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3640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一 单元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习自诗经至南北朝被称 为“古体诗”的我国古典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歌创作 时期从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 5 世纪。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 要求是: (1)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体诗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 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和流派, 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五言诗的 发展情况。 (2)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学习古体诗的艺术 特点,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提升鉴赏古体诗的 水平。 (3)让学生练习写诗,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生活 感受,表

2、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 单元内容与结构 (1)阅读的三个层次:本单元分为“基本阅读” 、 “拓 展阅读” 、 “推荐阅读”三个层次。其中, “基本阅读”有课 文 4 篇, “拓展阅读”有课文 2 篇, “推荐阅读”有短文 1 篇。阅读分层安排,不断推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表达交流活动:“寻觅节日诗情” 。这是阅读与 表达相结和合的一项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与鉴赏能 力。 (3)点击链接短文:本单元的点击短文有两篇:“诗 无达诂” 、 “文言实词(1) ” ,这是为结合本单元内容而编写 的。鉴赏既是一种社会行为,又是一种个人行为。作为个 人行为来说,对于同一首诗或同一句诗,读者在

3、每个人心 中的共鸣,又因各人的学识、阅历、性格不同而异。读者 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情况古今皆 有,是完全正常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阅 读“诗无达诂”的短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认识,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数量很 多,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向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 点。其中,单音词与双音词的辨析和理解尤为重要。如果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连用,认为是现代的双音词,就会产 生误解。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练习,阅读“文言实 词(1) ”的知识,通过比较,逐步提高辨析单音词与双音 词的能力。 二 课文教学 14 诗经两首 1课文解读 静 女 基

4、本解读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 ,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它以第一人称“我” (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 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这首诗格 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 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 12 句,分为三章, 每章 4 句。 第一章: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蹰。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候我于 城隅” ,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与“我”约会的是一位 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 、 “姝”两字可以看出。约 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 落) 。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 ,不是城市

5、,而是城 墙。但“我”如约赶到的时候,她却故意躲藏起来不出现 (一说是故意躲藏起来不让看见) 。爱,通“薆” ,扬雄 方言:“薆,谓薆蔽也。 ”急得“我”抓耳搔首,徘徊 不停。 “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 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 “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这一章中“静女” 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故意逗人的表现,可以 想象她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静女”与“我” 见面后,文雅而美好的姑娘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 (一说是红色的茅草) ,红色的管

6、箫鲜明有光,令“我”非 常喜爱,陶醉其中。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 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贻。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静女”又赠给 “我”一束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来的茅草,那茅草的确又 美丽又稀奇。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 是因为它是“静女”赠送的,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 精华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 趣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 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的非常细 腻、传神,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变化。男青年在约会之初

7、, 姑娘“爱而不见” ,因而他“搔首踟蹰” ,非常焦虑;到后 来两人见面后,姑娘赠以礼物,他又“说怿女美” ,爱不释 手。这一喜一忧的对比,表现了男女青年之间真挚的爱情。 这首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彤管有炜,说怿女 美”中的“女” ,既指“彤管” ,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 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 ,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 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文雅的姑娘长的美,约我相会在城楼。暗里躲着不出 现,害我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长的俏,送我一支红管箫。红色管箫有光 泽,我对管箫很喜好。 郊外采茅送给我,茅草美丽又稀奇。不是茅草长的美, 美人送礼最珍贵。 氓 基本解读 氓选自诗经卫风 ,是

8、“卫风”中最长的一首 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 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 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 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诗共 60 句,分为六章,每章 10 句。诗的情节线索清楚:女子为 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 尽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但是,最终 还是被丈夫遗弃了。 第一章:从“氓之蚩蚩”到“秋以为期” 。 这一章是女子对男子求婚情景的甜蜜回忆。当初男子 满面笑容(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 “抱布贸丝”来做买卖。 其实,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男子

9、并不是来做买卖, 而是借着做买卖前来找她商量婚事。但因“子无良媒” ,没 有明媒正娶,只好“秋以为期” ,把秋天定为婚期。女子还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送男子渡过淇水,到达顿丘。这 表明女子遵循礼教,温柔多情。 第二章:从“乘彼垝墙”到“以我贿迁” 。 这一章是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婚期确定后,女子 天天登上残墙, “以望复关” ,盼望情郎快点到来。望不见 情郎,她就“泣涕涟涟” ,流泪不断;见了情郎,她就“载 笑载言” ,又说又笑。这写出女子的天真、诚挚和对情人的 一片深情。接着,经过占卦,预兆顺利。男子用车接她, 把她的嫁妆搬走。两人结为夫妻。 第一、二章是女子对往日的甜蜜回忆,体现了

10、女子的 缠绵情深。 第三章:从“桑之未落”到“不可说也” 。 这一章是女子对婚后生活的追忆,表白自己内心的悲 苦。她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喻,从自己的生活经 历中,得出了痛苦的经验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这是她悔恨怨怒的强烈感情的迸发。她认为:作为女子, 不能沉溺于男女情爱之中。她从切身的体验中,认识到那 个社会里的妇女和男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她希望年轻的 姑娘要以她为鉴,吸取教训。 第四章:从“桑之落矣”到“二三其德” 。 这一章仍是女子对婚后生活的回忆,指出婚姻不幸的 根源是男子变心。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喻女子年老 色衰,遭人遗弃。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11、二三 其德。 ”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 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 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女子对不幸婚姻的 痛心疾首。 第五章:从“三岁为妇”到“躬自悼矣” 。 这一章描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哭诉男子 的无情无义。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这表明她是一位勤劳持家的贤妻。但是, “言既遂矣,至 于暴矣。 ”心愿已经实现了,丈夫就对妻子施暴了。更令她 伤心的是:她被遗弃回娘家,家中兄弟也不同情她,而是 “咥其笑矣” ,对她讥笑。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这真是 “躬自悼矣” ,令她独自悲伤。这些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当 时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种种

12、不平等的状况。 第六章:从“及尔偕老”到“亦已焉哉” 。 这一章描写女子的被遗弃及其坚强性格。尽管当初原 想“及尔偕老” ,尽管少年时代曾“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 但是,男子“老使我怨” ,又“不思其反” ,遗弃结发之妻, 令人产生怨恨。既然如此,那么这场婚姻就“亦已焉哉” , 让它就此了结吧。这表现了她与那个男子在思想感情感情 上的彻底决裂,表达了她对那个社会的强烈控诉。 第五、六章是女子满怀哀怨的哭诉,表明了对负心男 子的决绝。 精华鉴赏 这首叙事诗情节完整,层次分明:第一章写定婚, 第二章写结婚,第三章写所得教训,第四章写被遗弃,第 五章写受虐待,第六章写与男子决绝。全诗大体按照事件

13、的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 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熔融于叙事、议论之中,全诗融叙 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 响。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形象 性。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 “不见复 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在笑载言” ,这表明“我”作为 一个纯真、热情的少女,对爱情和幸福充满了渴望。婚后,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作为人 妻,却遭遗弃,既后悔又令人伤心。当初的渴望变成了失 望,对比强烈。也有“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 “氓 之蚩蚩” ,对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婚后, “言既遂矣,至

14、 于暴矣” ,心愿已经实现了,就对妻子施暴了。婚前婚后, 判若两人。也有“我”与“氓”对爱情态度的对比:“女 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 怀二心。这些对比,鲜明生动,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 点和性格变化。 参考译文 有个青年笑嘻嘻,抱着布币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 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到达顿丘。不 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 把秋天定为婚期吧。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不 见青年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见到了青年的到来,喜 得我我有说有笑。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结果都是很吉利。 你用车子来接我,我把嫁妆搬男家

15、。 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很润泽。唉呀斑鸠呀, 不要贪吃桑葚。唉呀姑娘呀,不要对男子迷恋。男子迷恋 爱情,还可以解脱。女子迷恋爱情,是不可解脱的。 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坠落。自从我嫁到你 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水势很大,浸湿了车上 四周的布幔。我对爱情始终如一,男子却怀二心。男子的 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两意。 我多年来做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起 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就对 我施以凶暴。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在讥笑。我 静下心想一想,自身感到很悲伤。 本想与你百年偕老,如今年老了使我产生怨恨。淇水 也有岸,沼泽总有边。少年时代

16、多欢乐,有说有笑真和悦。 当年誓言多诚恳,不想现在变了心。违反誓言不念情,就 让这场爱情了结吧。 2习题解说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静女诗中重点语句的内涵。 参考答案:“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字面上的含义 是:不是你(荑茅草)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恋 人)送的。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 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意重珍贵的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 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恋人的一片深情。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氓诗中的比兴句,了 解诗经中比兴的艺术技巧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树 未凋落的时候,它的树叶一片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凋落的时候,它 的叶子枯黄而坠落,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这两处用桑叶 由嫰绿以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两处 又是“兴” ,以自然界桑叶的盛衰变化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 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