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59868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社科学院05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刚,内容提要,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及其危机,1,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的根源,2,由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引发的几点思考,3,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及其危机,1,3,2,权威评价活动就是以权威机构为主体的评价活动,其权威性就在于它作出的评价结论代表着群体评价活动的结论,能为社会所承认,并在实际中得到贯彻和执行。,权威评价的权威性首先表现在权威机构所属群体民众对权威评价的结论一定程度地认可和服从,尤其表现在权威评价结论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即转化为所属群体的社会实践行为上。,社会群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有机部分,即权威机构,它由处于各

2、级职位的“官员”组成;另一部分为无机部分,由以无机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民众”组成。,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第一层次,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及其危机,权威机构作为社会群体的管理机构,合法地掌握和使用公共权力,其合法性和进行评价活动的资格得到了所属群体民众的认可和服从。,权威评价活动有效地维护和增进民众的利益,民众对权威机构表现出来的评价能力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性,权威机构的评价活动得到了所属群体民众的认可和服从 。,权威评价活动能够反映其所属群体民众的需要,维护最广大民众的最根本利益,因而其评价结论得到其所属群体民众的认可和服从,并转化为民众的实践活动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是指权威评机构不能顺利地获取所属

3、群体民众的忠诚,其评价结论对所属群体民众不再具有约束力,更无法转化为所属群体的实践行为的状态,它寓含着民众对权威机构、权威评价活动及其结论的信任危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及其危机,1,2,3,4,权威机构失去了 合法性,丧失了作为社会群体的现实主体的资格,不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所属群体民众的忠诚,权威机构不再作为正义的、充分合理的存在物被其所属群体民众认可。,权威评价活动失控,不再具有合理性,权威评价活动已经不能反映其所属群体整体需要和利益,因而其评价结论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可,更无法转化为民众的实践行为。,权威机构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机制缺乏自觉,尤其是对作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最为普遍运行机制的赏罚机制

4、运用不当,从而使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无法通过良性机制发生作用。,由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念,社会群体失去了判断权威评价结论的依据,对权威评价的再评价处于一种无序和冲突的状态,无法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因而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认同发生危机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的根源,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的根源,权威机构失去了合法性,丧失了作为社会群体的现实主体的资格,不能顺利地获取必要的所属群体民众的忠诚,权威机构不再作为正义的、充分合理的存在物被其所属群体民众认可。,权威机构的合法性与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内在地镶嵌在一起,权威机构的合法性构成了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基础。而当权威机构的合法性出现危机的时候,其权威评价的权威

5、性也必然出现危机,这时权威评价结论在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来自民众的巨大阻力。应当指出,尽管权威机构的合法性构成了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基础,但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又巩固着权威机构的合法性。,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的根源,权威评价活动失控,不再具有合理性,权威评价活动已经不能反映其所属群体整体需要和利益,因而其评价结论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可,更无法转化为民众的实践行为。,在评价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在权威评价活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在权威机构独断的享有评价权的情况下,具有自利性的权威机构有可能将其所拥有的权力转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使权威机构不能或不能完全站在所属群体整体需要和利益的立场上

6、,在权威评价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的决策中,使所选择作为权威机构的评价标准与群体优势需要发生背离或偏离;在权威评价活动第二个环节的决策中,使所作出的价值断定与群体整体需要和利益发生背离或偏离,从而使权威评价活动的权威性陷入危机当中。,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的根源,权威机构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机制缺乏自觉,尤其是对作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最为普遍运行机制的赏罚机制运用不当,从而使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无法通过良性机制发生作用。,赏罚机制是权威机构为了强化其评价及其结论的权威性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措施。但是,赏罚机制与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张力,如果赏罚机制运用不当,其赏罚权力的运用“倾向于某种个别的、特定的目

7、标时,就会丧失它的天然的公正性,”不仅不能使权威评价结论转换为民众的实践活动,意即权威评价的权威性无法通过良性的机制发生作用,还可能对权威机构及其评价活动造成震荡性的威胁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的根源,由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念,社会群体失去了判断权威评价结论的依据,对权威评价的再评价处于一种无序和冲突的状态,无法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因而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认同发生危机 。,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形成得力于所属民众的价值认同,而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目的,亦即是权威机构的意志为一定的其所属民众所服从,这种服从的根据一如前述,正是价值标准的一致。权威的这种目的要求是和它的功能相一致的,即它一旦形成之后,为使

8、权威本身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致力于权威影响力的有效辐射范围内社会民众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否则,该权威系统的稳固性就会动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群体失去了判断权威评价结论的依据,对权威机评价的再评价处于一种无序和冲突的状态,无法形成较为一致的结论,从而对权威评价的权威性的认同发生动摇。,由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引发的几点思考,1,2,3,权威评价活动的矛盾运动和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民众评价与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权威评价的悖论与权威评价的权威性重建方向,由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引发的几点思考,危机是反映辩证矛盾发展的许多因素之一,任何矛盾的发展都在于矛盾的对立面的变化,都在于矛盾的各个对立面在统一的范围

9、内相互关系的变化。危机正是对立面的相互独立性不断增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超过了矛盾每一方面相互独立的限度,因而阻碍了体系的发展。,权威评价活动的矛盾运动和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是反映权威评价活动辩证矛盾发展的许多因素之一,它预示作为对立面双方权威机构和民众矛盾的解决的开始。权威性评价的权威性危机作为权威评价活动的一种否定趋向,它将导致社会群体不能有效的开展活动,因而这个群体就处于自发的状况。,由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引发的几点思考,互动,背离,民众评价,权威评价,和谐,民众评价与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当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出现危机时,权威机构不能在现实性上体现群体主体的意志时

10、,其评价活动不再具有合理性,不能反映其所属群体民众的需要时,权威机构就丧失了作为群体现实主体的资格,群体的全体民众在现实性上也不应该为它所发动的行为负责。但是权威机构仍能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把它的实践理念贯彻到群体的行为之中,其作为现实的责任主体所负的责任,在实际上必然要由所属群体主体或所属群体主体的全体民众来承担的。这就是说,不应该承担责任的群体全体民众必须在实际上承担由丧失了群体主体的现实主体资格的权威机构作为现实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责任,而丧失了群体主体的现实主体资格的权威机构在实际上仍然具有群体主体的现实主体的资格,这就是权威评价活动的悖论。,由权威评价的权威性危机引发的几点思考,权威评价的悖论与权威评价的权威性重建方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