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60903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③ 第四单元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正误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 的必备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连线,三、能量流动的过程 1过程,2图解,四、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 () 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 于20%。 () 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 量。 () 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 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2、。 (),特别提醒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消费者一般从活的生物体取食,而分解者则从生物遗体、 排泄物和残落物中获得物质和能量。,1(2011南通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病毒营寄生生活,但自身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蚯蚓为分解者。,答案:B,2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 确的是 ( ) 生产者能

3、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 B C D,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因为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能量)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用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以外的全部生物的生命活动。,答案:D,1食物链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

4、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 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 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 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

5、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一般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3下面是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1)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

6、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 (2)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 _。,解析:(1)海藻和浮游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按照食物链的箭头所指方向,可以找出海星、荔枝螺、海葵处于第三营养级。海星和荔枝螺都以藤壶、贻贝为食,两者构成竞争关系;同时海星也以荔枝螺为食,两者构成捕食关系。(2)海星主要以藤壶为食(占64%),除去全部海星后,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答案:(1)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 (2)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

7、,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与计算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从而确定使用10%20%来解题。,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 (1)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 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2)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 N(20%)3;最少能量N(10%)3。,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 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不等,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

8、算后合并。 3在食物网中分析如ABCD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20%;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10%)3。,4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 B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和之间则 没有 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该营养

9、结构 获得的能量大于所含能量的1/25 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和,因为青蛙不能以植物为食,所以中,不能代表青蛙。不仅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和之间也存在信息交 流,该图只能反映能量流动,因为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图中没有无机环境部分。按照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如果只沿获得能量,则获得的能量为所含能量的1/25,但因为可以沿获得部分能量,该途径要减少部分能量的散失,所以获得的总能量应大于所含能量的1/25。,答案:C,5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 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

10、,那么此人每增加1 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解析:据题意可以写出3条食物链: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 kg,需消耗(0.510%)5 kg植物;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需消耗(0.2510%10%)25 kg 植物;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需要消耗0.2510%10%10%250(kg)植物。所以,该人每增重1 kg共消耗植物(525250)280 kg。,答案:D,命题角度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考查点主要有: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11、分析,如2010年全国卷T5、2009年广东卷T14、浙江卷T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特点及分流问题剖析,如2010年全国卷T5,山东卷T6,江苏卷T11、2009年江苏卷T17。,(2)结合营养结构分析,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 点是最容易命题的地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下表是美国生态学家F.B.Golley在1960年对密执安某荒地进行调查后,绘制的一条食物链的三个营养级(植物、田鼠、鼬)的能量分析图。(单位:Jhm2a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表中营养级乙对应的生物是田鼠 B甲营养级的净生产量约占同化量的85.5% C丙营养级的净生产量明显降低是因为恒温动物

12、代谢产热 量高 D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3%,解析 植物、田鼠、鼬构成一条食物链:植物田鼠鼬。同化能量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热量,故丙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40105 Jhm2a1,从同化能量和能量传递逐级递减分析,乙营养级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即田鼠。净生产量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分解量同化能量呼吸释放热量。故甲营养级的净生产量为20010912109212109(Jhm2a1)。甲营养级净生产量占同化量的百分比是212109/248109,85.5%。丙营养级净生产量明显降低的原因是丙营养级的动物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用于呼吸释放热量。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

13、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同化能量的比值,即746106/2481090.3%。,答案 D,本讲实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功能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其范围大小,均包含四类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这可通过相关实验予以探究。,2实验方法 设置以生态系统成分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1)对照组:包含四类成分的完整生态系统。 (2)实验组:分别设置缺乏四类成分中某种成分的实验组。 3实验结果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成分最齐全,生态系统功能最完善、最稳定,其中的消费者存活时间最长。 4实验结论 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各具独特功能,在生态系统中不可

14、或缺。,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一)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一尾的金鱼,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1)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 _。 (2)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 间较短,主要是说明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 可缺少的。 (3)_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 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3号锥形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 _。,(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能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第4号锥形瓶,第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号锥形瓶作对照。 第二步:_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