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9769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人民版高中历史知识点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1-3 全套复习提纲(精细整理版)必修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 1-3 全套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 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2、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公元前 221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 、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中国古

3、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

4、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读 14 页地图)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3 页图示)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 、礼部(礼仪、科举) 、兵部(军政) 、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1 学乐思教育-厦门中小学理科辅导专业品牌 专业教育

5、 专业品质翔鹭校区:殿前村翔鹭花城会所二层 电话:5055210 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 (1)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

6、制度达到新高度。 (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3)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简、速、密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

7、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课 )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鸦片战争(18401842):(附: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

8、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款 2100 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丧失关税主权)。 2 学乐思教育-厦门中小学理科辅导专业品牌 专业教育 专业品质翔鹭校区:殿前村翔鹭花城会所二层 电话:5055210 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9、)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战役:丰岛海战、辽东之战、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 、黄海大战(管带邓世昌) 、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1895) (1) 、清政府割 辽东半岛 、 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款 2 亿两白银。 (3) 、开放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

10、驶入以上各口岸。 (4) 、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帝国主义时代侵略特点) 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划分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在华投资办厂(资本输出) ,使得西方列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清军刘永福、秀才姜绍祖、义军首领徐骧英勇抗敌 4、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11、爆发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 。 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这样的使馆界就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3)拆毁 北京 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样,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

12、压人民的工具。 (5)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城。 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第二课)抗日战争 1、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杀害人数超过 30 万; 日本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2、 中国军民抗战的重要战役 (1)凇沪

13、会战:1937 年 8-10 月。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 500 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库 (2)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1938 年春,李宗仁指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4)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 多个团。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3、洛川会议:中共 1937 年 8 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是

14、胜利的根本保证。 3 学乐思教育-厦门中小学理科辅导专业品牌 专业教育 专业品质翔鹭校区:殿前村翔鹭花城会所二层 电话:5055210 4、 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抗战胜利的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标志

15、:1851 年金田起义 2、发展:1853 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3、失败:1864 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土地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5、

16、资政新篇 (1859 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 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第二课) 辛亥革命 1、同盟会: 时间:1905 年;人物:孙中山;地点:日本东京。 主要内容: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爆发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