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民族与国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31735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族民族与国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种族民族与国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种族民族与国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种族民族与国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种族民族与国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族民族与国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族民族与国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族、民族与国家 本章的内容较多,在学习时,要对种族、民族、阶级、阶层、国家、法律、军队和战争的概念和起源、发展的历程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联系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当代社会有关问题作出分析。,第一节 、种族与民族 一、种族与种族问题 (一)种族的特征 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也称人种。,(二)世界种族的划分著名的进化论代表人物英国学者赫胥黎(T.H.Huxley)于1870年把全人类划分为蒙古人种(Mongolo Race)、欧罗巴人种(Europaus Race)、尼格罗

2、人种(Negro Race)和澳大利亚人种(Australin Race)四大人种,简称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红种人。,(三)国际种族问题种族划分的依据是人的纯自然特征差异。种族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和环境适应与变异的结果。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它种族,这是十分荒谬的论调。,二、民族(一)民族的特征和形成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认知的稳定人群。,1民族的特征 共同语言 ; 共同的生活地域 ; 共同的经济生活 ; 共同的文化认知 。,2民族的形成 民族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氏族、

3、部落(族)和民族三个发展阶段。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国家和阶级的产生而一起出现的、比氏族、部族(落)更高级的人群共同体。,(二)世界上主要的民族 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民族共有3000个左右。人口在1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汉人(12亿多)、印度斯坦人(2.64亿)、美利坚人(2.1亿)、孟加拉人(1.9亿)、俄罗斯人(1.6亿)、巴西人(1.4亿)、日本人(1.25亿)。,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于1988年1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演中首次提出,随后他又于1989年和1999年两次出版以该理论命名的著作,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具有民族认同的5

4、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简单加在一起的总称。中华民族是一体,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是分别属于不同层次的认同体。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属一个层次,他们互相结合而形成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时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是华夏族团和后来的汉族。在中华民族成为一体的过程中,先有各地区的初级统一体,又形成北牧、南农两大统一体,最后以汉族为核心汇成一个“大一统”的格局。,第二节 阶级与阶层一、阶级的起源与消亡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不十分发达时产生和形成的。,阶级消亡的条件: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废除任何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彻底改

5、造小生产,克服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二、阶层的含义和划分依据(一)阶层的含义阶层(stratum)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阶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动态分析)阶层的划分是对阶级的进一步剖析。(静态分析),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阶级社会中分属于或依附于不同的阶级。“阶层”含义的泛化使用:人们有时还把处于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泛称为中间阶层;西方社会学则将一切社会集团统称为社会阶层。,(二)阶层划分的依据阶级(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

6、一个侧面,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着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决定阶层划分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分配(收入)结构、文化结构及管理结构。,(三)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必要的社会阶层分化,能够激起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推动社会成员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力量。,1、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它促使了人的解放,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后天的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2、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分工原则在社会构成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3、社会阶层分化造就了一个“公民社会”

7、,它使社会增加了弹性因素,有利于社会张力的缓解,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4、社会阶层分化使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的“金字塔型”向现代社会的“橄榄型”转变,“中间阶层”的产生,成为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三、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分化和整合使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出现了一个占有一定生产资料的个体私营主阶层。职业分化使原来相对重合的收入、地位、声望三个社会序列发生了分离,出现了具有不同经济地位和利益特点的社会阶层

8、,。,产业结构的变动使那些与现代经济相联系的职业群体的人数比重加大,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造成了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2、当代中国十个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的

9、基本共识,所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我国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 弱势群体中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 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有可能使其规模继续扩大; 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量有限,很难改变其弱势地位。,第三节 国家与法律一、国家的起源、消亡1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概念早就出现于中国古籍

10、中。秦汉以前,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夫的封地称为“家”,天子的统治区则称为“天下”。秦统一后,“国家”遂与“天下”通用。,古希腊国家大多为城邦,因而“国家”即是指城邦(polis)。1513年,意大利人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一书中用拉丁文“status”指称“国家”;1538年英国人斯塔基在英格兰一书中以英文“state”指称国家,从此,“state”成为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的专用概念。,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1、。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家庭制说;暴力说;心理说。,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产生不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是社会内部矛盾自发调节的结果。国家产生的原因应从经济基础上寻找,正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具备了产生国家的条件,国家才应运而生。,3、国家的消亡国家消亡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原因主要有:私有制的消灭;阶级的消亡;旧式分工的消除。 国家的消亡具有渐进性和自发性。,二、国家的本质与功能(一)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体。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地位、实现自己

12、阶级利益的工具。,(二)国家的职能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是维护本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防止外来力量对本国的侵犯。,国家的对内职能可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主要是指通过军队、监狱、警察等暴力机器,来约束、控制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社会管理职能是为了社会的共同需要,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三)国家形态的历史演变1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0世纪的古埃及。它是奴隶主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和根本利益,压迫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2封建制国家中

13、国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封建制国家形成。西欧以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逐渐形成封建制国家。封建制国家是地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在本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3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明确的权力职能分工和权限范围、完备的机构设置和监督机制、完整的政治程序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4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由无产阶级代表本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维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14、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要求,实行阶级专政的国家。,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法律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它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是通过利益调整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一)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1、国外法律最早出现于埃及。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就出现了习惯法。至公元前3200年,埃及第一王朝的创始人美尼斯就开始制定成文法。,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也开始出现成文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等。由于这些法律都使用楔形文字来书写,故一般被称为楔形文字法。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

15、比法典是楔形文字法的典型代表。,公元前15世纪,印度开始出现了习惯法。公元4世纪,编纂了比较系统的摩奴法典。公元前11世纪,中亚希伯来奴隶制国家编纂的摩西律法,其核心是摩西十诫。公元前8世纪,罗马法律日趋完善。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的法典编纂,为近代西方法奠定了历史基础。,中世纪封建法:封建法的形成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原有的奴隶制法转变为封建制法,如印度、日本等;二是直接从原始公社的习惯法发展为封建法,如日耳曼法和斯拉夫法等。,中世纪封建法的代表:日本的大宗律令;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法,如古兰经、圣训等;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选编、巴西尔法典等;斯拉夫民族国家的罗斯真理(俄罗斯)、斯提芬杜尚

16、法典(南斯拉夫)等;以及日耳曼人制订的日耳曼法和基督教会的教会法等。,资本主义两大法系: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在短短的200多年间,资本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在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并形成了两大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也称英吉利法系、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为基础,融入罗马法、教会法以及中世纪商法的若干原则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法律体系。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个世界性法律体系。,2.中华法系中国古代法制独立发展,源远流长,体系完整,特征鲜明,总称为“中华法系”。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法律就已开始了成文法典化的进程。秦时依靠法律治国,后人称之为“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汉朝 “以霸王道杂之”,儒法合流,德主刑辅,中华法系就此逐渐定型。唐朝制定了空前完备的法律体系,其法典及其法定解释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明朝以唐为楷模,又总结宋元的经验,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被以后的清朝全盘继承,一直沿用至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