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63222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获得教养的途径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获得教养的途径 2来源莲 山课件 5 Y K J.cOm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教学目标1、 知识:积累 “藉” 、 “戕” 、 “暇”等词2、 能力:培养概括能力;培养对句子的理解能力3、 情感思想:领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2二、重点难点重点:对文意的概括;对句子的理解难点:对句子的理解三、教学设想1、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从三维目标看,语文知识甚少,重点放在思想层面上,容易上成政治课,因此教授该文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概括能力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2、 本文思路复杂,放手让学生把握难度太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分好段,然后让学生概括,从而理清的结构思路。3、 本文有一些句子有

2、思辨性,说理又形象含蓄,因此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句子含义的理解上。四、教学过程3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4思考 1:你最喜欢读的一本文学书是什么?谈谈你从书中领悟到了什么。述:研读世界文学,到底有何意义,今天我们来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认识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让学生谈自己对读文学书的意义认识,自然过渡到去探究大师们的认识,以引起学生的读本文的兴趣。二、概括文意1、读第 1 节,用一句话概括文意。参考:真正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的完善追求。5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的结构思路。2、读第 2 节,用一句话概括文意。积累生词参考:获得

3、教养的重要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暇 xi:没有事的时候;空闲。慰藉 ji:安慰。6戕 qing:杀害恢 hu 弘:宽广,广大。跋涉:跋,在山上行走。涉,徒步过水。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望洋兴叹: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象牙海岸:欢乐的天地。3、读 37 节,用一句话概括文意。该部分有一个论点,它是什么?第 4、5、6、7 节与第 3 节是什么关系?参考:7 从文学书中获得教养,要有个性或人格。 第 4 节从反面论证论点,第 5、6 节从正面论证论点。第 7 节小结并进一步论述“要有个性或人格”该部分较长,要把握其思路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先找出该部分的论点,再看看几段之

4、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降低难度,收到较好效果。三、理清结构思路思考:本文结构思路上有何特点?参考:1、何为教养 教养是心灵的完善追求。82、如何获得教养获得教养要研读世界文学。3、如何从文学中获得教养从文学中获得教养要有个性或人格。小结:整体上采用层进式结构。这样设计,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思路,懂得什么是层进式结构,同时为学写议论文打基础。第二课时教学步骤学生活动9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解读第一部分(第一节)1、理解:“真正的修养永恒之中”参考:这里强调,真正的修养的“无限性”不是静止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懂得真正的修养的特征。102、理解:“它的目的不在于迎接未来”参考:这里强调

5、,真正的修养的“精神性” ,不是物质的。二、解读第二部分(第二节)1、思考:在作者看来,读世界文学为什么能获得修养?参考: 有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思想新感到满足幸福)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使思想广与整个人类相通)帮助我们将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使思想美集中心智,不虚假)11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读文学的意义。三、解读第三部分(3 7 节)1、理解“个性、人格”参考:这里的“个性、人格”可以指文中的“爱” “敬重” , “花力气、下功夫” (第 4 节) ,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第 7 节)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从而领悟读

6、书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2、理解“自己的价值”12参考:这里的“自己的价值” ,也就是上文中的“个性、人格”3、理解“真正的价值”参考:这里的“真正的价值”指“发现这个世界何等广大恢宏,令人幸福神往”4、思考:“美丽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国家州全世界 天上乐园 地上象牙海岸”这个形象的比喻在说明读书有怎样的效果?参考:心胸越来越宽广;心灵越来越美丽。13设计意图在于,培养理解能力,懂得形象的比喻说理具有的效果。5、第 7 节小结读书要有个性人格,这样读的效果是 “同一同一同一同样统一 ”, 根据提供的资料,如何理解这段话?出示:资料(见附资料) 。参考答案:心胸越来越宽广;整个社会越来越和谐;人与人之

7、间充满了大爱。而不是象德国统治者一样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四、课堂训练14每个同学用一句较经练的话概括读书的意义。例:1、 读书能使你的心灵有一片纯净的蓝天。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领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五、课外练习读小说 半张纸 (语文综合学习第 27 页)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 500 字。15设计意图在于,由阅读过渡到写作,以提高思想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五、 资料赫尔曼 ?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 年,他通过“邦试” ,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

8、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 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 ,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 。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16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

9、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 (1916) 、德米尔 (1919) 、 席特哈尔塔 (1922) 、 荒原狼 (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 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 (1932) 、 玻璃球游戏 (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 年, ”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17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莲 山课件 5 Y K J.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