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60628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分析,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提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巧学妙用,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2.构图解史宗法制的要点,3.图示解史宗法制的影响,体现了宗法制的深远历史影响,直至今日,还存在祭祖、修家谱、建祠堂等历史遗存。,4.图示解史图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5.漫画说史郡县制的特征,郡

2、县制下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调动,不同于分封制下的官爵世袭。,6.构图解史归结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关系,考法1 由方国联盟到分封制,【考题1】 (2017河南信阳模拟)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这表明(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 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答案 B,分封制实施逐渐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国联盟式的政治体制,强化了周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虽然,诸侯国在封国内仍拥有地方实权,封国仍是一地方实体,与后代中央集权体制下

3、的地方行政组织全然不同,但这毕竟是由松散的方国联盟发展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过渡环节,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考法2 皇帝制度的特征及影响,【考题2】 (2017湖南郴州模拟)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观点前后矛盾 B.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体现了皇权的独裁 D.文字材料不足为信,答案 B,(1)基本特征: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2)历史影响: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对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皇帝专制难以避免决策失误,易导致暴政。,考法3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史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史料二 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

5、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史料一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及其表现形式。根据史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示 相同:保留了血缘社会。 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2.史料二阐述了清代学者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述。根据史料,概括顾炎武和刘绍玢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提示 认识:顾炎武: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利弊;刘绍玢: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矛盾。 诉求:批判君主专制;顺应潮

6、流改革创新。,(1)转变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2)历史作用 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 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

7、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考法4 宗法制的遗存及历史影响,史料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的社会调查报告宗族势力: 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宗法制作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

8、要影响:第一段史料主要从消极方面阐述,第二段史料主要从积极方面阐述。评论史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史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提示 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如:农村宗族势力左右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选举,在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截留贪污,私分土地补偿金等问题很突出,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

9、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 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2)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 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

10、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 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从文化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1.(2016课标全国,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 A项是对材料表面信息的误读,材料核心信息是族谱中关于回乡请祖先牌位的记载,故A项错误

11、;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到乾隆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说明这些移民已在台湾定居,因受宗法制的影响,而回乡请祖先牌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阻碍”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6课标全国,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 根据“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12、,希冀子孙保用”可知当时人们重视历史的传承,故选择B项。“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不能证明西周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项错误。“希冀子孙保用”说明铭文已经可以传递信息发挥文书的功能,无法体现宗法制度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答案 B,3.(2014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 君主

13、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人伦秩序来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祭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其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 B,4.(2014课标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解析 “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

14、。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答案为C项。,答案 C,5.(2013课标全国,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集权统治,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错误;战国时分封制在东方六国遭到破坏,D项错误。,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