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910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二)广东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马 蓉教学目的1。 积累文言文词,品味语言情致;2。 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 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 文章论点及论证方法;2。 文章“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教材设计本文说理较深,对初中学生来说,文字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学习课文前,首先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其次,利用互联网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并设计课件;最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文学习及拓展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孟子(约前

2、 372前 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义” ,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 朗读。1)在自由散读的基础上抽读(4 名左右) ,抽读学生可任意选取文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点评准备。2)朗读点评(由学生

3、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即可) 。点评着重强调咬字、语气、节奏、断句等几个方面,注意突出演讲式朗读的特点。3)全班根据以上朗读点评的要点,齐声朗读课文。2。 串译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对于小组内共同出现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课文翻译放在预习中完成,课堂上只解决学生难解的词、句。对于词语的解释,尽量用成语积累的方法,做到古今沟通。例如:欲(欲盖弥彰) 兼(德才兼备) (风雨兼程)患(后患无穷) 丧(丧尽天良)屑(不屑一顾) 与(与人为善)已(死而后已) 舍生取义(出自课文)3。 熟悉课文,概括文意。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概括不要

4、强求统一,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一些警句进行思考。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积累的有关议论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 课文的论点是什么?结合课后练习,思考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2。 为了阐明观点,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大家交流。3。 课文导语说“文中孟子对于义的论说,对于今人仍不无启迪” ,想想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迪,整理思路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说明:以上问题采取小组内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每个同学承担一道思考题,思考结果交由小组讨论

5、,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由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成果。第一题的回答,不要强调答案的统一,注意要求学生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成理。第二题论证方法,学生往往比较熟悉举例论证,至于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能相对生疏一些,教师不妨运用浅显易懂的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题的回答要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启迪不必局限在某一、二个方面,只要和课文内容相关,都应该肯定。四、自主质疑,探究学习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说明:这个环节,学生质疑提问应提前布置,由学生在课前完成,上课前提交问题即可。另,学

6、生的提问,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启发、点拨,注意问题的质量。参考问题:1。 课文中“本心”指人的天性,那么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天性呢?按照你的理解,人的天性除课文所指外,还应该有哪些?不妨说说。参考答案: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人的这四种“本心”不必要求学生的回答完全一致,只要意思大致相同即可,也不必仅局限在这四种回答里。2。 能否为课文补充一、二个现实材料,以突出论点。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课堂背诵,可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例如:运用幻灯,打出相应的译句,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文进行诵读,记忆;学生相互间提问背诵,教师抽查背诵等。六、比较阅读,拓展学习1。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回家查阅,并同课文进行阅读比较,看看它们各自表现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参考资料:文天祥过伶仃洋 、夏明翰“就义诗” 、裴多菲爱情,自由 、李清照夏日绝句 、陈毅梅岭三章 、叶挺囚歌等。2。 查阅“嗟来之食”的故事,与课文比较,看看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3。 孟子主张的“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作哪些理解?它有没有现实意义?搜集整理资料具体分析说明。说明:以上三方面的拓展学习,学生可只选取一个方面完成,查找整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思考回答,不必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所有相关的材料都可以贴在教室适当的地方,由学生自由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