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1897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 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面开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局面在全省食品生产监管现场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召开这次会议是省局党组为进一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因此,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和介绍部分市、县局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安排部署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全省在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动员和促进全省从事质量监督管理的同志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

2、行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重要职责,扎实有效地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管理工作。一全系统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顺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新职能,发扬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的奋斗精神,边实践、边探索、边发展、边完善,承接起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任务,打开了质监工作的新局面。一、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从源头抓质量、从源头抓监管的关键所在,而发证质量是市场准入工作的生命。在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中,全省建立了“两级发证、操作、层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根据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从申请受理、现场审查、发证检验、qs 标志等市场准入工作的

3、各个环节入手,积极稳妥地推进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查、发证工作。全省共审查、批准、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486 个企业,截止到年底全省累计发证总数为 872 个企业。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过近二年来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整治,我省的食品安全形势有了明显的改观,尤其是在我们面临了“苏丹红” 、雀巢奶粉碘超标、 “甲醛啤酒” 、猪链球菌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不仅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而且我省没有发生大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但是我们一些企业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不实施严格的出厂检验,以及各种人为的造假行为依然存在。尽管这些行为是少数的,但它形成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却是很大的,所以人们感

4、觉到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对此我们以“四个突出”为重点开展了“百千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将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到了市、县,实施了区域监管责任制。重点打击假冒伪劣、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重点解决在社区、城乡结合部、村镇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构筑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不出现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是突出重点产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把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酿造食醋和儿童食品等食品列为全省的高危食品,实行重点检查、重点跟踪、重点监控。三是突出重点企业。针对中小企业生产加工条件差,管理混乱,制假售假和食品安全问题易发、多发的特点,加大

5、了对中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和食品质量监督检查的力度。四是突出舆论监督,搞 好食品安全宣传。除各市、县在当地的媒体上及时地大力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和食品放心工程外,由省局统一组织,每个季度定期在新闻媒体上曝光质量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的名单以及查处的违法案件,同时在报纸和电视台公布一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名单,正确引导消费,努力创造全社会重视食品安全、全社会关心食品安全,营造全社会监督食品质量安全消费环境的良好氛围。三、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根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质监系统从 1 月

6、 1 日开始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为此我们在全系统建立并实施了“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监管新机制。结合我省实际,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调查研究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山西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卫生巡查监管实施细则等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为今后继续引深我省食品质量安全的整治和加强监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结合我省实际,研制开发了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实现了全省从企业到县、市质监系统直至省质监局的上下互通联网、数据共享,实现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原辅料、生产工艺、生产必备条件、检验设备、

7、质量负责人、质量状况、销售去向等情况的动态监管。三是按照“县为基础、划分区域、明确责任、省市督办、严格奖惩”的原则,在全省质监系统实施了“两书三进四图五定”的辖区监管责任制。 “两书” ,一是责任书。即由质监部门建议并组织,由当地市、县政府与各县政府或乡镇政府签定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全面落实国务院决定中“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二是承诺书。即要求所有领取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签定山西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 “三进” ,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实施巡查、回访,清楚地掌握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并用电子监控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四图”,即各级质监部门均建立

8、了当地食品企业分布图,重点监控和高危食品企业分布图,区域监管责任人员图和区域巡查情况记录表。 “五定” ,即实施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的管理模式。监管责任人负监管第一责任,具体负责所监管企业的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年审、巡查、回访、不合格后处理等,确保了监管职责履行到位;确保其监管到位。四是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好监管职责。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成的食品安全领导协调机构,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共同把关和联合整治。四、加强对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我省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说是一种“蚂蚁经济” ,即总量上相对较多,而成规模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少。比

9、如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 5 类食品生产企 业 78%是 10 人以下的小企业,肉制品、乳制品、冷冻饮品、饮料、方便面、罐头等 10 类食品生产企业 60%是 15 人以下的小企业,其中家庭小作坊为数众多。因此,小作坊是我们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各级质监部门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原则,在摸清底数,建立档案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对小作坊的监管力度。主要通过鼓励联营、加大帮扶力度、限定区域销售、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格查处等六项监管措施,在小作坊的管理上取得实效,确保此类企业的产品不出现区域性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系统广

10、大干部职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昨天的经验交流中,我想同志们一定同样有很深的感受,既感到成绩来之不易,更为各市、县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进展的很不平衡,甚至有的市、县差距还比较大,不仅制约了当地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管,同时也影响了全省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以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对象开展“百千万整治行动” ,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和深入地开展,由于各市在整治行动中,在本辖区内究竟列入了多少个“百个重点区域”

11、 、 “千个监控点” 、 “万个加工户”并建立了“黑名单” ,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所以在实施监管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监控。三是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从我们的技术机构来说质量监督检验和检测网络还不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从源头抓质量很好地贯彻执行。四是食品生产加工秩序还需进一步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五是查处无证生产的力度不够、声势不大,威慑力不强。凡此种种,如果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整个食品安全形势就不可能根本好转。二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是我

12、们质监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年。如何使现有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由创建走向巩固,由发展走向完善,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以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基础,在全面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方面取得新进展。以贯彻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契机,继续深化“统一管理、两级发证、操作、层级负责”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新模式。各级质监部门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不仅代表部门的形象,更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在行政许可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严格审查,确保发证质量;严格执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确保发证条件、时限、程序合

13、法;严格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坚决克服“重发证轻监管” ;严格责任制和责任 追究,实行“谁审查、谁负责、谁许可、谁监督”的生产许可过错责任制,以保证全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顺利实施。重点是要抓好六项任务和四个环节的工作: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六项主要任务是:1、完成全部 28 大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在已实施的 370 种食品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将 28 大类 525 种食品中剩余的 155 种食品年底前全部启动市场准入工作。首先将要启动糕点、豆制品、蜂产品、果冻、挂面、鸡精和酱类产品等 32 种食品的发证工作。将小米、高粱米、大麦米等米类,以及籼米粉、粳米粉、糯米粉、玉米粉等粉类共 19 种产品纳入一个细则来审查发证。用 12 个左右的审查细则,完成对其余的 123 种食品全部纳入发证范围。2、做好白酒、婴幼儿乳粉的许可证过渡工作。白酒、婴幼儿乳粉将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纳入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现在这二类产品已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编号规则进行发证和编号,有效期由过去的五年改为 3 年。具体的交接事宜国家局将做出详细的安排。3、做好食用化工产品等 6 类食品相关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