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7465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三维设计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 ,配配 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套课件创新演练阶段篇一: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 1 教案(最新最精华)- 2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 3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 4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 5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篇二: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课堂 10 分钟练习 1(对应考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 B1 mol 氢的质量是 2 g CO2 的摩尔质量是 32 g 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 解析:物质的量是 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不是物质的质

2、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 项错误;B 项中“氢”指代不明确,无法确定其粒子种类,B 项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C 错误;把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微粒,D 正确。 答案:D 2(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 A1 mol OH 的质量为 17 g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 4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23Dg 10 解析:A 项中 1 mol OH 的质量为(161me)g17 g(由于 e 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B 项单位应为 g

3、/mol;C 项没有指出以 g/mol 为单位,也没有指出在数值上相等;D 项中可用 1 mol Na 的质量除以 1 mol Na 的原子数,求得每个钠原子的质量。 答案:AD 3(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 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NA B mo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C1 mol H2O 含有的 H2O 分子数目为 NA D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解析:32 g O2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1 mol O2 含有 2 mol O,氧原子数目为 2NA,A 错误;每个水分子中含有 3个原子, mol H2O 中含有的原子数目

4、为,B 正确;1 mol H2O 中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 NA,C 正确; Cl2 的物质的量为 mol,D 正确。 答案:A 4(对应考点二) g 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 A64 g B64 C64 g/molD32 g/mol 1022N 解析: 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 n mol,则该气体的摩尔10 mol g 质量 Mn64 g/mol,C 正确。mol答案:C 5(探究题)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MgH2SO4=MgSO4H2(1 mol Mg 置换出 1 mol H2),设计测定镁原子摩尔质量的实验,简易装置如图,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质量为 g。镁条完

5、全反应后,用量筒收集水,体积为 L(已知此条件下 H2 的密度为 g/L)。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镁的摩尔质量。 (3)若将铜丝换成铁丝,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解析:(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装置不漏气。 (2)水的体积为 L,说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 L,氢气的质量为 g/L L 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g2 g/mol mol,因为 1 mol Mg 置换出 1 mol H2,所以参加反应的 Mg 的物质的量也是 mol,故镁的摩尔质量为 g mol24 g/mol。

6、(3)铜丝换成铁丝,则铁丝也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的氢气偏多,故计算出的镁的摩尔质量就偏小。 答案:(1)见解析 (2)24 g/mol (3)偏小 篇三: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课下 30 分钟演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 解析: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 答案:C 2下列关于一氧化

7、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NO 是无色的气体,不溶于水,可由 N2 与 O2 直接化合而得到,且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反应而生成 NO2,故只有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 B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 C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

8、只生成相应的酸 解析:二氧化氮跟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硝酸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是利用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也不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B 4把少量 NO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C二氧化氮和氧气 B二氧化氮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少量 NO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 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 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 O2 使V(NO)V(O2)

9、 气体是 NO2 和 O2。 答案:C 5双选题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 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 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 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 N2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B可能是 NO2 气体 C可能是 NO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D只可能是 NO2 一种气体 解析:是红棕色气体,那么一定有二氧化氮的存在,与水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所以没有充满试管,继续通入氧气,最终充满试管,则 A 肯定错误;如果有少量的氧气,大量的二氧化氮时 B 选项可以成立;C

10、 项中通入足量的氧气,NO 也可以全部被吸收。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6(9 分)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中氧化剂是_,还原剂是_。 解析:(1)在该反应中 NO2 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NO 中氮元素化合

11、价升高做还原剂。 (3)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物质是氮气和水。 答案:(1)NO2 NO (2)6NO28NH3=7N212H2O NO2 NH3 7(12 分)汽车尾气(含 CO、SO2 和 NO 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 ,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 (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 (2)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CO 跟 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 使用“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放废气的酸度,有可能促进了一定条件酸雨的形成,其原因

12、是_。(4)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_(填序号)。 A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 B使用电动车辆,减少汽油消耗 C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D取缔燃煤炉和木炭烧烤,改用天然气 解析:(2)中,从题目叙述中“它能使 CO 跟 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可推出该反应为:2CO2NO=N22CO2。 (3)中,使用“催化转化器”促进 SO2 转化为 SO3,而SO3 与 H2O 化合生成 H2SO4,提高了空气的酸度,促进了酸雨的形成。 答案:(1)SO2、NO (2)2CO2NO=N22CO2 (3)由于促进了 SO2 的转化,生成的 SO3 增多,SO3H2O

13、=H2SO4 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4)ABC 8.(9 分)如图为我国新疆阿勒泰大气背景监测点。监测点安装的 监测设备可日常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臭氧等污染 物。NO 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 NO 在 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 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 亦被称为“明星分子” 。请 回答下列问题。 (1)NO 的危害在于_(填编号)。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2)在常温下,把 NO 气体压缩到108 Pa,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 50, 2 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

14、下降,压力降至略小于原压力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 N2O,3 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 (3)氟利昂(如 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 O3)。有关反应如下:O3 光光催化剂催化剂O2O;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 是_。 解析:(1)NO 气体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NO 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NO 被 O2 氧化生成NO2,NO2 与水反应生成 HNO3 可形成酸雨。 pn(2)T、V,若气体反应为 3 mol,则生成的气体物质为 2 mol ,已知生成 p2n2物有 N2O,它若为 1 mol,NO 应为 3 mol,根据质量守恒,生成的另 1 mol 气体物质是 NO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NO=N2ONO2。答案:(1)ACD (2)3NO=N2ONO2 (3)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