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5283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 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 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 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 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 “,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 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 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 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

2、教师们常 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 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 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 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 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 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当中 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 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 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 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 上

3、,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 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 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 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 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 、或者亲自 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 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 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 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 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

4、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 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 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 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 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 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 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 “。“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 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 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 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

5、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 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 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 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 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 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 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 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 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 “。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 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 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 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 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 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 “、“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 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 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 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 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 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 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