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7121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版五年制课后思考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思考题思考题 1.生理学研究为何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生理学研究为何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 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 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 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 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2.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

2、 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正常代 谢活动需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 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 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 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 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 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严

3、重损害,引起 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 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内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 能已患某种疾病。3.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 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负反馈。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 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 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

4、舒张,血压便 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 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 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 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 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 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 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

5、称为前馈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 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谢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 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 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 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 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 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第二章第二章 思考题思考题 1.举例说明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的区别。举例说明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

6、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的区别。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称为 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通常为带电离子,因此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 白或载体称为离子泵。离子泵的化学本质是 ATP 酶,可将细胞内的 ATP 水解为 ADP, 自身被磷酸化而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完成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 运。如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 Na+-K+泵,简称为钠泵,每分解一分子的 ATP 可逆浓度差 将 3 个 Na+移出胞外,将 2 个 K+移入胞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 Na+和 K+的浓 度差。 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驱动力

7、并不直接来自 ATP 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 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 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 ATP 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继发性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于原发性主动转运,也称联合转运,因为介导这种转 运的载体同时要结合和转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或离子。根据物质的转运方向,联 合转运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两种形式。 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联合转运,称为同向转运同向转运。例如,葡萄糖在 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 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 现的。 被转运

8、的分子或离子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联合转运,称为反向转运反向转运或交换交换。有两种重要 的转运体:(1)Na+-Ca2+交换体。如心肌细胞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流入胞质的 Ca2+ 主要通过 Na+-Ca2+交换体将其排出胞外。 (2)Na+-H+交换体。如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 Na+-H+交换体可将胞外即管腔内的 1 个 Na+转入胞内,同时将胞内的 1 个 H+排出到小管 液中,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试以一种人类疾病为例,说明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试以一种人类疾病为例,说明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癌症(肿瘤)是与信号转导机制最为密切的人类疾病,其涉

9、及细胞周期的调节和恶性 表型的获得,其中各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决定肿瘤进程 的关键, 同样也是防治的关键靶点。新近,甚至有专家提出基于信号转导通路的癌症 分型方法。人体所有细胞都是在严格的调控下进行增殖、分化并行使各自的功能,正 常细胞增殖受到刺激和抑制的平衡机制调控,这种平衡受到细胞内、外复杂的生物信 号网络的严格调控,肿瘤细胞就是平衡失控导致的。目前已了解到,细胞外部或内部 因素,以及相关基因的不稳定性,即可导致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进而使肿瘤 细胞获得选择性生长优势并克隆性过度增殖形成肿瘤。更为重要的是,癌基因的非突 变形式称作原癌基因,常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

10、重要信号分子的基础,比如 ras 基因 是原癌基因的经典范例,所编码的 Ras 蛋白,是一种小 G 蛋白,是转导细胞外多种生 长因子特定信息的 Ras-MAPK 通路网络的重要信号分子。研究发现在 40%的人类肿瘤 中 Ras 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后的 Ras 蛋白则在没有细胞外刺激情况下也持续激活信号 通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抑癌基因的典型范例是 p53 基因,其编码的 p53 蛋白是肿 瘤抑制因子和转录因子,在大多数人类肿瘤中失活。同时,这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经 常又是肿瘤病毒的靶点,导致相应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或直接导致基因产物的活性 变化,诱发肿瘤。另外,与肿瘤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还涉及酪氨

11、酸激酶受体(TKR)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如转化生长因子-(TGF-)受体等, 小 G 蛋白 Rho 家族、细胞周期信号网络,抑癌基因相关的成视网膜细胞瘤基因通 (Rb)通路、pten基因编码的 PTEN 通路,以及胱冬蛋白酶(caspase) ,前抗凋亡蛋 白和抗凋亡单边的 Bcl-2 家族及 Akt 激酶等。 第二章细胞第二章细胞 3-73-7 题题 3 Em=-70, Ek=-90, Ena=+60mv 安静状态下电-化学驱动力 Na :Em - Ena =-70-(+60)=-130mv 内向 K :Em- Ek= -70-(-90)=+20 外向 安静状态下,

12、细胞膜存在钾漏通道,对 K 通透性较高,在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K 外流, 随着 K 外流,电-化学驱动力逐渐减小,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 Na 也有一定的通透性,约为 K 的 1/100-1/50,在电-化学驱动力作 用下,Na 内流。4细胞外 K 由 4.5 升至 9 时 Ek=60lg2+(-90)=-72mv去极化5.给予 Na 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6琥珀酰胆碱与运动终板后膜上的 N2 胆碱受体结合后,能使终板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而 持久的去极化作用,导致终板对乙酰胆碱反应降低或消失,也就是使终板对乙酰胆碱脱敏, 导致骨骼肌松弛,属去极化型肌松药。7 平滑肌属非随意肌

13、。 平滑肌粗肌丝在不同方位上伸出横桥,使平滑肌具有更大的舒缩范围。 平滑肌无内陷的 T 管,动作电位不能迅速到达细胞深部,收缩缓慢。 舒张期 Ca 的回收缓慢,因此平滑肌舒张缓慢。 大多数平滑肌受交感,副交感的双重支配。 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 课后题答案课后题答案 1. 答: (1)缺铁性贫血: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素所必须的基本原料。机体缺铁时,可使幼红细 胞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减小,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又称缺 铁性贫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 B12和叶酸参与幼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 DNA 合成。缺 乏维生素 B12或叶酸时,将影响幼红细胞分裂和 DNA

14、 合成,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即大 细胞性贫血。维生素 B12在回肠远端吸收,维生素 B12 的吸收需要内因子的参与,当胃大 部分切除或胃壁细胞损伤时,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回肠切除后,均 可引起因维生素 B12缺乏而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肾性贫血: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 是由肾 组织产生,是机体红细胞生产的主要调节物,而肾细胞内没有 EPO 的储存。严重肾病患者, 体内虽有少量肾外组织产生的 EPO,但肾合成分泌 EPO 减少或停止,所以常伴有难以纠正 的贫血。 (4)慢性炎症贫血:转化生长因子 、干扰素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可

15、抑制早期红系祖细胞 的增殖,对红细胞的生成起负性调节作用,这可能与慢性炎症状态时贫血的发生有关。2.答: (1)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先天性遗传性:如血友病 A(因子缺乏) 、血友病 B(因子缺乏) 、血友病 C(因子缺乏)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以及其它凝血因子缺乏症等。后天获得性:如新生儿出血症、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肝病性凝血障碍、尿毒症 性凝血障碍等。 (2)抗凝血及纤溶机制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抗凝物质增多引起的出血多为后天获得性, 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等抗凝药过量、抗因子,抗体形成等。3.答: (1)ABO 血型的特点: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

16、着 A、B、H 抗原,以及分泌型人的 分泌液中存在着 A、B、H 物质。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会含有与自 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2)Rh 血型的特点:与 ABO 系统不同,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 Rh 的天然抗体,只有当 Rh 阴性者在接受 Rh 阳性的血液后,才会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 Rh 的免疫性抗体,输血后 24 月血清中抗 Rh 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因此,Rh 阴性受血者在第一次接受 Rh 阳性血液 的输血后,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输血反应,但在第二次或多次输入 Rh 阳性的血液时,即可 发生抗原一抗体反应,输入的 Rh 阳性红细胞将被破坏而发生溶血。 (3)ABO 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体内的天然 ABO 血型抗体 IgM 分子量大,一般不能 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不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免疫抗体是机体接受自身所 不存在的红细胞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属于 IgG 抗体,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进 入胎儿体内。因此若母体过去因外源性 A 或 B 抗原进入体内而产生免疫性抗体时在与 胎儿 ABO 血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