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6940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出框架,把握概念 谈高三一轮复习,时代大背景,高中课程改革时间进度年表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2005年:江苏2006年:天津、浙江、福建、安徽、辽宁2007年:北京、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2008年:河南、山西、江西、新疆2009年:河北、湖北、甘肃、内蒙、云南2010年:重庆、四川、贵州、青海、西藏2012年:广西2017年:新一轮开始,全面铺开,新课程高考进程年度表 2007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 2008年:江苏 2009年:天津、浙江、福建、安徽、辽宁 2010年:北京、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 2011年:河南、山西、江西、新疆 2012年:河北、湖北、甘肃、内蒙

2、、云南 2013年:重庆、四川、贵州、青海、西藏 2015年:广西 2016年:25省全国卷,(15.乙)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2010)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图6,对历史进行认识,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 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依据可靠的史

3、料作为证据,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学生失误分析:,(1)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亟需提高(约占失分总量的1/2左右) (2)知识理解深度不够(约占失分总量的20%) (3)独立思维能力欠缺 独立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的能力(占失分总量的15%左右) (4)书面表达水平欠缺主要表现为废话太多,词不达意等,教学建议(一),1、以考纲为依据 2、第一轮复习: (1)认真读书(每课主题

4、、标题之间的关系等) (2)三结合:专题和通史相结合(纵横联系);必修之间相结合(政、经、文联系);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关注与必修内容相密切的内容) (3)重点概念深度理解 (4)注重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 (5)全国卷试题的深度训练,知识框架,经济结构: (1)经济结构的概念:即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特点农业发达、手工业先进、商业繁盛;发展轨迹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走向落后,深度理解历史概念,历史概念:白月桥:历史概念不再是历史对象的表面现象、个别片面和

5、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历史对象的全部本质和内部联系。因为历史感念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感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历史概念主要特征,明确的时空定位 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 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他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怎样达到“理解”: 认识:对历史掌握的层次要求 表现: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 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6、?怎么就这样了?后来呢?本质或性质特点舒尔曼指出:“对理解的最终检测依据的是一个人将一种知识转换成教的能力。能够这样做的人就是理解了。能够理解的人就能够教。”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美国的制度设计”,麦迪逊: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域平衡机制:,1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中央“抓大放小”,地方有相对独立性,既符合美国州先于国的国情,又兼顾了国高于州的需要。)2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参议院议员选举兼顾了大、小州的利益;众议院议

7、员的选举体现了大州的利益)3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两党政治,南北战争)。,体制平衡机制:,1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平衡(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体现了政治精英的利益;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总统的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则体现了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的平衡。舆论平衡)2政治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平衡(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可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议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3联邦政府内部各部门的权力制衡(三权分立,权力制衡)4现实与未来的平衡(修宪原则)。,规律总结,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般规律,1、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

8、发展的基础 (2)水陆交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3)各民族各地区经济交往有助于国内商业的发展。 (4)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的加强,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2、商业发展的一般表现 (1)水陆交通的发展 (2)市场的扩大 (3)货币的统一和使用量的增大。 (4)商人的增多 (5)城市商业的发展及商贸城市的出现 (6)商品经济不断向农村延伸,如隋唐的草市和明清江渐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的蓬勃兴起。,3、商业的一般影响 (1)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从而促进了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3)有助于加强各

9、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对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5)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 (6)促进了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市俗文学不断发展,4、阻碍商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1)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制约。 (2)农业、手工业发展程度的制约 (3)战乱频繁,政权分立,社会动荡 (4)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对城市商业发展的一般认识 (1)商业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密切联系 (2)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日益突出生产性和商业性。 (3)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

10、。 (4)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改变。 (5)尽管商品经济的活力逐渐增强,但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概念解读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其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其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货币金融、劳务、运输等业务以及相关的经济思想、贸易规则、经济格局等。,从影响世界市场发展的具体因素来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因素,经济本身的内在因素:,商品:奢侈品-农产品、手工业品-工业制成品;贵族化-大众化、多元多样化;品

11、种丰富、数量增大 范围:地区性-世界,技术:手工(工场)机器(工厂大企业;蒸汽电气),数量、规模、商业产业垄断、金融秩序,劳务:世界范围人口流动,交通:交通工具的革新、通讯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城乡分工国际分工(工业国-主导、农业国-附庸),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部分干预,二战前欠缺;二战后反思、建立、完善,其它因素:,制度;政策;社会环境,开放、科学、理性/封闭、保守、愚昧,资本:贸易规则:,政治:思想:社会结构:,贸易格局:亚洲有重要地位英国中心欧美中心,小结: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因素,+ 两次工业革命(动力),+制度先进、观念开放(保障),+交通、通讯(技术依托),+商品输

12、出、资本输出、武力逼迫(途径),+金融秩序、贸易规则、国际秩序,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扩张性),试题训练,做什么题,做题要精: 一做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题 二做各地名校的高考模拟题 三做课本中的题,怎样做题,注重培养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 训练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训练学生书写格式、语言等,(2015乙)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

13、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两个限定:围绕科技;运用世界近现代史 三个选择:公式;要素与科技及关系;相关史实,41(12分) 评分说明:,答题逻辑思维:观点、关系、史实、结论 答卷: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文不对题,如: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民族精神+共产国际+马克思);不亮明观点;语言不规范

14、,缺乏专业术语,如:“一工中”“二工中”等,教学建议(二)提高历史资料的理解力,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1、选择材料科学性、恰当性 2、阅读材料的方法:教学提倡先读后提问题 (1)“三读”:按照顺序读题引、读出处、读正文 (2)“三判断”:时空、出处、主题 (3)“三处理”:根据问题寻找关键或核心;归纳;概括,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聂幼犁:当时占全国人口95%的人并没有参与革命,甚至对革命有不少恐慌。因此从平民百姓的层面讲,谈不上觉悟;有点文化的,至多是依稀听说一种叫民主共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使西方、日本强大了起来。,体现史学研究成果与方法

15、,(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实事求是、研究历史的客观性 杨奎松:历史研究不能只满足于求真的一个原因。如果研究者跳不出一党一派一族一国之立场情感,挑不出对自己所研究的某位名人的同情之心之理解,这样的研究反而可能制造许多片面的和枝枝节节的历史真相。当每一方都拿自己一方的历史真实做文章,来为自己一方的千秋万代背书的时候,历史往往也就被人有意无意地变成了一种制造误解、隔阂,甚至仇恨的工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