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42027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学概论 第12讲-森林保护(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14,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主讲人:王国兵,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是我国森林的三大灾害。在森林的培育过程中,经常遭受病、虫、鸟、兽害的威胁,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如全国森林病虫害年发生面积约 800 万 hm2,木材生长量减少 1700 万 m3,直接经济损失 50 亿元以上。,现已查明全国森林有害昆虫 5 020 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病害 1 000 多种,其中对林业生产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种类有 200 多种。因此,森林的保护是林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林业部门系统设有专门森林保护科室)。本篇主要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

2、:,9.1林木病、虫害防治理论 9.2林木病、虫害防治方法,9.1.1 林木病害,林木由于所处的环境不适,或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使得正常的生理程序遭到干扰,细胞、组织、器官受到破坏,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引起林木生病的原因简称病原。病原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2类。,生物性病原是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和螨类等。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有传染性的,因此称作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病原是指那些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水分、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

3、成等因素。如土壤水分失调、温度异常、环境污染等。由非生物病原导致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遭受侵袭的植物称为感病植物,对寄生物来说是寄主。寄主植物和病原都处于环境之中,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三者的关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深入了解寄主植物、病原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设计正确的病害防治措施的关键。,(1) 林木病害的症状,林木受害后,首先在生理上受到一系列的干扰,但其不易为人们所感觉。这种生理上的干扰继续发展的结果必然使林木发生组织和形态上的变化,如组织细胞坏死、出现变色斑、瘤肿等。同时,在发病的部位往往出现黄色、白色或黑色粉状物,小黑点等。所

4、有这些特殊的表现称之为病害症状。症状是准确诊断林木病害的主要根据。,(2)林木病害的主要类型,植物的病害,大多数根据其症状特点来命名。林木上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有白粉病类、锈病类、斑点病类、烂皮病类、溃疡病类、腐朽类、花叶病类、肿瘤类、丛枝病类、萎蔫病类。,必须指出,病害的症状随着病害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初期、中期和末期症状的截然不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症状的变化,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病害症状又有其特定的特征。因此需要我们掌握病害症状的变化规律,对症下药,施之以治。此外,有些症状,难以用经验判别病原种类,这就需要人们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显微镜进行鉴定。,(3)主要林木病害种类,林木的病害,主要包括种实和

5、幼苗病害、幼林病害和成、过熟林病害几个方面。,9.1.2 林木虫害,昆虫并不等于害虫。地球上有100多万种昆虫,有害的昆虫有8万余种,但真正造成危害的仅3 000余种,在一个地区产生严重危害的也只有几十种。我国约有14万种昆虫,其中仅仅有少数是农林牧方面的害虫,在一定意义上也有益处。许多昆虫对林木产生的危害,实际上是人类不科学的耕作方式、栽培方法或管理技术引起的。对待昆虫,乃至于害虫的态度,应该是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存,走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控制农林害虫之路。利用植物的抗害性自然控制害虫是最根本也是最佳的措施。,(1)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成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头部着生有口器、眼和触角等感觉

6、器官;胸部有3对足,通常有2对翅;腹部无足,一般由1011节组成。体表被以几丁质的外骨骼,由气管进行呼吸。,(2)昆虫的生物学特性,(1)昆虫的生殖方式。大多数昆虫是以两性生殖繁殖后代,即通过雌雄交配,卵受精后,产出体外,才能发育成新的个体。但有些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单性生殖)。有的昆虫一个时期进行两性生殖;另一个时期却进行孤雌生殖(如蚜虫),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周期性孤雌生殖。 (2)昆虫的变态。昆虫个体整个发育过程,从卵到成虫的性成熟,其间分成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一个发育阶段,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一般包括卵、幼虫、蛹、

7、成虫4个阶段,或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异,称变态。昆虫变态有2种类型,经过前述4个发育阶段的变化过程,称全变态;而只经过3个发育阶段的变化,称不完全变态。,幼虫咬破卵壳从卵中爬出称孵化。从成虫产卵到卵孵化为幼虫所经历的时间,叫卵期。从初孵幼虫到化蛹的这一段时间称幼虫期。成虫钻出蛹壳的过程称羽化。从化蛹到成虫羽化的这一时期称为蛹期。成虫羽化后到产卵死亡的这一时期称成虫期。 (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大多是卵生的。由卵开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叫做一个世代。一种昆虫在1年中完成一个世代的叫做1年1代,如舞毒蛾;1年中完成两个世代的叫做1年2代,如扬雪毒蛾;

8、1年能完成多个世代的称1年多代,如蚜虫。昆虫在一年内出现的各个虫期及世代的变化情况,称为年生活史。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大多是1年1代,部分1年23代,有些天牛则需要2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同一昆虫也可能在不同地区发生世代不同,如马尾松在河南南部每年2代,而到广西则达4代。,(3)常见森林昆虫类群,世界上已经命名的昆虫纲总数约100万种,美国昆虫学家估计,全世界昆虫的总数有3 000万种。在森林里常见而又比较重要的昆虫有直翅目(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目(螳螂)、竹节虫目(竹节虫)、等翅目(白蚁)、半翅目(椿象,俗称“臭大姐”)、同翅目(蝉、叶蝉、蚜、木虱)、鞘翅目(小蠹虫、天牛、象鼻虫、步甲、郭公

9、虫、虎甲)、鳞翅目(蝶类、蛾类)、膜翅目(各种蜂类和蚂蚁)、双翅目(蚊、蝇、虻)。,(4)主要林木害虫类型,我国主要林木害虫类型可分为苗圃害虫、枝梢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及干材害虫等几类。,9.2.1 林木病害防治方法,林木病害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降低群体发病率或产量损失率,以减少经济损失。,在上面我们已提到,病原一环境条件一病原寄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三者配合“协调”时,病害即发生和流行。因此,在病害的防治上,则必须反其道而行之,以人为的干扰来打破这种协调关系。具体而言,就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消灭病原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增强寄主的抗病力或保护它不受病原物的侵袭;改善环境条件,使不

10、利于病原物数量的积累和侵染活动的进行,或有益于寄主抗病性能的发挥。一切防治措施都是为了或多或少地达到上述目的。 依据采用的手段不同,林木病害防治措施可分为病害检疫、改进营林措施、选育抗病品种、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法等。,(1)病害检疫,(1)病害检疫的任务。植物病害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病害的国际间或国内地区间人为传播的一种措施。其主要任务是:禁止危险性病害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使蔓延,并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消灭。 当危险性病害传人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2)植物检疫方法。检疫工作由国家检疫机构人员依法进行。检疫方法依具体病

11、害而定。对林木病害来说,一般种子带病的情况较少,苗木、插穗、插条等则几乎可以传带各种病原物,是重点检验材料。常根据经验用肉眼或放大镜目测,必要时采用显微镜观察或用分离培养、生物化学方法测定。,(2)营林措施,环境条件的任何重大改变都将影响到整个病害的生态体系,采取正确的营林措施可创造一个有利于苗木或林木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关于营林措施对病害的防治,已在前面几篇中有了论述,这里不再加以赘述。,(3)选育抗病树种,选育抗病树种的基本方法与一般的育种方法是一致的。通常采用抗病种源选择、抗病单株选择、抗病实生苗选择、母树林改良、种间杂交和物理、化学诱变等。其中杂交育种和物理、化学

12、诱变是目前培育抗病品种的主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引起遗传基因的改变,然后从中选择抗病的后代。,(4)生物防治,从广义上说,一切利用生物手段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都属于生物防治的范畴。通常是利用某些微生物作为工具来防治植物病害。如利用自粉寄生菌控制白粉病、锈菌寄生菌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生物防治法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但作用慢,易受环境影响,效果不稳定。,(5)物理、化学防治,利用高温、射线等物理方法防治植物病害叫物理防治。如对种子、苗木、土壤进行热处理,杀死其中的病原物,用超声波、各种射线来杀死植物种子和苗木中的病原物等。,用化学药物来防治病害称为化学防治。它使用范围广

13、、收效快、方法简便,特别是病害发生后采用化学防治往往是惟一可行的方法。按照化学药剂的作用,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磷、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人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化学防治在短期内效果可能是显著的,但从长远看,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观点出发,必须慎重使用。,9.2.2 林木害虫的防治方法,防治害虫方法较多,并各有优缺点,应协调各种措施综合防治,把害虫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

14、平。一般害虫的防治类似于病害的防治,有检疫措施、营林措施、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及生物防治措施等。,(1)检疫措施,害虫的检疫与病害的检疫相似,重要的区别在于检疫对象不同。如我国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内19个森林植物检疫对象。,(2)营林措施,选育抗虫品种。如多种杨树和榆树、元宝枫、糖槭易受光肩星天牛蛀干,但毛白杨对其有抗性,因此在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地区选用毛白杨造林。其他造林技术如适地适树、整地、营造混交林,林分的抚育等措施,形成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发生。,(3)物理机械防治,常采用捕杀、灯光诱杀、食物诱杀、潜所诱杀等方法防治害虫。如利用松毛虫在树干基部集中越冬的习性捕杀;用黑光灯诱

15、杀松毛虫类、竹螟、毒蛾类、刺蛾、天蛾、蝼蛄、金龟子等;设置饵木诱杀小蠹虫等。,(4)化学防治,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因此,为避免引起害虫的抗药性、杀死有益天敌和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应注意下面几点:,(1)选择持效期短、有选择性的农药。(2)尽量减少喷粉,采用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3)用内吸型药剂涂干,减少对天敌的危害。(4)根据昆虫的特点使用农药,如根据口器类型等。(5)尽量不污染环境。,(5)生物防治,在昆虫中有20的种类是捕食昆虫的,又有2.4的种类是其他动物体外或体内的寄生物,因此,可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来防治害虫。常采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如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以微生物治虫,如用细菌防治松毛虫、大袋蛾、天幕毛虫、杨雪毒蛾等;以鸟治虫,如大山雀、杜鹃取食鳞翅目昆虫,啄木鸟取食蛀干害虫小蠹、天牛、吉丁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