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54632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 .)课题: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教案) 吴静 河南省唐河县第二高中 473400 目的:1、什么是议论 2、短评与读后感 重点: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难点:如何有深度,有创新 教法:讨论与例证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讲授内容: 一、什么是议论 举例:“听课的人真多,我不喜欢老师听课,耽误我们。 ” 分析:这句话就是一个判断,是对听课的一种认识和看法,这就是议论。换句话说,议论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反映一个人的看法、认识与见解。 二、讨论本次作文 1、短评: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简短的评论。 我们常写的是文艺短评。那么,文艺短评怎样写呢? 第一部分

2、 先对所评作品作必要的概括介绍。 介绍什么,怎样介绍,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简短介绍作者。写作时间,背景,再介绍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所评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 发表评论。 一篇文章可评的地方很多,诸如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语言特色等都可以作为评论对象。由于平时作文时受时间和字数限制,因此要注意评论重点。既可评论思想内容,也可评论表现手法,还可以评论某个人物,某个情节或某点独特之处。 问题越集中,越能评深评透。举例某个学生的作文。 当然,也有例外。如。对短诗的评论,有时需要一字一句的分析。比如,短评一首极尽寂寞的千古绝唱 。 总之,这一部分,要有观点,有论据。所谓观点,就是议论性的句子

3、,就是对作品的某种认识、看法,而论据就是从作品中摘出的能支持观点的那些材料。 第三部分 一般是指出不足或概括点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 大胆想象 一脉相承等。 三、写短评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写深写好: 1、要认真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旨和突出特点,这是前提。 2、要力求新颖-发别人未发或者比别人更深刻。 3、要实事求是,不能无原则的随意拔高或吹捧,也不可随意贬低和谩骂。要辨证的看问题 例 1,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骂林纾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 (实际上,林纾的一百多部林译小说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最早的茶花女就是他引进的) 。 例 2:有人评价康熙大帝填补了历史小说的空白-拔

4、高了。有人评价某一篇文章的发表是文艺白花园的一朵奇葩,-充其量是一朵小花而已。 4、语言上要简洁准确,在引证时注意避免大段的照抄原文。如,三类文的对常回家看看的分析(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需要经常的训练语言。 四、读后感(感想类议论文)就是读作品后的启示或感想。 1、读后感的结构 读-读作品,属于记叙或说明 议-提炼观点,属于分析议论 联-联系现实、自我(多是材料之外) ,常是叙议结合 结-结论,明确观点,深化补充观点 2、写好写深需注意: 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是关键,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和对比法 没有例证,论点缺少说服力(常说事实胜于雄辩) ; 没有对比,论证

5、很难深刻全面。 五、二者的关系 本次作文有混淆的情况:读后感和短评混为一潭。 1、相同 都是以读为前提,形式上都是概述、引用等,都是谈读后的看法。 2、不同 读后感需要联系现实,论据多在作品(或材料)之外,主要谈作品对自己的启示。(“联”的内容多) 而短评主要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也就是说文艺短评的内容仅限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证明论点的根据多引自作品本身。 总之,感想类议论文“感”在于主观,评论类议论文“评”在于客观。例如, 阅读上的小说与杂文的评析。 另外,题目拟定也不同。命题最好是观点。 举例(略) 六、练习: 1、对老师听课这一行为拟一个感想类议论文题目和评论类议论文题目。 2、查看本次作文,那是读后感,哪是短评?有无张冠李戴的作文。 七、总结(略) 。八、作业布置: 1、整理本节所讲内容; 2、本次作文差的重写一篇。 九、板书设计: 短评: 1、结构 概括介绍 发表评论 价值意义 2、写好注意 a-读懂作品:主旨、特点 b-新颖 c-实事求是 d-简介(避免大段摘抄) 同:读(叙)与看法(议) 异:短评对作品的看法,论据是作品本身 (客观)仅限思想性、艺术性 拟题:评(析)- 读后感关键“联”现实,论据在作品之外 拟题:读-有感(由 XXX 想到的) 作者邮箱: emailprotected。ne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