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5916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 设计设计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 孔 建 单元纵横 学习目标本单元的一组小说写的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以下几点目标:1、认识小说的作用: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自己,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可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2、了解并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3、通过朗读,品味细节描写,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4、阅读小说,懂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再创造力;5、学习本单元,通过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2、和艺术形式,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2、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4、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学法初探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小说重在“品” ,可以先理清故事情节,然后以人物为中心,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当然,人物的生活必然有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和小说的人物、情节发展结合起来。课时安排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故 乡3

3、课时我的叔叔于勒2 课时在烈日和暴雨下2 课时多收了三五斗1 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3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名著推荐与阅读 1 课时 单元学习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单元整体学习目标锁定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沙场点兵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课堂在线一、大师登场导入语(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学生齐答)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今天,我们将一

4、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二、初次见面了解单元大概内容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交谈,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三、谈天说地共提单元学习任务。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后,自己提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四、出谋划策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1、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

5、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3、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五、茶余饭后师生自我反思、评价。(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智能储备学习后,你一定有许多心得、体会,甚至一种渴望,不妨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一起谈谈对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文本经纬 第 5 课 故 乡目标锁定1、学习以“我”的见闻及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方法;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3、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4、了解辛亥革

6、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感受“我”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说主题。沙场点兵1、搜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组长选择精彩的句子,用大字书写,课前张贴在教室墙上) ;搜集鲁迅及本文背景资料;2、以文中“我”的口吻,有感情地向你的邻居朋友讲述“故乡”的故事。课堂在线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故乡的诗词名句,请各组说说看,要是能说出其中的“情”那更好。 (学生活动)(音乐故乡的云响起,以渲染气氛)是的, “故乡”这个极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吟诵过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过她,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的故乡,一起感受一下这其中的“情” 。二、整体感知,真情讲述情景 播放故乡音频,准备

7、真情讲述(屏幕出现央视“讲述”栏目背景,营造氛围) 。活动 1、听录音,准备讲述;2、小组内讲述,选出小组代表;3、班级讲述,师生互相点评。三、精读课文,关注命运情景 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形象,请运用“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这一读小说人物的一般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活动 全班同学按照下面三个研究课题,选相同课题的每 45 人一个小组,依以上方法进行研究。1、闰土命运变化研究:小英雄木偶人2、杨二嫂命运变化研究: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3、 “我”的命运变化研究:好奇的少爷辛苦展转地生活引导 阅读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怎样读人物?方法就是: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四、回味课堂,布置要求本节课,你

8、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学生活动)如果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你打算如何参与活动,如何表现自己呢?课后你能为闰土、杨二嫂和“我”分别写一段评语吗? 第二课时一、人物形象大家评情景 故乡一文写了三个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和“我” ,你眼中的这三人是怎样的形象呢?这节课我们首先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畅谈,但理由要充分。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评价引导 研究人物,我们不仅要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情,还要注意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二、人物关系专题研究情景 而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本文中这横向的就是指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

9、请根据以下四个专题,结合自己的兴趣,每 45 人一个小组,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说出变化概况并探究变化的内涵。1、杨二嫂与闰土:絮絮不止的杨二嫂只是摇头的闰土;顺手牵羊、嫁祸栽赃的杨二嫂实实在在的闰土2、 “我”与闰土:迅哥儿老爷;无话不谈我也说不出话;无穷无尽的希奇、新鲜的事默默地吸烟、谈些闲天3、 “我”与杨二嫂:无话可说的交谈4、水生和宏儿:松松爽爽痴痴的想活动 学生按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 人物自身形象变了,变得令人心酸;人物间关系变了,变得冷酷无情。这都是谁惹的祸呢?(学生说)我们的下一代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三、设下悬念结束本课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

10、会变得怎样呢?课后请你尝试着写一篇小小说,内容是假如 20 年后水生和宏儿再相会。 第三课时一、宏儿水生再相会情景 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同学们的想像一定比我更丰富,一定更有创意,谁来试试看。活动 朗读小小说,倾听、评价引导 有些同学的小小说延续了“我”与闰土的故事,多数同学描绘了未来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关系。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二、希望无所谓有无情景 请同学们研读最后“离故乡”部分,联系全文谈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活动 先各自理解,再小组交流,然后

11、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三、结束语空怀“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不能成其为“希望” ;“希望”渺茫,但只要为了“希望”而不懈的追求,希望就能变为现实。 (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联系学生实际结束)智能储备1、联系全文看,在“我”的心中有三幅关于故乡的图画,你能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描绘这三幅图画的内容吗?2、小说的主题有三种理解:“隔膜说”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种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 ” (茅盾)“农民问题说”认为“小说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 19 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12、。 ” (严家炎)“批判辛亥革命说”认为“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闰土的种种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 ” (人教社 1987 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 第 6 课 我的叔叔于勒目标锁定1、理解通过语言、行动、神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体会巧妙的构思,把握曲折的情节;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沙场点兵1、通过网络等搜集有关莫泊桑的资料及有关金钱的名言警句;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并初步熟悉课文。课堂在线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屏幕上打出下面的小故事,创设导入情景

13、。 )老师:“你吸烟吗?”学生 A:“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老师递过薯条。学生 A 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家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 B:“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学生 B 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感激学生 A。老师:“不沾点番茄酱吗?”学生 B 一不留神将酱沾多了,便开始往碗里弹老师:“不吸?烟灰弹得很熟练嘛,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 C:“不吸”学生 C 吃完薯条已是汗流浃背。学生 C:“谢谢老师没事我先回去了。 ”老师:“你不给同学带根吃吗?”学生 C:“谢谢老师。 ”说着把薯条放在耳朵上老师:“知道我该说什么了吧,还不去叫家长?”老师:

14、“吸烟吗?”学生 D:“不吸。 ”(总算把薯条安心放在口袋里)学生 D 转身想走,老师突然喊:“校长来了!”只见学生 D 慌忙把薯条从口袋里拿出来,放到地上使劲地踩老师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让学生回去叫家长呢?活动 学生思考、交流引导 语言、神情、动作等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在小说中,研究人的语言、神情、动作等往往能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能正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一起解读我的叔叔于勒里的人物形象。二、通读课文,解读“变”情景 读过课文的同学,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菲利普夫妇真会变呀,那么,他们是怎样变的, “变”与“不变”的根本是什么呢?阅读全文后填写下面空格:身世变化

15、: 不变的本质: 态度变化:活动 1、阅读、思考、填表; 2、小组交流、修改,推选代表准备班级讨论;3、实物投影,全班交流、修改。引导 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正是他们内心变化的反映,而内心反映正是围绕于勒经济变化展开的,其中不变的是金钱。那么,菲利普夫妇内心的变化,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三、研读重点,剖析“心”情景 语言、动作、神态往往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透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我们往往能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想法。你能找出文章高潮部分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吗?活动 1、学生仔细读课文相关语段,并做圈点勾画。2、班级交流,师生互相评点。引导 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

16、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四、再造想像,学会“写”情景 发挥想像,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任选其一。A、当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了于勒后,他们就一直在防止女婿起疑心,假如女婿知道了这一事实,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B、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活动 1、学生想像、写作;2、小组互评、修改、推荐;3、全班交流、共同评价。五、回味课堂,选择“练”A)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