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与预防(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内容,一、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现状 二、职业病相关知识 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 四、职业病防治中用人单位的义务,一、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尘肺之殇,(一)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010年底,新发职业病27240例,比去年增长 50.3%, 尘肺23812例,比去年增长64.3%,占87.5%。 尘肺病发病居高不下,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近几年诊断尘肺病新病例数超过100例的群体性病例报告有13起。,截至2010年底,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76541多例。,2001-2010年我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冰山现象,实际职业病远远超过报告病
2、例数,苹果代工工厂联建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导致职业伤害。,“毒苹果”事件,(二)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汽车制造、医药、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病危害。 我国职业病名单规定的职业病涉及尘肺、急慢性化学中毒、职业肿瘤、职业性传染病等10大类115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的工业生产中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达133种。,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职业病危害也突出反映在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 中小企业职业病发病率高。2010年职业病报告数据显示,超
3、过半数的职业病病例分布在中小企业。,(三)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在引进境外投资和技术时,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境内也普遍存在职业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 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 我国有近2亿农业劳动力,其中相当部分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四)职业危害后果严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的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 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以尘肺为例,潜伏期可长达数年甚至十数
4、年,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尘肺病、正已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镉中毒等群发性职业病事件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农民工家庭因职业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些国家以中国的产品残留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为理由,抵制中国产品出口,影响国际贸易。,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河北白沟导致6人死亡的苯中毒事件,2002年春节河南许昌等地部分到河北省高碑店市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人员,在回家过春节期间,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有25人苯中毒。,“使用有毒物品作
5、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颁布,深圳农民工尘肺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贵州施秉县群发尘肺事件,演变为社会治安问题的事件,社会影响最大的事件,1337人体检,14.58%即195人诊断矽肺,261人半年后复查,(五)一些职业性病损未纳入法律保护范畴,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我国职业病目录只有10大类115种。许多职业性病损尚未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如: 一些化学物质引起的职业性肿瘤; 不良体位引起的职业性腰背痛; 生物因素引起的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等。,二、职业病相关知识,(一) 职业病,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具有潜伏期的特点。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
6、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许多国家由政府立法明文规定了职业病的范围,将列于职业病名单上的疾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或规定的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57年为14种;87年为9类102种;2002年为十大类115种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种,主要有:,尘肺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 职业中
7、毒(56种) :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中署、高原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炭疽、布氏杆菌病。 职业性皮肤病(8种) :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噪声聋、铬鼻病。 职业性肿瘤(8种) :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 其他职业病(5种) :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和识别的,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
8、定程度才能致病有一定的发病率。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早期是可逆的。大多数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职业病具有的特性,危害因素的隐匿性:X射线等眼睛看不到,身体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它们对人体的伤害却是致命的 发病过程的累积性:受到小剂量的射线伤害后,不是马上就有反应,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出现症状 容易与一般疾病混淆的混同性:出现苯中毒,有的人最初的症状就像感冒似的,危害损害不确定因素多:劳动者受
9、到职业危害损害了,什么时候表现出来?有的潜伏期很长(如尘肺病潜伏期长的有20多年),这是迁移的不确定性;一种原因造成多个结果,多个原因造成一个结果(如一种毒物可以引起几种器官造成损害,多种毒物可以同时造成一种器官损害)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职业危害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因人而异(如对敏感人群造成的损害严重),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二) 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病
10、因、保护个体、消除作用条件,打断其发生的因果链。,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消除作用条件,个体因素,作用条件,职业病发生的三要素:职业性有害因素、个体因素(人)和作用条件。,保护个体,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按其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金属及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等。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
11、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的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钢琴演奏家的手指痉挛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如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精神紧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热、太阳辐射等。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厂房
12、建筑面积过小,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无毒工段在同一车间。 作业环境空气污染,上述各种有害因素随着产品种类、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有时单独存在,多数情况下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联合存在,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不同的特殊影响。,(三)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三级预防措施,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 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个体防护,健康教育培训,个人卫生,岗
13、前检查等,三、常见职业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及其预防 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预防 物理因素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有毒有害气体,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二氧化硫、氰化氢、氮氧化物等。有些有味道或刺激性,有些难以察觉 = 警示性差,有些同时经皮肤吸收 皮肤危害,如:汽油、油漆、溶剂、胶水、油墨、汞等。,有毒有害蒸气,蒸气为固体或液体挥发产生的气体,随温度降低冷凝 = 雾 有些有味道或刺激性,有些难以
14、察觉 = 警示性差,蒸气的产生常伴随化学液体的使用 = 伴随皮肤危害,悬浮于空中的非常微小的的固态颗粒,如:焊接烟、铸造烟、焦炉烟、沥青烟、铅烟等。通常没有味道。,烟产生于物质受热、熔化或燃烧,150 纳米,焊烟颗粒,烟的产生伴随受热或火焰 = 伴随高温,雾的产生伴随化学液体使用 = 伴随皮肤危害,雾,雾产生于液体喷洒或蒸气冷凝,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颗粒,如:喷漆雾、喷洒农药雾、酸雾等。常伴有气味或刺激性。,液滴的挥发 = 蒸气,腐蚀:如各种酸液、碱液; 刺激:如某些气体、蒸气、矿物纤维粉尘 皮肤吸收: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有(皮)标注的有
15、毒物质,如甲苯、氰化氢(共114种) 致敏:GBZ2.1-2007有(敏)标注的有毒物质,如甲醛、TDI(二异氰酸甲苯酯)(共9种),皮肤危害产生于接触某些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皮肤危害 常伴随 呼吸危害,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法定职业病中职业中毒有56种 按病程: 急性(24小时内); 亚急性(24小时1月); 慢性(一月以上)。,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足够的时间,再送医院。),我国的急性职业中毒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有机溶剂、氯气、氨气和农药等引起中
16、毒。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硫化氢中毒和50%以上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在密闭或半封闭的作业环境中,如井下施工、油罐和反应釜检修、阴沟或化粪池清理、咸菜池清理和纸浆池清理等。在箱包加工和制鞋业、纺织印染业、装修、家俱加工等行业,因工人接触苯、正已烷、四氯乙烯、汽油等有机溶剂,引发职业中毒的事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下水道作业 硫化氢中毒死亡,2011年7月20日12时40分发生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死亡事件,长沙市疾控中心检测:储泥池上口硫化氢10mg/m3,二氧化碳797mg/m3;储泥池口二氧化碳960mg/m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燃、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中毒常发生在印染、化纤、橡胶等行业以及建筑、环卫行业如粪坑、污水管道、地沟清理过程中。轻中度中毒患者常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重度中毒可以出现腹痛、腹泻等,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的时候,人体可能会发生“电击样”死亡,即瞬间倒地,如遭受电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