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3691674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9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教学大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三/五年制初等教育文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学 时:108 课时 成绩考核:考试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开课教研室:专业汉语言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品类繁多,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一直到近代的小说、戏曲,三千年间,它一脉相承,从未间断。 本门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教育、感染学生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分析、评判古代的文学遗产,弃其糟粕,汲其精华。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

2、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基本的认识,并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中国古代文学是三年制和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中文及社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作家作品,能够点面结合地评价不同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提高鉴赏、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作家作品的感知、鉴赏、评价、增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丰富人文素养。 3、课程

3、要使学生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奠定从事小学语文及社会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分上下两编,上编自先秦至唐五代,下编自宋代至清代。本课程二年级开设,讲授一学年,上下两学期各 54 学时,共 108 学时,可转为 6 学分。其中包括文学史与作品选两个方面。第一学期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第二学期讲授宋辽金、元代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本大纲下到各编各章。在教学中注意掌握重点,合理支配教学时间,恰当处理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表达教学大纲的指导性和标准性,结合每章的教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学内容,本大纲特意设

4、定平时检测内容。实践教学安排古代文学作品读书报告、桐城派作家考察研究项目。 附录的模拟考试题与教学参考书, 则可供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3 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况。 2.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增强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信心和自觉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方法。 先秦文学12 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诗经的产生、编定、体制和使用;理解诗经的内容;掌握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影响。 2了解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理解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掌握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3. 了解先秦说

5、理文体制的演进;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荀子韩非子的说理散文。 4. 了解楚辞的产生背景、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理解楚辞的流变;掌握离骚、屈原的其它作品、及屈原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经的风雅颂体制;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离骚的忠君爱国美政思想及香草美人象征艺术;左传的叙事和记言;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难点:诗经的使用;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离骚的忠君爱国美政思想; 秦汉文学9 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与经学的互动;理解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掌握汉代文学四分期。 2.了解骚体赋,掌握

6、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的代表作。 3.了解史记的成书及体制;理解史记的悲剧传奇风格;掌握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艺术、地位和影响。 4.了解乐府机关与乐府诗的产生; 理解乐府诗对诗体演变的促进; 掌握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5.掌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重点: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艺术、地位和影响;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难点:赋的体制及特点史记的成书及体制;乐府机关、乐府诗对诗体演变的促进。 魏晋南北朝文学9 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熟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2.了解玄学对文学影响;理解文学自觉与批评兴盛;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分期;了

7、解正始诗文及西晋诗文。 3.了解三曹七子创作、阮籍嵇康正始之音;理解掌握建安风骨内涵。 4.了解陶的生平、五大创作内容;理解陶渊明的典型意义;掌握陶诗艺术风格及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分期;曹植、阮籍、建安风骨内涵; 难点:玄学对文学影响;陶渊明诗歌的风格;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隋唐五代文学18 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唐代文学兴盛的概况。 2.掌握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的革新意义。 3.了解盛唐气象基本面貌;理解盛唐气象;掌握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 4.了解李白的生平;理解李白的思想、主要创作歌行与绝句;掌握李白诗歌艺术特色、地位及影响。 5.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分期

8、;理解杜甫的集大成地位;掌握杜甫的律诗、杜甫的艺术风格。 6.了解韩孟诗派的形成;理解韩孟岛贺的创作;掌握韩孟诗派的艺术主张; 7.了解写实通俗风潮及元白诗派、张王乐府;理解白居易的新乐府讽喻诗;掌握琵琶行及长恨歌。 8.理解古文运动的主张;掌握韩愈的散文、柳宗元的散文。 9.掌握小李杜的诗歌风格。 10.了解词的体制特点、词的起源发展阶段、早期民间词与文人词的内容特点;理解词的起源发展阶段;掌握温庭筠、花间词;李煜、南唐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唐四杰与陈子昂的意义;边塞与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小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五代词的内容与风格。 难点:盛唐气象的内涵;李白的思

9、想;杜甫的律诗;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古文的特点及古文运动;长恨歌的主旨;词的产生及体制特点。 宋代文学18 课时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宋代文学背景、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及文体审美分途。 2.理解宋文、宋诗、宋词面貌及流变;掌握宋词各期词人群体。 3.了解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理解柳永的新变;掌握柳词的艺术成就。 4.了解欧阳修的诗歌,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巩的散文;理解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及诗文辞赋创作。 5.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想、苏轼的古文辞赋;理解苏轼的诗、词及人格的革新意义;掌握苏轼的诗歌特点和苏词的革新。 6.掌握李清照词词的典型意义。 7.掌握陆游诗的艺术特色

10、。 8.了解辛弃疾生平与创作思想;理解辛词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及文体审美分途;宋词各期词人群;柳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及诗文辞赋创作;苏轼的诗歌特点;苏词的革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难点: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及审美分立;苏轼的人生经历与人格;苏词的革新;江西诗派的流变。 元代文学12 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元杂剧兴盛背景;理解元散曲概况、元诗文概况;掌握元杂剧发展概况、元文学的自然审美风格。 2.了解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主要作品简介;理解关汉卿的剧场性和预言艺术;掌握杜娥冤的艺术特色。 3.了解西厢记对

11、莺莺故事的改造;理解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分析;掌握西厢记的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 4.了解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四大南戏曲目;理解琵琶记的悲剧意蕴;掌握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杂剧发展概况;元文学的自然审美风格; 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分析;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难点:元文学的自然审美风格;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明代文学12 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1.了解明传奇的基本状况、明小说概貌;理解明中叶的新兴文学思潮。 2.理解三国演义明君贤臣主旨、影响;掌握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3.理解

12、水浒传的英雄群像及宋江形象意义;掌握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4.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涵;掌握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5.了解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理解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 难点: 牡丹亭 、 金瓶梅的思想倾向。 清代文学9 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清文学背景与文化专制、清代小说概况、清代戏曲概况;理解清诗词文小说全面发展的格局;掌握清词的中兴及发展脉络。 2.了解清初戏曲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理解长生殿的杨贵妃形象、 桃花扇的历史反思意识;掌握长生殿 、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理解聊斋志异的狐鬼世界;掌握聊斋志异的

13、艺术成就。 3.了解吴敬梓的创作; 理解 儒林外史 的科举文人图谱和对理想文人的探索; 掌握 儒林外史的挖苦艺术。 4.了解红楼梦成书、红学;理解红楼梦的悲剧世界;掌握红楼梦人物塑造和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诗词文小说全面发展的格局、清小说概况; 长生殿 、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的挖苦艺术; 红楼梦人物塑造与叙事艺术。 难点: 长生殿的杨贵妃形象、 桃花扇的历史反思意识; 聊斋志异的狐鬼世界;儒林外史的思想探索;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

14、意义 1.学习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提高人文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和高雅情趣 3.为从事中小学古文教学打下基础。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四、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要求 上编 第一章 诗经 一、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二、 诗经的内容与体例 三、 诗经的表现手法 四、 诗经名篇赏析 一表现先民生产生活状态的农事诗七月 二表现爱情追求艰难而执着的爱情诗蒹葭 三表现戍边卫国思乡情深的征役诗采薇 五、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贯穿着现实主义精神。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 2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以抒情写志、刻画人物。 3赋、比、兴的手法。 4以

15、四言为主体的诗歌形式及重章叠句的巧妙使用。 第二章 屈原和离骚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二、屈原的作品 三、 离骚 一关于离骚的题意 二 离骚的创作时间 三 离骚的思想内容 四 离骚的艺术成就 四、屈原的地位与影响 五、关于“楚辞”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一、 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二、 左传 三、 国语 四、 战国策 五、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时代背景、发展阶段与鲜明特点 二、 论语 、 墨子 三、 孟子 、 庄子 四、 荀子 、 韩非子 五、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一思想影响 二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第五章 秦汉文学概述 一、秦代文学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历

16、史文化背景 三、汉赋、汉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一汉赋 二汉乐府民歌 三文人五言诗 四、汉代文学的地位和成就 第六章 汉乐府民歌与古诗 一、 “乐府”的含义 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表现民众的悲苦、怨恨与反抗 二控诉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三反映爱情、婚姻、家庭问题这一永恒主题,并藉之歌颂当时人们追求的坚贞爱情和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第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第三,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第四,不少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第五,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17、。 第六,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四、 古诗十九首 一题解 二作者和写作年代 三内容与风格 四价值 第七章 司马迁和史记 一、司马迁的家世与生平 二、 史记的体例 三、 史记的写作目的 四、 史记的史学价值 一 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正史。 二表现出司马迁对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多方面的独特理解。 五、 史记的文学成就 一 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三 史记的语言艺术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 一时代特点 二哲学思潮 三文艺思潮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 第九章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18、一、文学的自觉与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二、曹氏父子及其文学创作 一曹操 二曹丕 三曹植 三、建安七子的创作 四、正始文学:阮籍与嵇康 第十章 陶渊明 一、陶渊明生平与思想 二、陶渊明的作品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一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二情、景、理的统一 三豪迈雄健:诗风的另一侧面 三、陶渊明的地位与影响 第十一章 唐代文学概述 一、洋洋大观的唐诗 二、唐诗的发展历程 三、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国力空前强盛 二文化交融开放 三实行科举取士 四帝王极力提倡 五诗歌本身的发展 四、唐诗的精神 一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二民族要有少年精神,要有梦想的时机 三人心与人心相通,就像明月那样明白、纯朴 第十二

19、章 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二、初唐四杰 一生平与创作 二 “初唐四杰”的奉献 三、陈子昂 四、张假设虚 第十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孟浩然 一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三、王维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赏析: 山居秋暝 第十四章 盛唐边塞诗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一、盛唐边塞诗兴盛的背景 二、盛唐边塞诗的思想内容 一歌颂安边报国、舍生忘死的壮志豪情 二描绘雄浑壮阔、色彩奇异的边塞风光 三表达征人思妇、闺中怨女的相思痛苦 四表现苦乐不均、生活艰难、朋友阔别等内容 三、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以悲壮

20、高昂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反映时代精神。 不同点:高适,长于写边塞生活,以深刻见长,苍凉悲壮; 岑参,长于写边塞风光,以丰富见长,瑰丽雄奇; 王昌龄,长于写内心世界,豪壮与苍凉皆有,高度概括,七绝圣手。 第十五章 李白 一、李白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恢弘的功业抱负,执着的人生信念 二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纵放不羁的个性追求 三热烈的人生之恋,温馨的人情之美 四拥抱自然的热情礼赞,酷爱自由的人格精神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丰富和惊人的想象。 三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四在体裁方面,擅长形式比

21、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 五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自然而不雕琢,称得上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第十六章 杜甫 一、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二、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深刻反映以“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的特定时期严酷的社会现实。 二最广泛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遭遇,最充分地表达诗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同情。 三抒发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抒发对亲人、朋友以及邻里的深情和对安宁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及警策凝炼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二善于将精确的细节描绘融入高度的典型概括之中。 三

22、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炽热灼人的情感互为表里,和谐统一。 四在诗体运用上,杜甫众体兼长,并能推陈出新。 第十七章 中唐诗歌 一、大历诗风 二、韩孟诗派 三、元白诗派 四、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十八章 晚唐诗歌 一、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与诗歌风格 二、杜牧 一杜牧的生平和思想 二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 三、李商隐 一李商隐的生平和思想 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 第十九章 古文运动 一、古文及古文运动 二、韩愈的古文理论 三、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四、韩愈的散文 五、柳宗元的散文 六、古文运动的奉献 第二十章 唐五代词 一、词的起源 二、敦煌曲子词 三、盛唐及中唐的文人词 四

23、、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五、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下编 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 一、社会背景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二、宋代散文 三、宋词 四、宋诗 五、宋话本与戏剧 第二章 柳永 一、柳永的生平 二、柳永词的思想内容 一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 二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 三记述胜景与描写风光。 四表现羁旅行役。 三、柳永对词的发展的开创意义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三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第三章 苏轼 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二、苏轼词的思想内容 一抒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 二抒写自己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 三抒写幽怨缠

24、绵的恋情,委婉而细密。 三、苏轼对词的发展的奉献 一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二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 三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 第四章 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生平 二、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三、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一倾诉真性情。 二熔炼家常语。 三善用白描法 四讲求韵律美。 第五章 陆游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一、陆游的生平 二、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锥心泣血的报国理想 二对投降派的愤怒谴责 三对广阔百姓的深切同情 四对村居生活的真诚喜爱 五对初恋情感的长久追怀 三、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陆游的词 第六章 辛弃疾 一、辛弃疾的生平 二、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一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二抒发壮志难酬、报国

25、无门的愤慨 三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四反映农村生活和田园景物 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七章 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社会政治特点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元代文学概况 第八章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始歌舞 二、秦汉的优戏与百戏 三、唐代参军戏 四、宋杂剧、傀儡戏、影戏、金院本和诸宫调 五、元杂剧与南戏第一个繁盛期 六、明清传奇第二个繁盛期 七、清代地方戏的兴起戏曲的转型期 八、京剧形成 第九章 元杂剧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二、元杂剧的题材内容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

26、望和追求。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 5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 三、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 3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四、元杂剧的艺术形式 第十章 窦娥冤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著作 二、关汉卿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类: 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 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 第三类: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如单刀会 、 单鞭夺槊 、 哭存孝 、 西蜀梦 。 三、 窦娥冤 一情节和结构 二人物形象 三主题及其进步意义

27、四曲词的特点 第一,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的感情。 第二,朴素本色,贴合人物的性格和处境。 第十一章 西厢记 一、 西厢记的情节与结构 二、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首先,歌颂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认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其次,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三、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 二人物个性鲜明,血肉饱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三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四 西厢记对杂剧的体制也有所创新。 第十二章 明代文学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一、 历史概述 二、 文学概述 第十三

28、章 三国演义 一、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二、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三、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第一,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第二,全书结构严密,叙事有条不紊。 第三,在所写的所有事件中,尤其擅长对战争的描写。 第四, 三国演义不但善于叙事,还善于写人,它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第五, 三国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文白夹杂的语言,所谓“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四、 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四章 西游记 一、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二、 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一戏笔中存至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二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

29、力的人性美 三与明代中后期的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一极幻与极真 二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三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四戏言寓诸幻笔 第十五章 水浒传 一、 水浒传的情节与作者 二、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一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二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芒形象。 三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的过程。 四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三、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塑造了一群血肉饱满的英雄人物形象。 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 学习文档

30、 仅供参考 四、 水浒传的影响 第十六章 清代文学 一、社会概况 二、文化与学术概况 三、清代文学概况 一清诗 二清词 三清散文 四清戏 五清小说 第十七章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一、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 二、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一描写理想爱情,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二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三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四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 三、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二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三善于描写景色。 四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更多

31、变化。 四、 儒林外史与吴敬梓 五、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六、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高超的挖苦艺术。 二 儒林外史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 三 儒林外史的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 第十八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一、洪升与长生殿 二、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一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 二揭露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 三谴责卖国投降,表现作者的民族意识。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三、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四、孔尚任与桃花扇 五、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一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 二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

32、三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 六、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第十九章 红楼梦 一、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及版本 二、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三、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消灭 二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三贾宝玉和人生悲剧 四、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展示了典型逼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创建了恢宏精美、体大义丰的叙事结构 三塑造了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四形成了简洁纯洁、雅俗相生的语言风格 五、 红楼梦的影响 三、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 内 容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中国古代文学导论 3 课时 先秦文学 12 课

33、时 秦汉文学 9 课时 魏晋南北朝文学 9 课时 隋唐五代文学 18 课时 3 课时 宋代文学 18 课时 元代文学 12 课时 明代文学 12 课时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清代文学 9 课时 3 课时 小 计 102 课时 6 课时 合计 108 课时 四、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平时作业:背诵;读书笔记;论文;自学纲要;相关作业;讨论等占 40%,期末闭卷考试,占 6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 ,主编:郭兴良、周建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出版 2.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 , 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年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 ,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 , 中国社科院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