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615572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2018/10/14,2,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农业的繁荣 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 刻划符号 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出现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 中华文明的形成,2018/10/14,3,第一节 农业的繁荣,至迟在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就有人类在活动。云南丰禄、陕西蓝田和北京周口店都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大约距今1万年前,我国南北各地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最显著地标志之一,是出现了农业。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使人类从仰赖大自然的恩赐走向开发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道路。我国与西亚、中美洲等地,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我国是大米和小米的故乡,对人类文明作出了

2、主要贡献。 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和农具及其遗址: 稻米遗址: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太湖流域 小米(又称粟)遗址:磁山的第一、二期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 锄耕和犁耕: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已经走出植物驯化和刀耕火种的阶段,进入了翻土播种、中耕锄草的锄耕农业阶段。到新石器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晚期等,都进入了耕锄农业的发达阶段。到龙山文化晚期,出现了木犁和石犁,开始向犁耕农业阶段迈进。,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稻粒,2018/10/

3、14,4,第二节 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早期青铜器 早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锻打法和范铸法 考古发掘的铜器 我国目前考古所见年代最早的铜器,是仰韶文化临潼姜寨出土的经铸造而成的一块黄铜片和一根黄铜的管状物 甘、青地区出土了不少铜器。如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武威皇娘娘台(出土了年代最早的红铜器)、永靖大河庄、甘肃临夏、青海贵南朶(du)马台等 中原地区的龙山时代,冶铸铜器的地点明显增加,山东郊县三里河遗址、栖霞杨家圈、牟平照各庄出土了青铜锥。 各地出土的铜锥和指环等,都是锻打成的,它们所占的数量很大。 青铜时代的滥觞期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最辉煌的时期,而仰韶、龙山时期还是青铜时代的滥觞期,铜器的数

4、量比较少,而且红铜、黄铜、自然铜都有。起舞的种类也比较少,容器尤其罕见。,2018/10/14,5,第三节 刻划符号,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刻划符号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圜底钵体口沿的宽带纹上发现有27种刻划符号。临潼姜寨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38种陶符。半坡刻划符号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史前时代的陶符。 类似的刻划符号,在其它时期进和地方也有发现,如甘肃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期、河南舞阳贾湖的裴李岗文化墓葬、大汶口文化晚期、柳湾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期的墓葬等。 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刻划符号 在长江流域,也有陶文不断出土。如湖北宜昌杨家湾的大溪文化遗址。

5、良渚文化玉器上也有刻划符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与今天得汉字一脉相传,绵延三千余年没有中断,是世界文明上仅见的现象。,2018/10/14,6,第四节 社会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出现,聚落 仰韶文化时期,社会经济尚处于原始的氏族公有制时期,氏族成员享有平等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氏族或部落开始有了剩余财产,首领和贵族便利用权力攫取原本属于集体的财富,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差别日益加大,社会分化不断加剧。 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 龙山后期,墓葬的等级分化以山东龙山文化和陶寺文化最为突出。 襄汾陶寺墓地已发掘的数百座陶寺文化早期墓葬中,大

6、、中、小墓种类齐全。 太湖地区的贵族墓和贫民墓每每分处。 中心聚落 与经济发展、氏族分化相适应的是,仰韶文化后期、红山文化后期、大汶,陕西临潼姜寨一期聚落遗址,2018/10/14,7,第四节 社会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出现,口文化后期、屈家岭文化后期、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期各遗址开始出现一些规模很大的中心聚落。如大河村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大地湾遗址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中心聚落是贵族生活和行使职权的地方,是氏族或部落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普通聚落已经失去平等、独立的特性,从属于中心聚落。 城邑 中心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规模更为巨大的城邑。 南方的聚落和城邑 南方长江流域发现的古城,数

7、量也不在少数。 良渚文化的聚落由小到大的变化也很明显。,大河村遗址模拟图,2018/10/14,8,第五节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占和筮 中国上古时代盛行占和筮两种预测吉凶的方法 神徽 大多刻画在“琮”这类重要器物上的图案 祭坛 祭坛是指祭祀场所 女性崇拜 女性崇拜是人类在远古时代普遍产生的文化现象。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了众多的女性塑像,表明它是女性崇拜的产物。,牛梁河遗址女神庙,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2018/10/14,9,第六节 中华文明的形成,文明的标志 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和区域性,判定某一地区是否进入文明时代,公认的标准是城市、青铜器、文字这三个主要标志。 中华文明的起点 整个新石器时代是

8、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依托于丰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我国各地的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最先驯化了野蚕,发明了丝绸,早在8000年前,先民就学会了制作玉器,河姆渡还发现了漆器,并开始了冶炼。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也在南北各地出现。城市、金属、文字这三项文明时代的条件,到龙山文化后期已经基本具备。 中华文明的确立 司马迁的史记把夏朝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恩格斯说过,“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因此,夏朝的建立,就是我国正式跨入文明时代的开始。虽没有文字证据,学术界大多人认为,二里头就是夏朝的都城。,2018/10/14,10,第二章 周代礼乐思想,2018/10/14,11,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进步,夏商

9、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殷周变革在思想领域中重大的事件,就是礼乐文明的诞生。 周公对殷亡教训的总结 周公认为,殷人并非亡于天命,而是抛弃了勤政爱民的传统,是亡于“失德”。他提出实行“德政”的纲领。为了确保实施,周公在国家典章制度的层面做了重大改革,并且对贵族提出了道德要求,这些崭新的制度和行为规范统称为“礼”,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嫡长子继承制;二是宗法制度;三是丧服制度;四是庙数制度,此外还有同姓不婚制度、采邑制度、井田制度等。 正是由于周人认识到了人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兴废的道理,萌生了民本思想。 研究周代礼乐思想的史料主要有:礼记,2018/

10、10/14,12,第二节 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孔子希望社会能回到周公制定的礼乐治国路线上来,他深化了周公的思想,不遗余力地倡行“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的理念,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恪守道德规范。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尤其是子思学派,从学理上对礼的合理性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礼缘人情而作 惟人道为可道 修道之谓教 因俗以制礼 理学思想的哲学依据:儒、道两家都主张人道取法天道,但道家的天道是自然的同义词,无所施为;而儒家的所谓的天道是经过了人格化和道德化的处理,被当做真理的代名词,反映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类自身的自觉意识。,20

11、18/10/14,13,第三节 礼与乐,中国传统的乐的观念,有特定的内涵进而深刻的哲理,在儒家礼乐文化体系中,礼与乐相辅相成,两者的关系形同天地。 唯君子为能知乐,春秋时期有古乐与新乐之争。 声音之道与政通,儒家认为音乐与政治相通,是判断为政得失的一项指标。原因有二:一、君王是万民之主,君王的喜好,如同经天纬地,为万民仰望,直接影响民风的走向。二、乐为心声。(曾侯乙编钟)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儒家倡导德治主义,主张通过礼乐对人实行温和的教化政策,使人心向善,纯化社会风气,从而求得长治久安。,2018/10/14,14,第四节 礼的要素,礼法:是指行礼的章法、程式。 礼

12、法是礼的外在形态,具有强烈的规定性,是礼的运作依据,也是判定礼与非礼的标准。 礼仪 礼义是礼的内核,礼法的制定是以人文精神作为依据的。礼的设定都有很强的道德指向,如“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在礼仪的具体环节下,也无不体现礼义。 礼器 指行礼的器物,使用何种礼器行礼,以及礼器如何配合使用,都传达着礼义信息 差等 等差是古代礼义的重要内涵,也是礼与俗的主要区别之一。不同身份的人,行不同等级的礼。,2018/10/14,15,第五节 礼的分类,吉礼:天神、人鬼等 凶礼:丧礼、荒礼、吊礼、恤礼等 军礼:大师之礼、大均之礼等 宾礼:朝礼、相见礼 嘉礼:饮食之礼、婚冠之

13、礼等,2018/10/14,16,第六节 礼主敬,修身 礼容:即行礼者的体态和容貌。 辞令,2018/10/14,17,第七节 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礼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 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形态 礼是古代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2018/10/14,18,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8/10/14,1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在社会变动的大背景下,出现了理性探讨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各个学派,他们互相交流、争辩,形成“百家争鸣”,这就是诸子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文化繁荣、鼎盛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