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430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系列讲座2《中庸》(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第二讲 中庸略说,一、中庸的作者,中庸相传为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孔伋j(字子思)所作。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汉书艺文志:“子思二十三篇。名伋,孔子孙。”,子思二十三篇后亡佚,中庸被收录在礼记中。 近年来郭店楚简于儒家文献有重大突破,根据李学勤先生观点,这些书大致证实中庸出自子思,而且可以推论大学与曾子有关,从中可以看到从子思到孟子的思想演变之轨迹。(李学勤: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二、“中庸”思想的本体论化,子思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

2、后世影响极大,孟子就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并且融合发展了子思的学说,后人称为思孟学派。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 还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子思把孔子“中庸”思想和方法论,提升到了世界观的高度。中庸完成了孔子中庸思想本体论化的过程,成为宇宙人生之根本。,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三、中庸中的“五道三德

3、”与“为国九经”,中庸极力宣扬孔子的“五道三德”论,同时提出“为国九经”的思想。 中庸 :“子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

4、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窒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四、中庸中的“信”、“顺”、“善”、“诚”,中庸:“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5、,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其次致曲(推致局部事理)。曲能有诚,诚则行,行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

6、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中庸:“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偏颇、偏执)?”,五、中庸中的“素位而行”,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

7、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六、中庸中的“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七、中庸中的“君子”模范作用,中庸:“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八、中庸中的“至圣”,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叡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zhi,庄重)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p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于中国,施及蛮貊m,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隊zhu,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