、家庭养成具有决定性。夸美纽斯说过:“一株树在最初的几年

6、中就从自己的树干中发出了它以后要有的一切主要的枝芽,而以后他们仅仅是繁茂起来而已。同样,我们想赋予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那些东西,也应当在这个最初的学校(母育学校)中赋予他们。 ”3、家庭养成具有长期有效性。所有教育中也只有家庭养成是贯穿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四辩辩词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对方辩友是横看学校竖谈家,主要重要辩不清,不识学校真面目,只缘身在学校中啊。 且让我慢慢道来。 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今天的辩题是谈主要性而非重要性。辩题 不明,何以解忧啊? 二、对方辩友多次谈家庭养成的缺陷性。殊不知,正是为我方论点出力啊?

7、正是家庭养 成的主要性让它的缺陷也变得那么重要啊。 三、对方辩友将家庭教育和家庭养成混为一谈?是不是逻辑不明?须知,家庭有教育, 但绝对不是学校的知识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本却是家庭养成。比养成,孰优孰劣,一看 便知。 四、对方辩友不谈当今学校教育的现实,只谈理想,真是“只愿长醉不复醒”啊。但我 们必须明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我们可以梦想中国学校教育的美好明天,但我们必须活在 当下。 接下,我将针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陈词。 一、先导性。谁也不能否认家庭养成对孩子的先入为主的优势,而这个主就是主要性的 意思。 二、决定性。哲学上讲主要决定次要,次要需要通过主要才能起作用。学校教育怎么才 能发挥作用呢?很明显,必须依赖学生的家庭养成。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中就说道: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 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 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不正说明了这一点。 三、长期有效性。学校教育是暂时的,而家庭养成是长久的。小时候的一个性格、儿时 的一个习惯、父母的一个鼓励、一个期望等都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 说过:父母的学习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