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1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8004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1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货币银行学1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货币银行学1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货币银行学1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货币银行学1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1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苏州大学商学院,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第四节 通货膨胀对策 第五节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现象案例分析,最贫穷的亿万富翁-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 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那些被通货膨胀毁掉的人们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货币学派的领头羊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他所谓的货币现象是指实际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成长可以使它变得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完全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而且只有在货币数量比产量增长得更快时才会发生。且不说其相反情况产量突然降低引发通货膨胀,就新的事实也对

2、此提出了挑战。,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一、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其度量 1. 通货膨胀的内涵 关于通货膨胀的内涵,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 1 )通货膨胀是货币量的过度增长,货币量的过度增长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但不能说只要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2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任何原因造成的物价总水平上涨均属于通货膨胀。 ( 3 )通货膨胀是生产成本增加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其中包括因工资的过度增长而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 4 )通货膨胀是需求过度的一种表现,在这种状态下,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 5 )通货膨胀是货币总存量、货币总收入或单位货币存量、单位货

3、币收入增长过快的表现。 ( 6 )通货膨胀是货币客观价值的下跌。,1. 通货膨胀的内涵,以上观点都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通货膨胀的内涵。概括起来,一般性的表述为:通货膨胀( Inflation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要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现象,必须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前提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在足值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一般不会出现货币过多、物价上涨的现象。因为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它可以通过自身数量的变动,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从而控制物价上涨,使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4、而现代货币没有这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货膨胀的根源就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 ( 2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总的物价水平,即全部商品(包括劳务这种特殊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并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商品价格上涨表现出不均衡性: 紧俏商品价格上涨快于一般商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快于非生活必需品;垄断产品价格上涨快于非垄断商品;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快于农产品;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快于出口商品;货币集中投放地区商品价格上涨快于其他地区,等等。,要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现象,必须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3 )通货膨胀中物价上涨的特征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5、,而不是偶然的、一次性的、暂时性上涨。 ( 4 )关于物价上涨与货币发行速度问题。通货膨胀初期,物价上涨速度慢于货币发行速度,物价刚开始上涨,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物价的暂时波动,一般会等待价格回落后再购买商品,而暂时将货币储存,其结果必然造成市场上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导致对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需求量增多,从而增加货币发行。 通货膨胀中期,物价上涨速度与货币发行速度互相接近,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物价上涨速度逐渐加快,人们认识到物价上涨可能遭受货币贬值的损失,纷纷抛出手中的货币,购买商品以保值,其结果造成市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从而货币相对过多。,要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现象,必须理解以下几个问题:,通货膨胀后期

6、,物价上涨速度快于货币发行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之后,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不相适应,出现了过多的货币量,这时又增加货币发行,更使物价急剧上涨。因此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物价上涨与货币发行速度螺旋上升。 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三个阶段中,通货膨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货膨胀预期是指人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感受,预测通货膨胀即将发生或将继续发展。这种预测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通货膨胀预期心理往往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速度与幅度。通货膨胀预期的出现与存在,导致投资者不愿持有货币,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导致企业囤积商品,减少对商品的供应,扩大供求矛盾;导致企业提前涨价,推动物价迅速上涨。因此,通货膨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预期

7、,通货膨胀预期又加速通货膨胀的发展。,2. 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总水平上涨,因此通过计量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就可以大致测定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都用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一般用的物价指数主要是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速指数。,( 1 )零售物价指数 (Retail Price Index ,简写为 RPI) 。,( 1 )零售物价指数 (Retail Price Index ,简写为 RPI) 。是根据全部商品零售价格综合编制或按各类商品零售价格分别编制的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只计算商品价格的变动,不包括劳务项目,并且是按零售商业企业经营

8、的全部商品的消费总额计算,能够反映零售价格水平变动的趋势和程度,根据它可以研究居民生产水平变动的情况以及消费市场动态。 零售物价指数被很多国家采用,但这种指数有很多缺陷。主要是:在价格上涨中,无法分辨有多少是真正的价格上涨,有多少属于产品质量提高而形成的自然增长;在消费品中,经常有新产品替代老产品,而新产品编入物价指数时有高估现象;消费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2 、批发物价指数 (Whole-sale Price Index ,简写为 WPI),2 、批发物价指数 (Whole-sale Price Index ,简写为 WPI) ,又称生产价格指数( P

9、roducer Price Index, 简写为 PPI ),是根据大宗商品,包括最终商品、中间产品及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它能够反映商品流通的物价变化情况,但不能反映劳务价格情况,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有较为敏感的反映,可用它能反映物资部门生产成本的变化。但是,这种指数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原材料也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原材料价格变动,也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由于批发价格的变动幅度常常小于零售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因而,在用批发物价指数来判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失真的现象。,3 、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

10、x ,简写为 CPI),3 、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简写为 CPI) 。它反映不同时期消费者为购买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变动情况。这种指数是由各国政府根据国内若干种主要食品、衣服和其他日常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气、住房、交通、医疗、娱乐等服务费用而计算编制出来的。有些国家还根据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结构的不同,编制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能够衡量消费者一定时期内生产费用上升或下降的程度,能够反映消费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3 、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简写为 CPI),这个指数的主要

11、优点是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公布次数较为频繁,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缺陷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不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资料和资本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品质的改善,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现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的可能。消费物价指数的另一个缺点是它的调查仅限于城镇居民,因此它不能反映全国居民的生活费用的变化情况。 不管怎么说,因为消费物价指数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并且消费物价的变动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在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时候,多倾向于使用消费物价指数。,4 、国民生产

12、总值平减速指数( The Implicit GNP Deflator ,记为 P GNP ),4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速指数( The Implicit GNP Deflator ,记为 P GNP ),或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实际上就是名义 GNP 与实际 GNP 的比值。这种指数的特点是包括范围广泛,既包括消费资料,又包括生产资料;既包括商品,也包括劳务,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势。但是,由于涉及面太广,资料更难收集,多数国家每年只统计一次,公布次数不如消费物价指数频繁,因而不能迅速准确地反映物价的

13、变动及通货膨胀的程度和发展趋势。,“理想财务指数”,由于上述四种指数都只计算当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并未计算以前生产的实质资产及金融资产,如房地产、古董、名书字画、金银宝石、股票债券等价格的变动,因此不能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特别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些资产已深入人们生活。实际上,在通货膨胀期间,人们出于保值需要,往往将货币转化为其他资产,从而导致上述实质性资产及金融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因此,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就提出了用“理想财务指数”来测定通货膨胀率。按照“理想财务指数”的设计,统计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消费性资产和生产性资产等,即包括所有财富

14、的价格变动。从理论上讲,这种指数确实很理想,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通货膨胀程度。但由于许多资产的统计资料无法收集,编制难度大,很难付诸实施和运用。,约翰逊时期的通货膨胀,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于其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表现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形上,经济的均衡点处在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约翰逊总统围临着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提出了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政府支出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随着商

15、品需求水平的提高,价格水平也迅速攀升。通货膨胀在60年代初期曾经维持在1一2,但到了1970年它几乎上升到6这个令人震惊的水平。从此开始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的 超速通货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超速通货膨胀。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例如,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

16、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实际上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1923年12月,货币供给和物价突然稳定下来。 正如财政引起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一样,财政改革也结束了超速通货膨胀。在 1923年底,政府雇员的人数裁减了1/3,而且,赔款支付暂时中止并最终减少了。同时,新的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取代了旧的中央银行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 根据我们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随着持有货币成本的下降,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增加。随着通货膨胀上升,德国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然后,随着通货膨胀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又增加。但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并不是即刻的。也许实际货币余额对持有货币成本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许使德国人民相信通货膨胀已真正结束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比实际通货膨胀下降得要慢一点。 (资料来源:汪祥春主编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年6月版第2162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