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4566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教案篇一:句子排序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三上句子排序教案 三上排列句子复习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排列句子的步骤:粗读、细读、精读、朗读、品读。 2、了解排列句子的方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 3、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语言感知水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练习导入 ( 5)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半空中降落下来。 ( 2)中午凛冽的寒风刮了起来。 (4)黄昏时分,风停了,下起鹅毛般大雪。 (1 )清早晴朗的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 3)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二:找一个同学先说

2、一下,你做这道题的思路。 (1) 粗读知大意 (写的是下雪前、天气变化) (2) 细读找顺序(细读每一句、找顺序的关键词语;句子联系之间的词语) ,这是按时间为顺序。 (3) 精读巧排列 1 (4) 默读做检查 (顺序是否正确,句意是否畅通)不正确的顺序做调整。 (5) 品读找体会(品:1、华丽的词语。铅色的阴云;晴朗的填空;雾蒙蒙的天空 2、优美的感情) 三:这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除了这还有按空间顺序排列的、或者叫按地点转移、 ( 4 )湖当中,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几只游船在上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 2 )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吹过,好凉爽啊!

3、 ( 6 )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 ( 1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去玩。 ( 3 )在湖边的浅水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游泳,嬉戏,玩得很开心。 ( 5 )举目远眺,隐隐约约地望得见一抹青山和山下的一座大塔。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在一次实验中,贝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流接通或断开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音。 (5)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3)这一偶然的发现,让贝尔产生了一个大胆而新奇的设想:也许可以用电流来传送人的声音! (1)贝尔希望做科学实验。 2 (4)从此,贝尔和电器技师沃特森合作,开始研究、设计电话。 事情起因:贝尔喜欢做科学实验。在一次实验中,他

4、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事情经过:这一偶然的发现,让贝尔产生了一个大胆而新奇的设想,并开始研究、设计电话。 事情结果: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四:排除法 (2 )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吹过,好凉爽啊! ( 6 )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 ( 1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去玩。 ( 3 )在湖边的浅水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游泳,嬉戏,玩得很开心。 ( 5 )举目远眺,隐隐约约地望得见一抹青山和山下的一座大塔。 找到第一句话,再找最后一句话。然后中间句的联系排列 五:总分或分总的排列顺序 如咱们学过的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 。 。 。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 。小镇

5、的早晨是忙碌的, , , (总分结构) 3 葡萄沟:写了葡萄的叶、果实、凉棚,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分总结构) 咱们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还会有其它的方法:感情变化为线索的、抓住关键词的:比如 ;首先、其次、最后等等。 六:总结:排列的有序性可以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更流畅,做题目能抓住关键 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更有条理,条理性强的文章就给人美的感受,老师读起你的作文赏心悦目。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无论是 排序题、阅读题还是写作文都要有意识的锻炼这种顺序。你会在潜移默化中使你的这种能力有所提高。 七:练习 1、 (2)一听到这熟悉的

6、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 4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 3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1)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 、 “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2、 (5)我刚要伸手去抓,可它尾巴一摆就游跑了。 (3)我时常趴在池沿上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1)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回家都到邻居华华家去玩。 (4)有一次,一条小鱼游到我身边。 (2)她家有个小水池,养了许多鱼。 4 篇三:小学语文排序题教学方案1小学语文排序题教学方案 课题:小学语文排序题解题技巧 课时分配:一小时 教学目标:掌握排序题的

7、解题方法和不同文体的写作思路(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排序题的解题步骤和不同文体的写作思路 教学内容:结合典型例子讲解排序题的解题技巧(30分钟) ,学生课堂练习(20 分钟) ,结 合课堂练习进行查漏补缺(10 分钟) 教学步骤: 一、 结合例子讲解排序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第一步:粗读顺序错乱的句子,了解其大致内容,明确其文体。 第二步:细读这些句子,按照不同文体的写作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序。可以先试着排小组 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根据相关的提示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 排序技巧:首先确定第一句,第一句一般都会出现对象或者事由,接着代词(你, 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它

8、们,咱们,这里,那里等)开头的句子一般都往前排。后一句出现的内容,在前一句会有照应或者伏笔,要注意抓住一些提示语和关键词。 第三步:将连成的段落读一读,如果有不通顺或者语意不畅达的再作与一些细微的调整。 记人: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写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单纯介绍描述一个人: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按总分或总分总的顺序。 例题 1:()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讲解:

9、粗读这些乱句,可以明确这是记叙文中一篇介绍人物的段落,主人公是肖邦,是按 照总分的顺序开始写的,第一句一定是概括性的叙述肖邦,并且一定会出现人名“肖邦” ,不可能是代词“他” ,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句是“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介绍完身份之后,代词开头的句子往前排,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介绍他的出生地和父亲。介绍完这些基本的信息之后,剩余的三句话我们可以抓时间的关键词, “六岁” , “八岁” , “十五岁” ,按照时间 的顺序来写,可以确定“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在“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这句话的前面,

10、剩下的最后一句话也就出来了。 “出版”两个字也是一个提示,出版什么?当然是出版他的作品圆舞曲。 例题 2:()是啊,为人民服务,雷锋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 ()这天,雷锋因公出差上了火车。 ()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你看累得满头大汗,快歇歇吧!” () “我不累。 ” ()他又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帮助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 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 讲解:第一步粗读这些乱句,是写雷锋在火车上帮忙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情来表达雷锋是 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首先确定第一句,第一句要交代出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

11、物,因此可以确定“这天,雷锋因公出差上了火车”是第一句,接着应该写他在火车上帮忙的事情,代词开头的往前移,抓住关键词, “看到” , “又看到” ,就可以确定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排序, “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 ,接着是“他又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帮助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 ,前一句出现了“旅客”两个词,顺其自然的下面这句话接得就是“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你看累得满头大汗,快歇歇吧!”然后雷锋回答“我不累” ,最后一句话就出来了, “是啊” “不知道累的” ,评价了上面雷锋在火车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并且“是啊”了前一句衔接。叙

12、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例题 3()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第二天,我们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 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讲解:第一步粗读,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叙事文,写我和小明捉知了这样一件事,句子中有 许多表示时间的提示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的顺序来写的,首先确定第一句,按照时间的顺序,很有可能会选择第一句, “一天” ,但是我们在

13、仔细看第五句话: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这句话交代了捉知了这件事的背景,夏天才会有知了,因为听到知了叫声,所以才想到要捉知了,因此真正的第一句应该是这一句,因为它交代了整件事情发生的一个大背景,然后剩下的句子按照时间的顺序,先“一天” ,接着是“第二天” , “开始”而“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 , “最后” ,顺理成章的就完成了。 写景:按照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后一句写到的景物,在前一句要有所涉及。例题 4()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是那么清

14、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山腰间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流过。()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报告丰收的喜悦。 讲解:粗读之后,这是一篇写小溪、果园、田野及山腰公路景色的文章,写景文章一般是 按照地点的转换来写的,难点在于什么景点放在前面,什么景点放在后面,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后一句出现的景点,它在前面一句肯定有提到过。我们来看这些乱句,首先确定第一句,其实这段话是围绕小溪展开的, “小溪的一边” “小溪的另一边”这两个关键词抓住就知道了,所以先写小溪,可以确定第一句是“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流过” ,接着的一句话应该是描写小

15、溪的,因此是“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接着看剩下的句子,写果园和田野还有山腰间的公路,先写什么呢,顺着前面提到的“小溪” ,接下来应该是“小溪的一边” ,再是“小溪的另一边”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所以再接下来就是写田野,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提到了山峰,那接下来就是写山腰了,于是最后一句话也出来了。我们读一下这段话,就可以发现这篇写景的文章思路非常的清晰,前面一句话提到的内容,就是紧接下来要写的内容,内容衔接的非常好,很连贯。 状物: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顺序,先总得交代要描写的事物或者它的总特征,然后在按 照一定的顺序,要么是从上往下

16、,要么是从下往上,也可以是由里到外,由外到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题 5()它的底座是黑色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而大方。 ()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玻璃球,乌亮鉴人;中间是一个乳白色的圆球,金莹 剔透。 ()往上是身躯,它分为三节。 ()在三个球之间,镶着银色铁圈,仿佛是两边紧身的腰带。 ()我家有一盏约四十厘米高的台灯。 ()一只红蓝相间的绢丝做成的灯罩,像一项合适的帽子戴在灯泡上,美丽极 了。 ()玻璃盘上安装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身躯的上端是灯座。灯座上安着一个圆圆的脑袋,那就是灯泡。 讲解:粗读之后,知道这是一篇写台灯的文章,按照总分的顺序,第一句很明显是“我家 有一盏约四十厘米高的台灯” ,交代要写的对象是台灯,然后把代词开头的句子往前排,第二句就应该是“它的底座是黑色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而大方” ,从这句话我们知道,它是从下往上描写的,先写底座,这一句提到“玻璃盘” ,于是接下来的一句应该是“玻璃盘上安装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写完底座,写身躯,那下面一句就是“往上是身躯,它分为三节” ,顺着思路接下来的句子就应该详细地描述身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