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5119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 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朝代顺序表:夏(禹,约前朝代顺序表:夏(禹,约前 20702070约前约前 16001600)商(汤,前商(汤,前 16001600前前 10461046)西周(周武王,前西周(周武王,前 10461046前前 771771 年)年)东周(春秋战国)(周平王,前东周(春秋战国)(周平王,前 770770前前 221221)秦(嬴政,咸阳,前秦(嬴政,咸阳,前 221221前前 207207)西汉(刘邦,长安,西汉(刘邦,长安, 前前 2022029 9)东汉(刘秀,洛阳,东汉(刘秀,洛阳,25-22025-220)

2、三国(曹丕、刘备、孙权,三国(曹丕、刘备、孙权,220220280280)西晋(司马炎,洛阳,西晋(司马炎,洛阳, 266266316316)-东晋(司马睿、建康,东晋(司马睿、建康,317317420420)南北朝(南北朝(420-589420-589)隋朝(隋文帝,隋朝(隋文帝,581-618581-618)唐朝唐朝 (长安,(长安, 618-907618-907)五代十国五代十国 (907-960907-960)北宋(开封,赵匡胤,北宋(开封,赵匡胤,960-1127960-1127 )南宋南宋 (临安,(临安,1127-12761127-1276 )元朝元朝 (大都,(大都,1206-

3、13681206-1368)明朝明朝 (北京,(北京,1368-16441368-1644 )清朝清朝 (1636-1912.21636-1912.2) 第第 1、2 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考点 1 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 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粗糙石器)。会使用天然火 还会保存火种。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考点考点 2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河姆渡居

4、民的生活 1.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住干栏式房屋,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陕西半坡。住半地穴式房屋,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使用磨制石器 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考点考点 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西周时期) 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及先朝贵族、古代帝王后代 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 分封特点:层层分封: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 作用:1、开发了边远地区

5、;2、加强了西周统治; 3、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分封制的消极影响: 后期导致了春秋战国纷争,国家分裂的局面。 考点考点 4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前 356 年)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都江堰等水利设施建设) 时间:公元前 356 年 秦孝公支持变法 性质: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目的:1、富国强兵(直接);2、确立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变法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变法作用(影响):1、实现了国富兵强,使秦国成

6、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基 础 2、使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起来。 第第 3 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点考点 1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前 221 年,秦朝 都城咸阳) 政治政治方面:建立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内容有:(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郡县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经济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促进了各地的区经济交流 文化文化方面:统一

7、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便于政令通行。 思想思想方面:焚书坑儒。评价:积极方面: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统一(主观、根本目的)。 消极方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破坏文化传承,打击了学术自由探 索的精神。(客观) 军事军事方面: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临洮,东到辽东辽东),通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局面 (最伟大);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 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以及 中华民族的发展。 考点考点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

8、史实,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政治上:主父偃政治上:主父偃的建议,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势力,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 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主要学习五经等 经济上:经济上:将铸币权(铸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军事上: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对外:开通丝绸之路 影响: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考点考点 3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

9、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通西域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凿空),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 路的开通做出重大的贡献。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3.陆上丝绸之路:(1)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大秦)。(2)交 流的物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传入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 苜蓿等传入内地。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沿海岸线,从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10、 拓展拓展:“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 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 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第第 4 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考点 1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过程:1、公元 200 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1、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 3、魏(220 年、曹丕、魏、洛阳)、蜀(221 年、刘备、蜀或汉、成都) 吴(222 年,孙权称王、吴、建业)三国相继成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意义:它实现了三国在局部范围的统一,为后来大统一准备条件。 注意小说不能代替历史,是艺术再现。史料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二手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考点考点 2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目的: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公元 439 年进入北朝时期) 措施措施 :1.迁都

12、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用汉语(在朝廷必须使用);穿汉服(官员与家属必须 穿);改汉姓(皇族拓跋改姓元);通汉婚;改汉制(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以孝治 国)等 影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与民族团结影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与民族团结 第第 5、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点考点 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重视发展生产,减轻 农民的赋税劳役。崇尚节俭,合并州县,整顿吏治。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

13、”(房 玄龄、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考点考点 2 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隋唐科举制产生并完善;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消极作用明显) 1.诞生(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发展(唐朝):(1)考试科目: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2)关键人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

14、唐诗的繁荣) 3.特点: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公正,政府主导,重视才能等 3.影响:打破了选官的门第限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将选官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革新和创造精神(体现开放) 考点考点 3 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先皇帝: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2、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 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阎立本的步辇图

15、描绘的是唐太宗应松赞干布之请把文成公主嫁给他的情景 4、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了。 体现: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考点考点 4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外交流)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外交流) 1.遣唐使:遣唐使来华学习,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 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大化改新就是学习隋唐)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招提寺),

16、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 达。 交往特点:活跃,范围广、中外文化双向交流。政策:开明、开放、鼓励贸易 第第 6 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点考点 5 宋代的都市生活(宋代的都市生活(都市市民生活丰富、商品经济发达) 1.南方商业繁荣 (1)商业都市:出现了国际性大都市东京、临安。城市规模增大,人口达百万;城市突破坊市空 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 象。 (2)海外贸易:外贸港口: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外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阿拉伯半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