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62244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使用四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一、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识字和写字的基本状况:在四年级的两册教材中,每册都要求认字 200 个,写字 200 个。与前几册教材相比,认字的数量开始减少,写字的数量开始加大。这样的安排,有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低年级已经会认了许多生字,从中年级开始,这部分会认的生字要转换成会写的生字。其次,由于小学阶段大部分识字任务已经在低年级解决,中高年级不再需要过多安排认字内容。第三,学习任务和要求有所调整,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主要任务。从中年级开始,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适当减少认字的数量,同时加大写字的数量,对于习作的展开非

2、常必要。(一)识字方面1识字指导。教师在四年级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低年级所接触的途径和方式认记生字,保持、加强识字的兴趣,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2注意生字的巩固。随着认字数量的加大,识字的巩固在中年级显得越来越重要。巩固识字的方法,无外乎重复见面、多次接触,特别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加深记忆。这里讲的大量阅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注意课文的阅读。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既是接触新知、扩大视野、提升修养的过程,同时也是迁移、复习以前所学的过程,特别是可以巩固要求会认的生字。因此,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二是注意课外的阅读。学生已经认识了大概 260

3、0 汉字,这个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阅读要求,或者说,阅读一般的文字作品,学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借助课外阅读,学生不但可以将课内所学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积累,提高修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认字与生字的运用对接起来,复习巩固生字,增强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动力。(二)写字方面1、注意板书的示范。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板书示范,详细指导不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2注意形近字与同音字。2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写的字也越来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现,为了使学生避免写白字、错字,教师在写字指导时应该就字音、字形、字义容易发生混淆的生字进行排比、归纳,并特别

4、提醒学生注意。与此同时,老师要尽量 结合学生的平时书写活动 , 引导他们关注易混淆生字间的细微差别,尽量减少中白字、错字出现的次数。3写字与学词相结合。此外,也可以通过写字与学词的结合,使学生尽量少写白字、错字。因为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中,很多生字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多了另外一个生字作为参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区别信息,减少出错的机会,在写字的同时积累词语。为此,我们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供大家参考。二、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1学习要求出现的位置。教材将学习要求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第一种位置是单元前面的导语,第二种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第三种是文中学习伙伴的话,第四种

5、是课后的练习。导语和连接语在前面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2学习要求的侧重与引导功能。不论是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还是课后的习题要求,都力图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读书。课文的具体情况不同,读书的具体要求也不相同。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不同读书形式的训练与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读书方式。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传达课文所蕴涵的感情的主要方法。中年级的朗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实践,读通文字,领会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音传达出课文所要

6、传达的感情。默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读书方式,它比朗读的速度要快,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机动) ,要求读者在不出声读书的同时,一边思考,一边搜集、筛选信息资料。四年级的两册教材,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提出的问题。譬如, 雅鲁藏布大峡谷“认真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 ;小英雄雨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默读的训练,不只是依赖略读课文来实现,所有的精读课文,也都适合默读训练。精读课文没有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很多精读课文之后的练习内容,都需要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譬如, 蟋蟀的住宅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7、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中彩那天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3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并在默读之后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在教学中都不是单一地采用默读或者朗读形式,而是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不同的读书要求,灵活采用读书的方法。除了朗读和默读之外,还有 精读、略读和浏览 等不同的读书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阅读形式的作用与功能,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策略。(2)积累好词

8、佳句、优秀段篇。譬如, “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 “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再抄下来” , “多美的课文,我要好好读一读,还要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四年级的两册教材涉及到的积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在具体的课文中,背诵和抄写的要求不尽相同,很多课文的说法比较灵活,要求学生积累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部分” 。 “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这种说法的提出,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密切相关。原因在于,语言的积累范围极为广泛,而教材所选的课文却是相当有限的,只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语言,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如果学生能够养成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则能突破教

9、材的限制,使语言的积累同其阅读行为同步。而“ 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 ”这一要求,用意正在于此。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安排这样的内容,不等于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词句,教师要以此为示范和凭借,引导学生在 课外阅读 中继续积累词语。(3)引导学生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譬如, 观潮 (4 页) “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记金华的双龙洞 (10 页) “我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 万年牢 (24 页) “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这些内容的提示,有利于学生感

10、受语言使用的准确、精密、生动。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在 其他课文的阅读过程中 ,准确领会词句意思、体验表达妙处,并在 习作过程中 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教材中对课文表达领会的引导,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一是领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譬如,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三题, “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 3 题,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二是领会词句的具体形象。譬如, 颐和园 (88 页) “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记金华的双龙洞 (10 页)学习伙伴的话, “我能体

11、会到这种感觉可是还能感4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三是领会词句的感情丰富,譬如, 白鹅 (66 页)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自然之道 (38 页)第 3 题,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四是领会词句的含义深刻。譬如,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29 页第 2 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例如,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中彩那天(21 页)第 3 题,交流一下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体会;五是领会作者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譬如, 颐和园 (90 页) “我们来讨论

12、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夜莺的歌声(58 页)学习伙伴的话, “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 ;六是领会作者选材与表达风格上的不拘一格。譬如,在“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 猫与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但前者是直接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而后者则用了名贬实褒的手法;触摸春天和生命 生命的以小见大, “战争与孩子”单元,同一个专题,选取不同的题材和体裁。(4)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譬如, 鸟的天堂 (10页) “我知道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了” , 去年的树 (53 页)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3、, 中彩那天 (21 页) “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71 页) “联系现实,我读懂了这句话” 。类似内容的安排,符合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与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材对领会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情感的安排,涉及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一是借助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内容与情感。譬如,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06 页) ;白鹅(63 页) “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 ;万年牢 (24 页

14、) “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 ,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 尊严 “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 ”;花的勇气 (91 页)“他为什么会从失望 遗憾到惊奇 心头怦然一震 ”;二是抓住具体细节,领会文章的内容与情感。譬如, 去年的树 (53 页) “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 ;猫 (72 页)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触摸春天(84 页)第 3 题“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寓言两则 (143 页) “联系上下文,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人物的想法,如扁鹊老远望见了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三是把握具体场景,领会文章的内容与情感。

15、譬如, 观潮 (3 页) “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 火烧云 (14 页)5“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 七月的天山 (12 页)“想想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 乡下人家 (101 页) “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四是关注文章表达特点,从而领会文章的内容与情感。譬如,母鸡 (74 页) “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 搭石 (105 页)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 ,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游金华的双龙洞(11 页)第 2 题,

16、 “我们来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景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反复) 。教材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时,不只是安排了上面几个角度的内容,那么对于如何就这几个角度的训练使学生习得相应的能力,教材也有所考虑。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学生的类比推理,自己从文本中找到与例子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每个读者在读书时都会有思维活动,但是在什么位置思考、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却不尽相同,这种方法的引导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的习惯。第二种方法是直接设置题目,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思考。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它需要学生在读书时,能够养成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第三种方法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