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设计规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4809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路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路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路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路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路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路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路设计规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路设计规范山路设计规范篇一:贺兰山路建设方案第一章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 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银川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银川市北塔路以南、友爱中心路以东 设计单位: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资格证书:建筑甲级2901031 号,市政甲级290103sj) 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1、 银川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选字第XX13 号) 3、银交发XX199 号文件“关于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立项的报告” 4、银川发展改革委文件“关于建设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项目论证情况的汇报” 5、建设单位的设计要

2、求。 6、相关的国家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范围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围 本建设方案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研究范围主要针对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项目,根据建设要求,进行研究,统筹规划,最终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 二、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及规模;3、建设方案研究; 4、建设条件研究; 5、建设水平及投资估算。 工程建设规模概述 建设内容包括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建筑工程及总图外网管线、硬化停车场、围墙、大门, 1、拟建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总建筑面积 3120 平方米:其中: 综合管理用房 XX 平方米 检修车间 450

3、平方米 检测线车间 450 平方米 调度室 160 平方米 门卫 60 平方米 2、加气站(三级)1 座建筑面积 400 平方米 加气棚 400 平方米(不计建筑面积) 加气站房 400 平方米 加气设备(含罐、压缩机、泵)1 套 3、附属设施: 停车场及广场硬化 31000 平方米 围墙 956 米 电动伸缩门 3 个 投资估算 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 528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3520 平方米,总投资为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万元 其他费用万元 预备费 万元 主要结论 本项目旨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基地,加快物流市场和车辆服务市场的规范、整顿、治理以及为公共交通服务提供必

4、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经过认真组织调研,本报告认为建设贺兰山东路交通基地是必要的、是迫在眉睫的。经过充分地调查、系统地分析、认真地研究,我们认为: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技术成熟,建设项目可行。实施的实机成熟,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突出。符合 “十二五”规划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我市城市客运管理基本情况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门户,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经营服务水平常常会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标准,对城市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交通已成为

5、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倍受政府关心、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多年来银川市的城市交通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履行职责,城市交通已逐步迈向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银川市城市交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城市公交车 截止目前,银川市拥有城市公交车 1196 辆,运营线路 60 条,各类运营车辆 1196 辆(折合标台 1367 标台)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空调车 224 辆,占车辆总数的%,万人拥有公交标台;公交人车比为 3:1,线路总长度 1076 公里;线网基本覆盖了城市建成区,并连通周边主要乡镇及贺兰、永宁两县,公交线网密度为 公里/平方公里,线网重

6、复系数为;日均客运总量 50余万人次,约占整个公共交通(常规公交、客运中巴和出租汽车)客运出行的比例为,占全市总出行分担率为%。公交现有停车场 6 处(亩) ,代管原中巴车场 6 处(亩) ,合计亩,拥有公交首末站 26 处(其中约半数为租用或借用)。 XX 年建设的横贯银川市东西的北京路,迅速打通了城市东西大通道,之后重修的黄河路,新建的贺兰山路,改造的长城路,畅通了银川狭长城市的东西通道,撑起了银 川城市道路的骨架。近两年,银川市年年都在新建或是改造城市道路,从西往东,逐步完善了文昌路、文萃路、金波路、丽子园街、兴州街、通达街、满城街、亲水大街、宁安大街、正源街、凤凰街、民族街、中山街、清

7、和街、丽景街等南北方向的城市主次干道,构筑了“六横十六纵”的城市道路网络。自治区成立 50 周年,对长城西路、宁安大街、清和街、上海东路等主要干道进行了延伸,逐步建设一个网状的、可以循环的城市大交通网络。银川绕城高速路与城市东西南北的主要道路相连,基本形成了以环城高速路为外围,以“六横十六纵”为骨架的城市路网体系和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畅便捷的城市道路框架。银川市公交线网依托城市道路,规划布局分为干线、支线、环线和城乡线网四部分,基本形成“十九干二十五支一环十郊三社区”为主的线网格局,线网基本覆盖全市主要街道。(二)城市出租车 截止目前,银川市有运营出租车 5006 辆,运

8、营状况健康良好,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主要运营指标(XX 年:日运营收入 482 元、里程利用率、日行驶公里、单车日均载客次数 55 等)多年来稳步递增,且增幅平稳,体现了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在运营环境、政策环境、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健康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趋势。银川市出租汽车保有量与银川市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是相适应的,也是符合国家关于城市出租车拥有量有关标准的,出租车拥有量远高于现行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GB5022095的要求:出租车拥有量 “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 2 辆”。我市自 XX 年以来一直未增加运力,从 XX 年至 XX 年出租车里程利用率分析来看,我市出租车运力略有过剩,

9、虽然目前在上下班高峰和雨雪天气等特殊情况下“打车难”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出租车的运力并非不足。 (三)短途客运车辆 截止目前,银川市有短途客运车辆 573 台,运营网络已扩大至全市各农业村,城 篇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修改稿) 制定单位:中国登山协会 制定时间:二零一零年五月 1 1 总则 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满足群众日益增多的户外运动需求;促进保护自然环境;使登山健身步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登山健身活动安全健康开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以下简称登山步道)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建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维护、管

10、理等。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登山步道系统应尽最大可能使步道使用者达到健身目的与享受到徒步的乐趣; 登山步道系统应尽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登山步道系统应维护经过地区的生态、文化和景观特征; 登山步道系统应充分为不同行程的使用者提供关于登山步道系统设施和服务的信息; 登山步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登山健身步道场所。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11、款。 QB-CNCEC J031006-XX 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HJ/T 6-94 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HJ/T 129-XX 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NTS NTS 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简称(National Trails System) 。是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登山步道的连接及其附属区域、设施的总合。其标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制定、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颁布并向全国推广。NTS 详细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的路面建设标准、统一的标识系统、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注重科学健身与环境保护。是国家权威的登山健身步道综合标准

12、体系。 步道 2 步道:相对于跑道,步道就是行走的道路。健身步道 健身步道:行走的道路很多,但以健身为基本目的的步道,为健身步道(区别于旅游步道等) 。 登山健身步道 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为登山健身步道。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本标准内指基于生态压力,对单位时间内通过特定区域人数进行的限定。 缓冲带(Buffer Zone) 道路两侧为保障使用者安全与降低对步道所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带状区域。 步道冲击(Trail Impact) 登山步道因旅游、健身、休息、运动等目的的使用(主要是使用者踩踏或其他人为因素) ,常造成各种不同形态

13、与程度的冲击而导致步道劣化的现象,包括使用者的破坏行为、步道分生形成多条平行小径、植群消失或组成改变、土壤紧压化、步道加宽及步道冲蚀等问题。 5 依据步道形状(形态)分类 线状步道 一条拥有独立起点、终点(相互不重合)的步道。 环形步道 一条步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 网状步道 多条步道交错,形成网状步道系统。 特别说明 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在设计上,必须重点考虑步道的出入口不能是唯一的。出入口唯一的局限性较大,不符合NTS 的安全性、健身性、普及性的要求。 6 步道及设备要求 步道要求 步道设计要求 登山步道系统路线设计应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自然景观,尽量充分利用和改造原始的山路、古道

14、、机耕路、防火隔离带、运河等原有的历史性路径。 3 登山步道系统路线设计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过陡、易发泥石流等危险区域。如难以避让,应建设标识明显的警示牌及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并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使登山步道系统内无断路,无死路。 登山步道系统的设立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如难以避让,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登山步道路线选择、设计应符合步道系统预期功能。完成路线难度不应超出预期难度。 步道路线的设置应易于救援队救援、救护,方便使用者从步道上进行撤

15、离。 登山步道系统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当地城乡总体规划、自然生态保护区、文化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相协调。 登山步道系统的设计应在适当的距离间隔处(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 40 分钟为一距离段) ,设置观景休憩站,既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同时又使步道系统中的自然景观充分发挥价值,体现步道系统的科学性和人文关怀。 步道建设要求 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 60 厘米、小于等于 150 厘米;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 20 厘米。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路面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间隔石道、台阶、桥梁、灰渣道等其他辅助类道路。

16、原地土石道是步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原有道路经简单修整而成。要求路面上行走时无大尘土,无大块砾石、碎石,路面不积水。 木栈道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常用于山中湿地部分,使用年限一般在 5 至 7 年。 砾石道由砾石呈轨道状铺设,厚度一般不超过 15厘米。路心部分主要用直径范围在 6 厘米至 10 厘米的砾石铺建,两侧用直径范围在 6 厘米以下的砾石铺建。多用于有水处较平缓地面。 间隔石道采用长度为 50 厘米以上的条状石板或石块呈间隔状分布架设。用于泥泞潮湿的步道路段,或应用在树根裸露处。可有效地减轻步道复线化及扩大。 桥梁建设在需跨越水道,沟壑的地段,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桥面宽度为 100 厘米至 150厘米 ,如安全需要可使用少量金属和水泥加固。危险地段(桥面到沟底超过 2 米,桥体侧面有断崖、水面等)需要加两侧护栏。 碎石坡路多见于防火带。若路线借用防火带,坡度小于 25 度、侧倾小于 15 度的原始路面可直接利用;若坡度大于等于 25 度或侧倾大于等于 15 度,可将路面进行修整或在其旁边修建新路。 4 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