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64335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的教案与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诗经两首关雎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深入理解这关雎一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

2、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 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 ,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 篇之首的关雎 。 二、检查预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305 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 “毛诗” 。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 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 15 部分,称为十五国

3、风,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 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共 160 篇。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 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 大文学传统) 。后人多用来指文人(文学才华?)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 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 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 包括小雅和大雅,共 105 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 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颂是宫廷 用于祭祀

4、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 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 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 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 映。可以说, 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 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6 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 说明对它评价很高。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正音

5、。 睢鸠(j ji)一种水鸟。 窈窕(yo ti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配 偶。 荇莱(x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 m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 寐,睡时。 芼(mo):挑选。 钟鼓乐(l)之:使快乐2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语速、读出情感。 (诵读的节奏:“二、二” 节拍) 句读分明,停顿合理。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合作交流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关 雎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

6、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2、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抽译。 3学生再一次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 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生 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 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教师小结:这首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 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 请具体分析本诗结

7、构。 (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 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 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 论交流。 第一章(第 1 节) ,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 求婚的愿望。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 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 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板书: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第二章(第 2、3 节) ,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 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8、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 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 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 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 ,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 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 ,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 反侧” ,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第 4、5 节) ,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

9、场面。这不 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 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 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 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 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 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 ,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 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

10、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 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 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 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主题: 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 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4、提问:本文在语言句式有什么特点?生 1:题目取自句首。 生 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 3:语言几乎相 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 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 “

11、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 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 形式。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 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 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 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

12、是一而 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 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 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 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4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

13、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 月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 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 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 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 ,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14、“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 ,可以观(观察得失) ,可以怨(讽刺政治) ,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生 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生 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 的她比作挚鸟。生 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 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 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六、试背全诗

15、七、布置作业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2预习蒹葭 ,结合注释,串解大意。第二课时 蒹葭教学目标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深入理解这蒹葭一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 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 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 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 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