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63799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节内容在考试大纲的要求,(2012年高考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 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 (3)一种病毒含有 (填“1种”或“2种”)核酸。 (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 。,吞噬,抗原决定簇,淋巴因子,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1种,细胞融合,免疫-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非己”来自两个方面: 1.外

2、来的入侵者:侵入身体的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低等生物等。 2.变坏了的”自身细胞:衰老、死亡、损伤、异常,(1)抗原,病毒、病菌、花粉、异体组织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举例:,概念:,抗原的性质:,1)异物性 2)大分子性 3)特异性,抗原都是外来的物质吗?试举一例,自身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哪里?,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蛋白质,浆细胞,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特点:,具特异性,(2)抗体,分布:,分泌抗体的细胞:,化学本质:,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抗体的种类:,核糖体、内质网、高尔

3、基体、线粒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脾、胸腺、骨髓,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胸腺中成熟),(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P167高考调研注意部分,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 T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 B 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B,第一道防线:,人体的 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

4、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3.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被细胞外液中消灭,进入靶细胞后被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用文字和箭头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流程图。,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摄取、处理,呈递,呈递,刺 激,吞噬细胞,T细胞,抗原(病毒),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摄取、处理,呈递,细胞免疫过程,二 次 免 疫,二 次 免 疫,(3)二次免疫的特点: 与初次免疫反应反应更快,反应更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如图所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类型,作用方式,免

5、疫细胞,作用对象,内环境中的抗原,靶细胞,主要是B细胞,主要是T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关系,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对内环境中的抗原: 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生物: 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扩散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 将抗原释放,再由 体液免疫最后清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6.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造血干细胞,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

6、细胞或记忆细胞,识别及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作用 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吞噬细胞,考点对应练1有关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都是淋巴细胞B只有细胞免疫过程中有淋巴因子产生C淋巴细胞均由脊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D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裂分化产生抗体,【典例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 a、b、c 细胞内

7、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C是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只能形成浆细胞,DY 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 Y 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探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那么太弱?,五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过强),(过弱),(一)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免疫反应“敌我不分”。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二)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

8、所发生的反应。,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2)一般不具破坏性;,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二)过敏反应,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举例:,花粉、动物皮屑、粉尘、 丝、棉、药物、尼龙、化纤、地毯、鸡鸭鸽的羽毛、 烟草、牛奶、鸡蛋、鱼、虾、青霉素等。,预防措施:,1)找出过敏原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三)免疫缺陷病,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病。,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如艾滋病等),1、艾滋病的中文全称?,2、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是?全称?,3、传播途径?

9、预防措施?,【典例3】艾滋病是 HIV 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 主要通过感染人体 B 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HIV 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 RNA 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DHIV 主要感染人体 B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C,考点对应练下图为人体感染HIV病毒后的病程。,在潜伏期,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的最佳方法是(,),D,A采集口腔黏液检测 HIV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 HIV 抗体C采集血液检测 HIVD采集血液检测 HIV 抗体解析:由于在潜伏期病毒

10、的数 量特别少,不能通过采集血液检测 HIV,但血液中有一定量的抗体, 故可通过采集血液检测HIV 抗体。,六、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2)清除功能: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3)监控功能:消灭突变细胞,七 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疫苗) 2.临床检测 3.器官移植,考点对应练(2014 年三明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D,AHIV 病毒主要攻击 B 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吞噬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可产生记忆细胞解析:HIV 病毒主要攻击 T

11、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在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B,A人类清除感冒病毒只需通过非特异性免疫B艾滋病病人的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提高C预防接种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机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D抗体与某单细胞的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解析:预防接种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机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与记忆细胞。,(2015年揭阳统考)下图细胞、以及物质 E、F 可能,依次是(,),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B浆细胞、病毒、抗体、抗原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C,理清脉络,免

12、疫系统,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关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免疫防卫,免疫监控,免疫清除,类型,功 能,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检测,器官移植,第三道线,组成,体液免疫,过程,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第4节 免疫调节,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2015海南高考13),D,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

13、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B,(2015天津高考6),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2015重庆高考3),C,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高考大纲卷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