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8184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同课异构比较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靖江市斜桥中学 杜昌英摘要: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策略,在各地区教研中被广泛使用。同课异构尊重教师教学的差异和学生学习的差异,吻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强调教师积极参与课堂观察,增强比较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键词:同课异构 有效教学 教师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以多维的角度、不同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团队的

2、整体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拟从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入手,基于有效教学的特征,通过案例比较分析,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对促进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一、同课异构的基本内涵同课异构”理论最初源于皮亚杰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theory),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课的结构、风格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作为一种的教育比较研究方法,“同课异构”以课堂教学为场所、以日常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探求教学改进和

3、教师发展为目标,能有效地改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使“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课堂观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其核心所在;以同一内容作为教学材料,为教师提供了教材自我解读的机会与空间。二、教学案例描述案例一环节1导入:播放中央气象台某日天气预报,让学生观察此次的天气变化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引出本课的话题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与天气。环节2 学生略读课本及课件展示,分析锋面的特点及类型。环节3通过播放课件动画,分析锋面与天气的特点。环节

4、4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暖锋与天气的影响及冷暖锋的比较。环节5总结冷暖锋判断的方法技巧,通过试做天气预报员对简单的天气进行预报。案例二环节1导入:播放中央气象台某日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观察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典型的天气符号,并让学生画在黑板上。通过这一环节引出本课的话题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与天气。环节2 学生略读课本及课件展示,分析锋面的特点及类型。环节3通过播放课件动画,分析锋面与天气的特点:环节4让学生在学案,总结画出多种变式图,例如锋面天气图,符号图,雨区图等。冷锋暖锋天气图锋符图雨区图三、分析与比较从以上教学流程可以看出,两位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分析、比较两个课例中的优点

5、及有待共同探讨的问题。1、 两节课的优点(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近期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情景活动。导入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题内容产生兴趣。两位教师的导入手段都比较直接,尽量减少导入环节占用的时间,在短时间内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案例一在环节2中让学生通过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引入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为锋面与学习天气特点的讨论作铺垫,实现了自然过渡。在环节4中,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结合表格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暖锋与天气的理解。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冷暖锋的对比关系表,是学生

6、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案例二设计了多个活动,帮助学生比较两种典型的锋面的异同,借此帮助学生捕捉关键信息。该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对天气特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任务的顺利展开埋下了伏笔。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3)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学生主体两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指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通过讨论体会了本课知识的情感,进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

7、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讨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两节课中有待探讨之处(1)教学问题设置是否到位从教学设计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教学侧重点略有不同。从案例一的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在探究环节和作业环节,似乎更关注知识的操练。比如,让学生总结寻找一些答题方法,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布置作业的环节,

8、让学生挑出典型的例题进行训练,并加深记忆。案例二更侧重读图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兴趣。(2)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课堂质疑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教材中知识提出疑问,进行思考、分析、辨别的过程。在我国长期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多是由教师设疑,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教师的设疑多来自课文,学生思考问题时依据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外部条件或思路进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问题,自己发现学习资料,亲身体验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作出判断,能使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世界

9、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多问是开拓创新之门的钥匙,好问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导”上做文章,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学有创见,使课堂教学迸射出创新火花。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本节课中也有许多质疑问题,例如:单一气团控制下为什么是晴朗的天气?降水区域都在那一侧?四、课堂有效性的思考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全面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一个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通过以上两节课的对比和分析,笔者对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关系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选

10、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关注知识、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授课者在钻研教材时,找准着力点,预设闪光点,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明白要把什么拿出来让别人分享;听课者,认真比较、反思,感悟他人的处理技巧;评课者,要听出同课的“同”来,更要在乎异构的“异” 。并通过认真比较分析,站在理论的高度予以评说。这样,才能让上课者恍然大悟,让听课者茅塞顿开。所以我们的评课不能只是简单评述某节课气氛好,收获多,细节处理到位,,或引入巧、结课妙、重点突出等等,而是要根据难得的 “同课异构”交流,

11、从不同的侧面推动听课者、评课者、授课者一起提高。2、优化课堂设计,整合教学内容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的任务,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读图既要获取知识的内容、理解图表承载的信息,又要感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进行取舍,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设计。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素质,我认为关键在于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兴趣倍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反之,没有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

12、思维的活动,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根据这种现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近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这样精心设计的地理教学结构,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必定能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收到最大的效益。3、相互对比,共同成长“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 ,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

13、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

14、交流彼此的经验。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五、结束语同课异构”是教师观课、议课、磨课的良好平台,现在许多地区正推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切磋教学艺术,反思自身教学获得有益启示,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同课异构”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同课异构”是避免教学重复失误、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总结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不足,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对于“同课异构”形成一种自觉的反思,那么必将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利于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也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参考文献曹敏. 2011. 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 (2):34-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