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3302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市山洪地质灾害紧急避灾转移预案1、前言山洪灾害是我市西南部山区在汛期常见的由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成灾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御减灾难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给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损失。为有效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有针对性地提前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减少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2、山洪易发区概况自然地理特征益阳地处雪峰山余脉经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倾

2、斜地带。山丘区包括安化县、桃江县和赫山区、资阳区、朝阳开发区部分地区。山地面积 4903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丘陵 1241 平方公里,占%;岗地平方公里,占%。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降雨年际和季节变化明显。安化县多年平均降雨量 1692 毫米,桃江县 1511 毫米,资阳、赫山、朝阳区 1432 毫米,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 5 月下旬至 6 月底或 7 月初。境内以安化县梅城为中心的暴雨区为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暴雨日数 56 天。山区山高坡陡,溪河交错,大部分地方为碎屑岩类地质,多为硅质岩、碳质岩、碳酸盐岩、石灰岩。由于降雨时段集中,地表迳流汇流迅速,地质条

3、件较差,山洪灾害频繁。范围划分和基本情况本预案界定的山洪灾害易发区是指山丘区暴雨中心区域内,山体坡度在 30以上,地质条件差,遇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极易引发溪河、水沟洪水泛滥的洪泛区,或由此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地带。已作部署。为避免重复,本预案已剔除这一部分区域)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山洪灾害涉及 4 个县区,重点是 17 个乡镇、141 个行政村、722组,受影响的区内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31525 亩,人口 34433 人,国民经济总产值亿元。3、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贯彻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4、落实“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防汛抗灾方针,采取非工程措施防御,在山洪灾害发生之际,指挥群众防灾躲灾,尽可能减少山洪灾害财产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目标任务针对山洪易发区编制益阳市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预案 ,建立市县乡村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领导、指挥、组织机构,对易发生山洪灾害的重点乡、村、组进行普查,明确山洪灾害范围与影响程度,制定避灾预警机制和预警程序,确定人员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使群众了解山洪灾害和防灾避灾措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山洪易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雨情、水情预报预警,提早通知,及

5、时组织群众转移,最大限度减少山洪易发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组织机构及具体职责成立市、县、乡镇三级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组织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共同抗灾全市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水利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发改委主任、市经委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市交通局局长、市规划局局长、市公安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市卫生局局长、市电业局局长、市气象局局长、益阳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市武警支队支队长、市电信公司经理、市移动公司经理、市联通公司经理、市水利局分管副局长为成员。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指挥

6、部的日常工作,由市防汛办公室兼任。其职责是:负责水情、雨情、灾情的信息收集发布,对灾害防治进行宣传发动,督促落实转移措施;对各成员单位实行综合调度。县、乡、村、组各级责任人负责组织各自责任区的人员转移安置。县区相应成立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指挥部,乡和各有关部门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有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任务的乡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当地村组对转移道路、重点保护设施、安置地点进行事先勘查、准备,并布置群众准备照明等临时安置的必备生活用品。各地相关乡镇组织机构报县区指挥部备案全市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指挥部职责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突发性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的处置,避免或减轻山洪灾害损失。及时、准确通

7、报雨情、气象形势分析,为各地防灾减灾提供紧急转移第一手资料;主持灾情或者险情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防御预案;组织和督促各地制定山洪灾害应急处理方案;指挥有关部门开展受伤人员救护、受灾群众救助、险情处置等工作;紧急调集人员、调度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部门职责水利局:督促避灾预案的落实,对紧急避灾中的技术问题向市指领导提出决策参考意见。负责水毁水利工程恢复计划的制定和恢复实施组织工作。发改委:负责所需资金、物资的计划申报和关系协调。规划局:负责紧急转移安置设施建设的规划技术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山洪灾害中造成地质灾害点调查和动态监测,尽快查明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及时提

8、供地质灾害险情及变化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防范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财政局:负责紧急转移安置的资金筹集、调拨和监督使用。交通局:负责人员的转移、物资运输工具的统一调配,尽快恢复被山洪灾害冲毁的公路和有关设施。民政局:负责安置点灾民的吃、住等物资供应,负责调配救济物品,发放应急救济款,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卫生局:负责安置点灾民的疫情预防和病情诊治工作,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公安局、武警支队:负责紧急避灾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人员的破坏活动。电业局:负责灾后电力设施的恢复及灾区生活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负责通信联络畅通。气象、水文局:负责

9、气象、水文分析和及时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报告。广播电视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险情等信息。经委:负责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调动组织。5、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预警依据及标准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以实际观测降雨强度和暴雨天气预报为预警依据,具体标准为:马路奎溪暴雨区: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实测降雨 1小时 45 毫米、或 3 小时 65 毫米、6 小时降 80 毫米、24 小时降雨 110 毫米时,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布转移预警;当实测降雨达到 1 小时 60 毫米、或 3 小时降雨 85 毫米、6小时降雨达到 100 毫米、24 小时降雨达到 140 毫米时,且降雨还在持续时,发布转移信号

10、。安化梅城暴雨区: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实测降雨 1小时 45 毫米、或 3 小时 65 毫米、6 小时降 80 毫米、24 小时降雨 110 毫米时,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布转移预警;当实测降雨达到 1 小时 60 毫米、或 3 小时降雨 85 毫米、6小时降雨达到 100 毫米、24 小时降雨达到 140 毫米时,且降雨还在持续时,发布转移信号。桃江马迹塘暴雨区: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实测降雨1 小时 45 毫米、或 3 小时 65 毫米、6 小时降 80 毫米、24小时降雨 110 毫米时,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转移预警;当实测降雨 1 小时 70 毫米、或 3 小时 100 毫米、6 小时12

11、0 毫米、24 小时 150 毫米,且降雨还在持续时,发布转移信号。赫山、资阳暴雨区: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实测降雨1 小时 45 毫米、或 3 小时 65 毫米、6 小时降 80 毫米、24小时降雨 110 毫米时,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转移预警;当实测降雨 1 小时 70 毫米、或 3 小时 100 毫米、6 小时120 毫米、24 小时 150 毫米,且降雨还在持续时,发布转移信号。以上标准作为各地制定山洪灾害避灾紧急转移预案时的依据,个别极易发山洪灾害的地方,标准可以适当降低。雨量观察监测站点设置在充分利用水文、气象部门已有的雨量观测站点的同时,根据需要,各级防汛部门适当增设雨量观测站;在

12、汛期,雨量站固定观测操作人员随时报告降雨情况。根据各地调查摸底,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共需设立自记式雨量监测站 35 个,重点区域内 141 个行政村每村设简易雨量计一个。山洪灾害预警发布形式及设施预警主要采用广播、电话、报警器、手提喇叭、鸣锣等形式进行。预警发布设施根据当地村民居住情况和自然地貌分别进行安排,要使重点区域的村民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听到预警信号,对学校、企业等人员集中的地方重点安排。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行政村每村必须安装警报器 1 套、配备手提喇叭 1 个、每个组配备铜锣 1 面;鉴于电话、手机已经普及,应充分利用现有通讯工具,多层次向村民发布转移信号。所有预警设施的购置,当地政府应予安排

13、经费集中采购。6、转移实施方案紧急转移预警启动程序暴雨期间,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多普勒雷达等先进观测设施,24 小时值班,随时提前预报降雨情况。市、县区防指密切监测降雨情况,当降雨量达到预警等级时,由县区防指确定是否启动预警程序。由于暴雨期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各雨量观测站操作责任人发现当地降雨量达到预警等级时,要及时报告乡、县区指挥部,再由县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预警程序。特殊紧急情况时,可由乡镇指挥所直接发出紧急转移信号,同时向县区、市指挥部报告。人员转移路线及责任人转移路线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转移工作采取乡、镇、村、组干部层层包片负责的办法。人员转移责任人也可由包片防汛责任人兼任。具体实施由乡统一部署。转移人员的安置采取集中、对户、搭棚三种安置方式。本预案中共转移安排 8962 户 34433 人,山洪灾害避灾预案原则上按一乡一册编制,装订成册。各乡转移人员安置花名册报各县区登记造册备案。转移安置任务分工在人员紧急转移工作中,主要由乡镇负责。每个乡镇指挥所一般分 7 个行动小组。第一组为决策指挥组,第二组为通讯联络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