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665462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内科杂病类医案(二)(二)目目 录录(十六)不寐 (十七)癫痫 (十八)中风 (十九)偏风 (二十)眩晕 (二十一)厥证 (二十二)肢厥 (二十三)痹证 (二十四)热痹 (二十五)血痹 (二十六)痿证附:重症肌无力(二十七)奔豚气 (二十八)反胃 (二十九)呃逆 (三十)呕吐 (三十一)泄泻 (三十二)痢疾 (三十三)便秘 (三十四)黄疸 (三十五)黑疸 (三十六)痞块(十六)不寐例一 田,男,成年,初诊日期:1958 年 4 月 17 日。水火不济,引动肝阳上亢,失眠多梦,头痛偏左,法当滋水济火,平肝潜阳。大生地 12 克 天麦冬各 9 克 细石斛 9 克 珍珠母 18

2、 克(先煎) 煅龙齿 12 克(先煎) 辰茯神 9 克 炒枣仁 9 克 夜交藤 12 克 夜合花 6 克 炒杭菊 9 克 嫩钩藤 9 克(后下) 炒丹皮 45 克 (胡建华等整理:程门雪院长学术渊源与成就, 中医杂志10:19,1979)例二 徐 X,女性。 大病之后,孕经数月,血分自当不敷,肝家荣养较差,气痞愈后,仍存余蒂,脉象弦滑 而细数,姑予滋柔和化以畅生机。生牡蛎(包先煎)12 克 旋覆花(包煎)9 克 淡苁蓉 9 克 桑上寄生 15 克 生赭石 9 克 大麻仁 9 克 生鳖甲(先煎)9 克 清半夏 45 克 炒枳壳实各 24 克 芡实米(盐水炒)9 克 盐知柏各 9 克 莲心(朱拌)

3、6 克 首乌藤 18 克 乌药 6 克 藕 30 克据来函云“服 15 剂,头晕减,心下悸、失眠俱转轻” ,是以改拟膏方调理。处方按原方量,加两倍,增入焦枣仁 6 克,炒远志 18 克、血琥珀 15 克,浓煎炼蜜收膏, 每早晚各服一匙,约 9 克许,白开水化服。 (孔嗣伯整理:孔伯华医案, 中医杂志8:547,1956)例三 沈 X,女,56 岁,初诊日期:1965 年 7 月 18 日。失眠经久不瘥,已逾五载。轰热上升,两目干涩,心悸不宁。脉虚弦,当以半夏秫米、 黄连阿胶合温胆汤三方出入之。仙半夏 6 克(杵) 北秫米 12 克包) 大生地 12 克 杭白芍 6 克 珍珠母 30 克(先煎)

4、 灵磁石 24 克(先煎) 小川连 15 克 藕粉炒阿胶 9 克 朱茯苓 12 克 炒竹茹 6 克 小枳 实 3 克 橘皮 4。5 克 柏子仁 12 克7 月 21 日(二诊),阳跷为病,胆失清宁,失眠经久不瘥。两目干涩,虚烦心悸,遇事 惊慌,脉来虚弦。再以半夏秫米、黄连阿胶合温胆汤三方并治之。仙半夏 6 克(杵) 北秫米 12 克(包) 大生地 12 克杭白芍 6 克 灵磁石 24 克(先煎) 小川连 15 克 藕粉炒阿胶 9 克 朱茯苓 12 克 炒竹茹 6 克 小枳实 3 克 橘皮 45 克 泡远志 45 克 炒枣仁 12 克(研) 3 剂。 7 月 25 日(三诊);迭服半夏秫米、黄连

5、阿胶合温胆汤三方之后,经久之失眠巳得安睡, 心悸已宁,两目重涩,脉小弦,再循前治。仙半夏 6 克(杵) 北秫米 12 克(包) 大生地 12 克 杭白芍 6 克 珍珠母 30 克(先煎) 灵磁石 24 克 霜桑叶 9 克 黑芝麻 12 克 小川连 15 克 藕粉炒阿胶 9 克 炒竹茹 6 克 小枳实 3 克 橘皮 45 克 泡远志 45 克 炒枣仁 12 克(研) 3 剂。7 月 28 日(四诊):阳能入阴,得半夏秫米之交通阴阳,温胆之宁胆化痰,黄连阿胶之 清心养血,故经久之失眠巳安然入睡,两目重涩巳瘥,脉小弦,再以前法治之。仙半夏 6 克(杵) 北秫米 12 克(包) 大生地 12 克 杭白

6、芍 6 克 霜桑叶 9 克 黑芝 麻 12 克 滁菊花 9 克 拌炒女贞子 9 克 小川连 1,6 克 藕粉炒阿胶 9 克 白茯苓 12 克 炒竹茹 6 克 小枳实 3 克 橘皮 45 克 泡远志 45 克 炒枣仁 12 克(研) S 剂。嗣后,仍以上述方意,再适当配苍龙齿,朱灯芯、柏子仁、合欢皮、血琥珀等,以加强 养心安神作用,调治一月而收功。 1975 年 3 月随访,睡眠良好,十年来未复发。(内科临证录陈道隆医案)例四 X,男,40 岁,初诊日期:1962 年 12 月。失眠、多梦心悸,偏头痛,耳鸣,为时较久。常服用解痛片及巴比妥一类镇痛安眠药, 但至今仍时时发作。胸腹胀闷,间或作痛,午

7、后为甚。睡眠之中常有鼻阻塞,呼吸不利感。 目瞀花,咽干。最感痛苦者,为大便不正常已久,坚实为多,溏泻较少,每日一、二次或 二、三日一次。口臭,时有泛酸。小溲次频而滴沥不尽,时感疲倦软乏,要求冬令进补。 经诊其舌苔微黄而厚,尤其于舌根部,脉细劲。辨证:胃有燥火,肺胃津伤。治法:降胃为主,甘凉濡润。方药:太子参 60 克 麦冬 90 克 北沙参 90 克 杏仁(去皮尖)90 克 白芍 60 克 金石斛 90 克 玉竹 60 克 茯神 120 克 火麻仁 60 克 焦六曲 60 克 泽泻 60 克 白扁豆 60 克 知 母 60 克 乌玄参 90 克 北秫米 120 克 川贝母 15 克 生甘草 3

8、0 克 生地黄 120 克 红枣 90 克 阿胶 60 克 龟板胶 60 克 蜜 500 克,冰糖 250 克收膏。服上膏方后,大便十分舒 畅,已能每日一次,头痛、失眠等症,均轻减若失。(何任:胃腑以通为用, 新中医3:16,1979)例五 徐,壮年。患者操劳忧虑,心神交瘁,久之酿成失眠往往终宵不能合目。西药治疗可取眠数小时, 然梦魂颠倒,过后益增疲乏。今岁入夏以来,失眠变本加厉,历经医治罔效,自 8 月 14 日 起至今已达 3 夜还未入睡,头脑懵懵,衣不知热,食不知味,面虽皓白而神采飞扬, 谈笑自若,双目隐隐现红丝,脉象两关均弦长,舌边有青纹。方药:桃仁 12 克 红花 9 克 当归 9

9、克 川芎 9 克 淮牛膝 9 克 参三七 9 克 大生地 9 克 柴胡 6 克 京赤芍 9 克 炒枳壳 6 克 炙甘草 3 克一剂后即夜卧贴然,连服 15 剂,未见再发。后此二月,复来求治,言旬日来又苦失眠,但不若前次之甚。两关仍弦,依然实证 也,因有头痛目赤,胁胀等肝火上炎症象,改用龙胆泻肝汤。方药:黄芩 9 克 龙胆草 45 克 小生地 9 克 泽泻 9 克 车前子 9 克 生甘草 3 克 柴胡 6 克 黑山栀 9 克 当归 6 克 木通 9 克上方共服 5 剂而夜眠全安,肝火上炎症象亦除。(孙幼立整理:范文虎先生失眠医案一则, 中医杂志7:15,1963) 【评按】 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

10、系指以经常不易入寐为主的证候。多因思虑劳倦,损伤 心脾;或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或胃不和等因素而发病。例一证属水火不济, 肝阳上亢,法当滋阴与安神并用,涵肝木而潜浮阳,标本同治。例二乃阴虚肝旺而致不寐。 治以滋柔和化合清滋抑化,药用精当,疗效尚佳。例三素体营阴亏损,且年逾五十,太冲 脉衰,天癸竭,肾阴不足,肝阳偏亢,肝气郁结,胆气不宁,诸证悉见,病情错综复杂, 故用黄连阿胶汤清心养血,温胆汤补心气、宁胆怯,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引阳入阴。审 证求因,合理使用复方是本例取效之关键。例四病程日久,兼症颇多,然又以大便不利为 突出症状,患者口臭泛酸,苔黄而厚,脉细劲,为胃有燥火,肺胃津伤之证。

11、经云“胃不 和则卧不安” ,故以降胃为主,弃用刚燥苦降下夺之品,以甘凉濡润之剂,重在和胃,胃因 和则卧而得安。例五系因瘀血内阻而致失眠。范氏辨瘀血证重视望诊,凡见有双目红丝, 舌边有青纹者,乃瘀血之征。患者爰因思虑郁结日久,气与血进而为瘀,瘀血不去则眠终 不安,故连投血府逐瘀汤而获效,实乃对活血化瘀法应用之发挥。两月后复诊时证见肝火 上炎,正如柯韵伯所说肝火旺,则上走空窍,不得睡” ,改用龙胆泻肝汤而愈,是故同病 异证而异治尔。(十七)癫 痫例一 张,男,40 岁,门诊号:89155。初诊日期:1972 年 3 月 16 日。(代诉)1966 年间,患者因事思虑太过,久而成疾。初见精神抑郁,继

12、则出现一侧头重 痛,心中烦热,胸闷失眠,有时或喃喃乱语,或呆若木鸡。1971 年昏倒一次,曾在当地中 医治疗,服药未效。因症状逐渐加重,遂由家人陪同来诊。当时患者表情淡漠,神态呆滞, 不欲言语,心中烦热,胸闷不适,头痛失眠,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并见手颤,胁痛,牙 痛,胃纳欠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诊见脉数而沉实,舌苔霉酱色。辨证:痰火内郁,扰乱心神。治法:清心除烦,消痰化浊。方药:栀子豉汤加味;淡豆豉 9 克 山栀子“克 石菖蒲 9 克 莱菔子 9 克 桔梗 9 克 橘皮 6 克 紫金锭 15 克(冲服)3 月 20 日(二诊):服上药 3 剂后,患者自觉心胸舒畅,症状明显好转,两胁痛,头痛

13、均减,大便已通,尚见手颤,失眠,下午仍觉烦热,脉数,苔霉酱色。前方已效,继服 3 剂3 月 23 日(三诊):患者上述各症俱已日减,病有好转,精神较开朗,已能自述病情, 脉转弦数,舌苔灰黄,但痰火仍未全消,继用消痰清热法。方药:山栀子 15 克 胆南星 9 克 枳实 9 克 川厚朴 9 克 淡豆豉 9 克莱菔子 9 克 瓜萎仁 15 克 石菖蒲 9 克 甘草 6 克 3 剂。3 月 27 日(四诊):患者下午胸中仍烦热,下半夜已能入睡,头痛胁痛俱已消解,胃纳 转好,脉舌如前。继用前法而加重清心除烦之品。方药:法半夏 12 克 胆南星 9 克 黄连 3 克 竹茹 9 克 枳实 9 克 莱菔子 9

14、 克 川厚朴 9 克 瓜蒌仁 12 克 石菖蒲 9 克 3 剂。3 月 30 日(五诊):患者精神好,睡眠安宁,各症基本消失,惟觉时有头胀,继用前方加减,再服丸剂而愈。 (刘赤选主治,何国良整理:癫证, 新中医2:25,1974)例二 汤,男,38 岁。初诊日期;1972 年 9 月 10 日。因患血吸虫病,今春口服锑剂疑中毒,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半年以来,多次发作,每次 发作约两、三分钟,痉挛咬牙,口吐白沫。患者体格瘦长,面容忧郁,六脉沉细,舌苔白 腻,舌尖红。胸胁苦满,腹肌拘挛悸动,头痛甚剧,心慌,睡眠不安,二便如常。曾经神 经科检查诊为癫痫。服多种西药,虽能昏睡,但醒后头痛更甚,近一个月来

15、连续发作四次, 发病前头痛更剧,患者焦急惊怖。柴胡 10 克 白芍 10 克 黄芩 5 克 制半夏 5 克 党参 8 克 桂枝 6 克 甘草 6 克 龙骨 9 克 生牡蛎 9 克 钩藤 9 克 淮小麦 30 克 大枣 6 枚 生姜 3 片 11 月 23 日:服药 14 剂后,头痛大减,癫痫未发,略有心慌,夜梦纷扰,原方再服 14 剂。 12 月 10 日症状均消失,原方略事加减,随访四年,未闻复发。 (叶橘泉主治,马永华整理 c 癫痫治验,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45,1981)【评按评按】 癫与痫均属神志失常病证。癫证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痫证则为发 作性神志异常(又名癫痫),多为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 或口中如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人。癫证多因七情所伤,痰气郁结,痫证则因肾虚肝失濡养, 脾虚痰涎内结,肝风挟痰随气上逆,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癫证经久,痰郁化火,可以出 现狂证,故常癫狂并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