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62246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 患者中心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家庭治疗 小组或集体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弗洛伊德(Freud)认为,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外界相隔离,并缺乏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他们很难有效地参与精神分析治疗,但新精神分析学派如阿德勒(Andler)、荣格(Jung)、沙利(Sullivan)等仍努力探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个别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患者中心疗法,原先用于治疗心理功能相对健全的神经症病人,经适当修改之后把它治疗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其治疗要素基本不变,即治疗师的热情、真挚、同情以及病人对自我的全身心体验。但研究表明,接受患者中心疗法的精神分裂症

2、病人并未出现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改善。,认知行为疗法,要点是在病人和治疗者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靠加强正常思维的能力和心理训练,来帮助病人。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行为干预强调合理探索精神症状的主观性质、挑战这些证据、接受对这些信念或体验的现实检验等。,认知行为疗法,最初主要将认知行为方法用于病人的症状处理,如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针对那些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佳的精神病人,也有用认知治疗针对慢性精神病人的思维障碍等;近来也有研究者针对精神病人脑功能障碍如注意、记忆等方面进行认知训练,还有人将其用于急性期的精神病人中。,家庭治疗,目的是改变患者家属的态度,传授给病人及家属解决问题

3、的技巧,促进病人与家属的沟通,以此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各种应激的应对能力。 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 危机取向家庭干预 行为模式的家庭治疗 降低情感表达的治疗 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传授有关精神疾病的性质、发展过程和治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帮助家庭成员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感情联络 举办处理各种问题的技能讲座 应用这些技能 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巩固和保持治疗成果。,危机取向家庭干预,根据危机干预理论而设计的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精神疾病急性期的问题而发展的,包括病人及家属定期与医生会见,治疗者帮助家庭成员有效

4、地识别当前存在的和将来可能发生的紧张因素或有潜在破坏倾向的事情,并提供可行的应付手段。,危机取向家庭干预,治疗分四个步骤: 询问病人发病前后可能存在的紧张事件,并将这些事件与病人的发病情况联系起来 在其中找出2 3 个对病人影响最明显的事件 提出避免或应付这几种紧张事件的策略,并付诸实施 提高他们对潜在紧张事件的预见能力。,行为模式的家庭治疗,应用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注重于训练整个家庭成员解决内部问题和相互交往的技能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教育内容 相互交流训练,如角色扮演练习、模仿、强化 教会家庭成员行为管理的各种策略、方法,包括代币制、行为塑造的方法 问题解决训练即指导家庭成员进行结构性解决

5、问题方法的训练:,降低情感表达的治疗,短期的关于精神病的病因、症状、病程以及管理这类疾病的教育 包括有高低情感表达二种家属在内的小组治疗过程,降低高EE 表达的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指责性评价、敌意和过分介入等,从低EE 表达的家属中学习经验 包括病人及家属在内的个别家庭治疗过程,在治疗者的帮助下学会在家庭中实际处理各种问题。,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主要原理是家庭生活的扰乱,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投射过程造成的,这是所有成员都无意识地参与了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治疗的中心点。但现有的研究尚不支持心理动力治疗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应用。,小组或集体心理治疗,把性质相似的一组精神分裂症病人聚在一

6、起进行心理治疗,由治疗师及其助手主持,每组8 12 人,每周1 2 次,每次1 小时,疗程4 8 次。每次选定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内容可安排知识讲座、经验交流、轮流发言或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发言,治疗师作最后总结。 心理剧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心理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小组或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师作导演 每次治疗从患者中选一位主角、几位配角,未被选中的患者作为观众 编排能反映出患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心理戏剧 每次治疗后集中讨论 镜像技术,即拍下心理剧,让患者观看录像时评论其各自体验 治疗师作小结,找出问题症结。,小组或集体心理治疗,找出问题所在 列出针对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 对各种可能的办法

7、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评估 家庭成员从可能的解决办法中找出一种被认为是可行的最好的办法 按此法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 对实施结果进行回顾并表彰参与者的努力。,支持性心理治疗,本身并没有独特的理论,旨在加强患者对精神应激的防御能力,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维,重建心理平衡。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以医生为主导,采取启发、鼓励、安慰、同情、支持、消除顾虑、建议指导及消除应激因素等方式,帮助患者分析和认识自己的疾患。,支持性心理治疗,该疗法强调,必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运用治疗者的权威和知识来支持患者,发挥患者的内在潜力,使其面对现实,应对困难,以渡过心理上的危机,减轻精神上的恶化,功能上的退缩,增加应付现实的

8、能力。,森田疗法,阎金杰,褚衍贞,拜有根,等.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森田疗法,(1)治疗分为三期:静卧期、作业期和康复期 (2)由于分裂症病人不易产生无聊感和烦恼情绪,故将静卧期延长到3 周 (3)作业期延长至8 12 周,以培养生活自主性,提高对工作、生活的忍耐力,增强自信心 (4)康复期允许以假出院形式回归社会,以适应家庭、社会生活,森田疗法,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 年,第21 卷,第9 期 森田组于治疗后其康复效果、阴性症状和自知力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

9、显著性(P0.001)。 临床观察森田组患者在注意力、能力、情绪、情感、意志和兴趣、主动性和认识等方面发生改变。,森田疗法,第1 期为相对卧床期(1 周),除保证每例患者每日睡眠10h 外,安排森田讲座,交朋友小组活动,阅读和手工等内容。目的是学习森田理论,充分理解森田治疗的基本法则,学会用森田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森田疗法,第2 期是轻作业期(2 周),以室内活动量小的作业治疗为主。具体有音乐联想,阅读、盘画、智力游戏、图画音乐、自我剖析、沙画、艺术祙花、折纸,想象画等内容。要求用森田的理念指导各项轻作业活动,体验经过学习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积极参与及信心(生的欲望,面对现

10、实)为目标,森田疗法,第3 期为重作业期(2 周),安排有各项体能活动,增加运动量。具体有:迪斯科舞蹈、沙罐操、镜子舞、体能游戏、乒乓球、羽毛球、自我展示、健身运动等项目。目的是让患者从退缩中动起来,培养参加各项活动的兴趣,训练耐力,体验森田认知治疗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森田疗法,第4 期是社会适应训练期(1 周),重点进行礼仪训练。,森田疗法,治疗前本组患者虽然病情保持稳定,但突出的表现是懒、散、缺乏主动性和兴趣,除了对香烟感兴趣外,对任何事物都无所谓,不愿参加活动;自我中心,为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争执现象时有发生。在6 周的森田治疗中,本组患者发生了如下明显改变。,一、注意力转移,在

11、上课时,大多数患者注意力明显集中,94%以上的患者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活动中无人打瞌睡,在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中,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要求治疗师延长时间或再组织此项活动。平时争执现象减少,能用森田理论指导日常生活,劝慰其他患者。,二、能力提高,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协协作能力等方面增强。如在绘画作业中,有的患者创作了很优美的盘画,有的画出了奔腾的骏马,有的描绘出英俊潇洒的自我。在图画音乐联想中,提高了患者观察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游戏活动中,大家学会了相互协作,保持平衡才能最终成功的道理等。,三、情绪改善,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的面部表情

12、和情感活动发生了变化,有了笑容,有了交谈,有了兴趣。如在迪斯科舞蹈课上,音乐刚响起时,只有指导老师在跳,无一例患者起来参与。在再三督促下,终于有一、二个,直到全部患者参与,三、情绪改善,在音乐的节奏下,患者从害羞、手脚不协调到尽情地宣泄,高兴的狂舞,把活动推向了高峰,甚至许多患者不愿下课,要求治疗师再组织这样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参加治疗的患者表情丰富了,主动与医师交谈,问候等。,四、主动性增加,接受森田治疗后,患者比较能够接受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再强调个人理由,用“日日是好日”,“日新又一新”来指导自己的住院生活,配合完成个人卫生,主动洗澡更衣,保持清洁。配合排队、外出活动,使组织纪律性提高,在督促下参加大型演出训练,克服了部分懒、散的不良行为,精神面貌改善。,五、认识改变,这是比较突出的变化,通过森田讲座、阅读治疗、格言治疗等课程后给许多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患者能够联系自我谈体会,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森田疗法的指导思想,用森田理论唤起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的欲望”,客观地面对现实,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用“行动和目标为准则”的生活态度,打破了退缩、淡漠、丧失意志的恶性循环,教给患者用“为所当为”,“顺应自然”的方法参加各项作业,体验改变认识后参加作业时成功的感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