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759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 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 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松骨峰战斗与马玉祥救小孩在表达内容、选材角度和描写方法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分析: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记叙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写。马玉祥救小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的爱,作者运用外貌、行动、心理、

2、语言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青年战士的英雄形象。 2我们知道文中为了说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代替这三段文字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分析:通讯的导语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文章用何种导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议论文字作导语,也正是从表达需要考虑。白居易说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在导语中,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正是为了用自己潮水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知道的,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要“唤起读者注意,引导读

3、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继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感到意外者在于“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 ,从而使那些对作者回答“失望”者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的作用之一) ,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作了提示。总之,这三段抒议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 。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 3作者在上面三段文字中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4、 分析: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4第 4 至 14 段,这部分写了三个故事,试从描写对象、环境场面、情节主体、反映主题的角度等方面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并完成下表。 分析:所谓典型,是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比较集中突出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集团本质特征的人和事。本文为了写出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东西” , “最可爱”的原因,所选材料都具有典型性。就描写对象的广泛性来说,有某部先头连的英雄群体,有蹈火救人的勇士,有普通的战士;就人物活动的环境来说,有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的战场,有浓烟滚滚、烈火炙人的民房,有冰天雪地、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就情节主体来说,有壮烈动人的阻击战,有火中救朝鲜

5、小孩的场面,有吃雪蹲洞心底宽的谈心明志场面;就主题来看,有表现战士胸有祖国和人民的美好心灵。总之,由此可见作者选材上的匠心。 5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分析: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应当先写。故事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的补充:对敌“狠” ,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 ,因此救小孩故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访谈的故事揭示了对敌“狠” ,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 6第三个小

6、故事里,还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 ,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分析:分析这“笑” ,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答话即是这“笑”的注脚。这“笑” ,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你想不想祖国”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7第 14 段

7、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沤歌,那么 15 小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分析: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它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总之,这段文字道出了作者写作的动机,不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解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在“抗美援朝”期间,采访志愿军战士的一篇通讯。这场战争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这段历史,有些同学还读过一些回忆录,谁来简略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燃烧弹、细菌弹已落到东北大地

8、。朝鲜人民处在存亡关头,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他们中有在大西南追剿残敌、土匪,征尘未洗的解放军指战员,有刚刚分到土地的翻身农民,还有工人、学生、干部。我们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描述过他们,谁来向大家讲述其中一个英雄? 归纳;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喊着“向我开炮” ,擎着爆破筒跃入敌群。他的原型就是特级英雄杨根思。还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而坚忍不动的邱少云。大家说,他们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归纳:对,这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板书) 在众多英雄

9、中,我们还不会忘记一个名字罗盛教,他为救一个落入冰水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被称为是 归纳:对,他被称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 (板书) 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战斗时发扬了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对朝鲜人民又爱得特别挚切,体现着国际主义的崇高精神。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启发:电影中有一支著名的插曲一条大河 ,清哪位同学唱一下。 归纳:是呵,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基础是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是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 (板书) 为了向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魏巍同志采写了这篇通讯。通讯以一个设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标题,用三个典型事例

10、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分析三个事例。 教师范读第一个事例。 事例很感动人,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 (板书)作者写这个事例先确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新闻的需要)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接着写战斗过程,通过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雄。下面重点描写了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正像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具有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板书)最后写胜利的结局。 教师范读第二个事例。 课文用两段文

11、字,介绍了一位可爱的战士的动人事迹。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二个事例:马玉祥火海救小孩。 (板书)第一段里作者先确切介绍了马玉祥的年龄、姓名、籍贯(新闻的需要)以及他淳朴可爱的外貌、神态。写他由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表明在战士心中同情朝鲜人民和仇恨侵略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第二段写马玉祥冒着浓烟烈火抢救朝鲜儿童。他那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动作,救了小孩救大人;他那朴素动人的内心独白,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罗盛教一样,他们对水深火热中的朝鲜人民深切同情。 教师范读第

12、三个事例。 这个事例,作者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归纳:符合,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又集中表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三个事例:战士三答问。 (板书)第一答诉出幸福观:祖国人民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第二答说出责任感: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第三答讲出荣誉感:仅有的要求是解放朝鲜,是祖国的荣誉。正像一条大河里唱的,志愿军战士胸怀宽广美丽,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战士情系祖国。 (板书) 提问:志

13、愿军创建了丰功伟迹,英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练习一题中讲的,作者采访到 100 多个生动事例,几经删选,为什么写成本文时采用了这三个事例? 归纳:“让事实说话” ,三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标题的提问,三个场面中有壮烈的英雄群像,有个人的英勇行为,有问答式的内心倾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围绕中心,精心的多侧面、多角度地选取典型事例,就是这篇通讯在选材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之处。 提问:三个事例为什么按现在的次序安排呢? 归纳: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 “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小孩”是这层意

14、义更直接的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三)典型事例的不同写法。 我们已经分析了这篇通讯精选典型事例的特色。对典型事例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恰当写法,以求最高的效果。在对三个事例的叙述、描写中,就交替运用了作者直接描述和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两种方法。 提问:请同学就三个事例运用的两种方法做一下分析。 归纳:事例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壮烈勇猛;战后阵地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

15、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事例二,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弓!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当时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战士三次回答提问,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交叉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提问: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直接引述描写,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谈话,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

16、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 分别指名朗读事例一,复述事例二,表演事例三;分别当即略作讲评,加深同学对不同写法作用的领会。 (四)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1事例间的议论、抒情。 指名朗读第 8 段后半部分。 讲析: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趁热打铁,作者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 ,紧接着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指名朗读第 9 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归纳: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