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5809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篇一: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机械技术系 尹云龙 XX 年 3 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班学习。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庞大和广泛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国外学习活动,团队共计 11 人,由教务处长带队,五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2 月 22 日临行前由省教育厅领导开会强调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学院主管教学的张迎副院长亲自到机场送行。 这次学习活动,主要在德国 itw 学院(柏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我们的到来,受到了校方的热烈欢迎。在培训期间分别考察了柏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柏林能源与环境

2、质量检测职业技术公司、柏林工商行业协会等与双元制有关的学校、企业、行业职能部门。并参观考察了西门子柏林,宝马,格拉苏蒂朗格表业纪念馆等世界顶级企业,具体行程如下表所示:在学习过程中,团员们结合国内的实际和工作中的体会,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德国老师们都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参观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由于各参观场所相互距较远,交通涌挤, 参观时间十分有限,相当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授课的内容上十分丰富,较为广泛,许多内容只能囫囵吞枣,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很肤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此行的收获。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权威组织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

3、的比例仅为,将近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很庞大,很正规和也很全面。确切地说德国人从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或者一个普通的。而在中学的学习结束后,就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了。在 普通高中生毕业以后,学生们选择上标准的大学或者高等职业学校。“双元制”有两个不同于许多国家职业培训常见的纯粹学校培训的特点: 一是学生大部分的学习不在学校里,而是在生产场所或服务性企业中进行,或在一个企业里,或

4、在一种自由职业的实践中,或在公共事业中。受培训者有时候离开实践去上职业学校,所以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这些人每周大约 3 一 4 天在企业里,大约 1 一 2 天在职业学校里接受培训。 二是培训由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承担者负责。二者在德国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其中,联邦法律管辖企业中的培训,而学校领域里的培训是各州的事情。企业中的培训在合乎技术要求的机器和设备前进行,较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徒工培训车间,较小企业中的受培训者直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德国各州学校法规定受培训者必须上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在专业理论方面促进和充实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和扩大受培训者的普通教育。学校培训的内容三分

5、之二是专业课,三分之一是普通教育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有两个学习地点即企业和职业学校;有两种身份即学生与学徒,在企业,他们是学徒,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有两种考核即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双元制的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 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可以说,德国“双元制”把职业教育的纵向过程鲜明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培训,一部分是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表面上由不同的主持者负责,各自独立,其实二者之间存在很密切的关

6、系。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给我们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实行的校企合作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把学校教育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真实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加之以相关必要的学校理论教育,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他们的“资格” ,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 1.建立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上的支持 德国职业

7、教育发展遥遥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教育分流机制比较合理,在小学毕业时就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的分流,初中毕业时再次分流,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 力差异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并没有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异现象,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接受职业教育。2.深化校企合作,切实贯彻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 德国的“双元制” ,其核心理念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并非常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是停留在接收毕业生的低层次上,而是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高素质

8、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对专业任职标准、资格认定制度、师资培养模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职业教师队伍,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 4.构建多元教育体系,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 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增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融性和互补性。如德国许多州规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培训资格的学生可报考大学。德国的职业教育都实现模块化课程与教学,学生所学课程、所取得的学分、获得的证书、文凭无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外,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

9、相互承认。这些举措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要求提供许多便利,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篇二:德国双元制学习体会“双元制”深入学习汇报 最近在学院的安排下,我再次深入学习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虽然之前来德学习多次,但是每次学习都受到新的启发,新的感想,现将自己在德国近一个月的学习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德国 “双元制”体系下的职业教育与我院专业建设对比 (一)德国双元制简要可概括为有两个管理机构制定两套教学计划,分别实施执行:由州文化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学校发展研究所开发创新教学计划(学习领域) ,由职业学校中心贯彻执行,各个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参照学习领域来

10、组织教学;由联邦教育科学部下属联邦职教所,经过系统全面的企业调研后,开发符号职业发展的培训规则,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参照由联邦经济部长签署后的培训规则组织培训教学。我校专业教学计划是将德国学习领域的知识点转换为相对应的学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其中包括:学历文凭教育阶段、联合办学教育阶段、资格等级证书鉴定、IHK 考试阶段四个主要部分。 (二)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是以职业培养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整个培训过程中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主导,培养学生知识本着“够用” “实用” “适用”的原则组织开展教学。我院各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根据上述主要教育阶段的标准来开展,主要以资格证书等级鉴定考核

11、标准为主线,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 (三)职业学校中心或者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项目是模拟客户的产品要求、性能等真实的商品为主,培训师一方面扮演客户的角色,对学生提出商品性能需求和工艺要求,另一方面扮演教师的角色,组织情景教学,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按照工作流程和计划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生经过长时间的“企业化”培训后,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发展。我院学生技能实训项目是以国家技能资格等级考核要求为标准,按照考核要求组织开展实训教学,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局限于考核大纲范围,对于学生综合技能训练水平有待于提高。(四)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由企业

12、选择学校和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可以根据职业的标准和企业的特殊岗位能力需求,向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提出相应培养目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在这种体制下的学生管理不仅受制于家长、学校,还有学生所选择的的企业;我校的学生是以学历文凭和技能水平提升为主的应试教育,在学生学业完成后,学校负责推荐学生就业岗位,在这种“招生-就业”的形势下,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而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具备独立完成工作,制定计划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也不具备团队合作中所需要的沟通技巧和恰当的人际交往技巧。学生没有全面了解企业,与企业不能完全融合。 (五) “双元制”职业教育要求由一支具有良好团队

13、合作的师资队伍。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整个专业教师团队有两部分:学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和企业的培训师。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中,包含机械、 电气、液压与气动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培训师团队中同样也包含机械、电气、液压与气动等相关技能的培训师。两个教师团队定期进行专业教学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所学知识的衔接;我校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基本按每个教师的所学专业,或者所教的课程进行划分的,每一个教师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根据本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大纲来备课、授课,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团队,缺乏沟通和合作(尤其是课程开设以及授课进度) 。(六)职业学校的教师企业经验相对丰富,教师学习阶段相对较长(经过 12 年学习考进大学

14、+3 年职业学校学习+5 年大学学习+2 年职业学校的教育实习,在此过程需参加两次国家考试,总共约 22 年学习) ,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工艺、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按照企业所需职业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又能拓展到相关知识领域,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年轻化”趋势严重,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了解的知识点相对狭窄,缺乏社会、企业的经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我院“双元制”本土化的措施 结合上述对比,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结合近 10 年的办学经验,经过系部老师的讨论,拟用以下本土化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

15、(一)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 我院现行的 IHK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次调整、修订,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学生取得一定的成 绩,中德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步上升;通过这次深入的再学习和现代企业对机电师能力需求的分析,我们本着学生知识“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调整部分理论课程总课时,例如:模拟电子和数字电路、机械制图与 CAD 等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和实训项目相结合采用一体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通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增加学生解决处理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等。(二)加强师资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目前,

16、我系 IHK 机电专业师资队伍年轻化较为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导致沟通合作能力欠缺,教师业务水平有限,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狭窄,所研究专业相对独立。针对这一系列情况,我系策划师资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鼓励年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文凭提升。按照双元制师资队伍的要求,科学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营造教师团队合作的环境。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 IHK 考试的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我系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认真分析专业学习领域,并模拟生产车间实际生产工序,构思教学情境,根据学院现有设备,改进、制作教学载体来组织教学;另外系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分解期中和期末考试比例,增加教学过程阶段性测验,将测验结果纳入期末考核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材料的积累,做好教学常规化检查,督促教学管理规范贯彻实施。 (四)拓展校企合作,细化工学交替 学生方面:学生工学交替期间完成相应的课题。如了解企业的结构、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企业相关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工学交替结束后,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课题的完成情况汇报,由老师组织评判,并纳入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