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76413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97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012年改编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上册)杜生二中 董增利绪言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德育目标:2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氨

2、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先辈们用什么使它变的丰富多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化学的作用。二、新课教学: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今天开始,同学们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究竟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呢? 教师通过书本内容和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关于什么的科学。通过教师启发,明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课本P-3。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 新课通过利用化学创造出新物质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知道化学在各个领域的用处:化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人类面临一系列危机的今天,化学尤

3、其显得重要,学生通过教师叙述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明确化学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拥有的物品更丰富。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例如(课本 P-2):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 3利用化学生产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 利用化学生产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解决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 利用化学从石油中得到优质纤维,生产出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使这件衣服冬暖夏凉,并且可以改变颜色)。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教师操作魔棒点灯和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

4、热情。教师介绍化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习化学的要求: 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学生听讲和思索。使学生知道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要求,为将来学习化学知识作好铺垫。三、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2)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

5、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

6、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新课教学:板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 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 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形状或状态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

7、理变化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 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5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 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

8、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

9、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 3、4 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

10、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6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1、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 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C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D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

12、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 木棒受力折断。三、小结: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四、布置作业: 课本 P10 页习题课题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7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

13、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 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 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安

14、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 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 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 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板书: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5、探究步 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点燃前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燃烧时熄灭后陈述: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 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 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 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教学拓展教学拓展8(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 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 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

16、块蜡烛放入水中, 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 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1)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 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 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 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 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 耀眼,为外焰。 (3)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 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