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4796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篇一:XX 山东会考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 天体月球 行星金星 夜空 中一闪一闪的是恒星 2、地球所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4、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分类 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 道,互不干扰。 内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公转自转周期适中;质量体积适中; 6、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纬度位置气候 地形 交通 安全因素 7、哈雷彗星回归周

2、期 76 年 8、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核聚变。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 分。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 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 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光热资源; 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

3、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影响气候,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耀斑放出电磁波,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12、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周期:24 小时 晨昏线判断:沿着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 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左右手定则判断。通常应用于河流泥沙 沉积,沙洲形成,淘金,炮弹发射弹道路线,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

4、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 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 1 小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 分钟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 向、三定差、四定时 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15 经度,以 0 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相邻 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 1200 的地方时) , 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号=经度15 余数+1 余数 舍去 区时=中央经线地方时中央经线=时区号15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步骤:定

5、时区,定区时,定向,定差,定值 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0 点所在 经线 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 减一 3 日界线与日期变更 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 加一 14、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 年(恒星年约 365 日 6 时 9 分;太阳年(回归年)365 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 速度:近日点(1 月初)最快,远日点(7 月初)最慢。 读图要求:(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找出黄道面与赤道面;(3)识记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 0 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 15、地球

6、公转和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方时为 12 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 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 递减 。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 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 其以南

7、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光照图的判读(3)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b)四季的更替: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为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 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 ; 南北温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 、南北寒带

8、(南北极圈以内, 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16、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 岩石圈的范围(a)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 ,平均厚度为 100-110 千米。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 17、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由下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海拔每升高 100m 气温 下降,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天气现象的发源地。平流层 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是航空飞行的有利场所。其中,臭氧层吸 收紫外线。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第二章 1、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9、和主要环节(a) 水循环是指水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运动形态、物理状态的变化。太阳能和地球 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2、洋流 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 北印度洋洋流,冬逆夏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10、四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海洋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时间,逆水反之。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背斜、向斜与断层图。 篇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

11、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

12、区名称。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 、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来自: 小龙 文档 网: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

13、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 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 33%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14、 )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

15、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篇三:XX 山东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2、天体系统的级别

16、: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4、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类 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 道,互不干扰。 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不长;质量体积适中; 6、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纬度位置气候 地形 交通 安全因素 7、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76 年 8、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核聚变。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 分。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 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