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7052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教案(1.7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教案(高二教案(1.71.7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7 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同党的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运用: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能力方面分析能力:通过运用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原理,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觉悟方面进行邓小平理论科学性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主要是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提高学生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来想问题办事情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的关系。教学难点青年学生要把想

2、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具体工作来看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从党的工作的大局来看,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从一般的哲学道理来看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呢?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第二框。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粗读课文,学生自拟学习提纲。)(I)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3、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什么?(2)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是什么?(3)为什么要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4)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5)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因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只有从国情出发,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胜利。多媒体显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提问;毛泽东的这段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问

4、题,要认清中国的国情,一切从国情这个实际出发。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井根据这一客观实际,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多媒体显示:我们中

5、国人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提问;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邓小平同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制订规划。所以,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井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十分重大。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我国所处的初级阶

6、段的社会主义和在这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应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搞清楚,所以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只能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外国模式出发,也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提问:为什么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展示课件:大机器生产场面展示课件:手工小作坊生产的场面展示课件: 现代都市景象展示课件:落后农村生活的景象展示课件:农村机械化耕作的场面展示

7、课件:人牛耕作的场面( 阅读第 34 页最下面一段。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和课件,归纳回答。)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的曲折和失误,主要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衡量哲学理论掌握如何,要看能不能分析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对这个问题的要求是“运用”层次,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材主要是在“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8、的框题中来贯彻这一规定的,但又不能局限于这个框题。讲解时,一是要把第三节第一框题“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同第二框题“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内在地沟通起来进行讲解。第一框题讲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道理,讲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这些道理都是讲解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在讲第二框题时,要突出“中国的实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要简要地介绍基本路线的内容,分析其中一项内容同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要用鲜明生动的事例表明,由

9、于党的基本路线符合我国国情,我们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对这一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立论的根据。(请同学们用叙述方式介绍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过程及意义,教师归纳。)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精辟地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基本原则是四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10、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战略是分三步走,以及应当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并据此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的活力迅速得到激发,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真正领会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党在现阶段必须实行这个基本路线,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

11、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请同学思考教材第 35 页江泽民语录。)3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历史的体会,教师归纳。)历史不仅属于历史,客观实际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历史还是后续事件的生长点,也是现实国情的根基。我们要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就不能不学习历史。要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

12、根基。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青年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广大青年要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胡锦涛 XX 年 7 月 25 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同学们阅读第 36 页第 4 自然段。)历史变化发展的积累成为今天的现实,各种各样的现实,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留给了我们。我们不是生活在幻想之中,而是生活

13、在非常现实的社会之中。因此,我们要多接触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力了解民情,了解国情。4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学生来讲,有多方面意义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是思想认识的难点。一是不易落实;二是学生觉得这一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突破思想认识问题可从正面讲清把青年人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的三点意义,特别是第三点意义。还要提出大家关心的一、二个社会问题,要求同学议论、思考根据我国的国情如何解决。(请同学们根据第 36 页第 6、7、8 自然段和第 37 页第1、2 段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

14、本路线。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了解国情,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的重要意义,懂得了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情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多媒体显示)1。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必须 ( )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学习历史、了解国情、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立足国情、理解执行党的基本路线A。 B。 C。 D。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15、,全国农村发生的深动变化证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与实践结合,就能发生巨大的物资力量和精神力量。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已经成为新时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据此回答 23 题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与实践结合,就能发生巨大的物资力量和精神力量,这表明 ( )A。只要有了正确的意识,就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B。 “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现成的方法C。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能够有效地改造世界3。 我们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这是因为

16、 (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德治国”的过程当中,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据此回答 45 题,4。下列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也就搞好了B。精神文明决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正确方向C。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重大影响D。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不分主次5。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其哲学根据是 ( )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正确的意识直接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参考答案1。D 2。C 3。D 4。C 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