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与组织管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57003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性与组织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人性与组织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人性与组织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人性与组织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人性与组织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性与组织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性与组织管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人性与组织管理北大经济学院王建华一、 组织行为学是门什么样的学科(一) 概念和特性“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研究组织及其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探讨调动其行为积极性的原理和方法,以便提高对其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改善和提高组织有效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综合性、边缘性、多层次、两重性和实用性。(二) 意义当工作中发生问题时,几乎总是人的问题。所以,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人的管理。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伊通就曾说过,“我们能赢得竞争的唯一途径就是人。这是任何人都拥有的唯一财产。不同之处在于,公司的文化,你如何激励你的员工,如何给他们授权和如何教育他们

2、。” 安得信会计公司的总裁劳伦斯温巴克讲,纯粹的技术知识只能使你达到某一点,超过这一点之后,人际关系技能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管理工作面临下列三个方面的挑战:1.随着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竞争空前激烈。如何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2.劳动和劳动力的质量发生巨大变化。劳动力日趋异质化、流动化和脑力化。3. 经营面临日益加速的变革。管理者和员工在今天所面临的世界是一个永久的“临时性”。人们现在必须学会在充满灵活性、自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环境当中生活。(三)生成和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并提出了“

3、社会人”假设,由此创立了管理学中的人际关系学派。这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问世。1953 年,美国的科学家开会,正式把这种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从此,行为科学的研究扩大到各个领域,取代了企业管理中的人际关系论。在 60 年代组织行为学逐步从行为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自产生以后,在世界各国都获得了发展,其中发展较快的有日本、瑞士、前苏联等国。日本可以说是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最成功的国家。行为科学在 70 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国,1985 年 1 月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在北京成立,之后全国 20 多个省市纷纷建立了学会和研究机构。1986 年 3 月行为

4、科学杂志创刊,此后开始得到普及。(四)怎样学习组织行为学首先必须认识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和劳动生产力吗?我们组织在一起,发展生产和经济,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使员工感到愉快幸福应当是前因,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能是后果。美国有个叫做罗森布路斯的国际旅游公司(Rosenbluth International Travel Co.)。该公司总裁罗森布路斯认为,应该把“把员工放在客户之上”。其次,对于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应该如何认识。不能把它当作神圣的教条,而应该用观察、检验的目光去审视,去评判,去扬弃。关于什么是绝对真理,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说,绝对

5、真理意味着准确地判断任何人在任何组织中可能的行为表现。他认为永远也不可能发现绝对真理。可是,我说,只要直视人的本性,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概要 (一)个体行为这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研究组织中个人的行为规律。包括人性、个性、个体的需求、知觉、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学习、动机、行为机制、激励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等等。(二)群体行为主要研究群体行为规律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群体行为特点、群体沟通、群体冲突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等等。(三)领导行为主要研究领导行为规律。包括领导职能与性质、领导行为和权威、领导方式与方法、领导有效性理论等等。有关领导的理论有三类:领导特质理

6、论、领导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四)组织行为主要研究组织发展变革的规律。包括组织的结构、组织变革过程、工作设计、工作压力、组织的生成与发展、组织决策行为以及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主要的组织理论有传统的组织理论、新古典的组织理论、现代的组织理论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后权变组织理论。三、论人性( 一 ) 综 述 人 性关于人性,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不知被多少人议论和争论着。由于世世代代人们的苦苦求索,产生了许多的理论和学说。可是,直到今日,“人性”到底是什么?可以断言,还是没有弄清楚。迄今为止的不论哪一种学说,都没能够彻底地揭示人性的深邃复杂,也没能够全部涵容人性的广博丰富,更没能够有效地诠释人性与人类行为

7、的内在联系。总之,还没有触及到貌似神秘的人性本质。在 中 国 古 代 , 老 子 提 出 了 闻 名 于 世 的 “道 法 自 然 ”思 想 。孔 子 及 其 后 的 儒 家 们 , 高 举 “性 善 论 ”的 大 旗 , 与 法 家 展 开 了 持 续 千 年 的 人 性 善恶 之 争 。在 西 方 , 探 讨 人 性 不 是 分 善 恶 , 而 是 从 “人 与 动 物 ”的 区 别 、 “人 与 神 ”的 关 系 、人 道 主 义 、 结 构 主 义 以 及 马 克 思 主 义 等 多 个 视 角 来 分 析 。古 希 腊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说 , “人 是 两 条 腿 的 动 物

8、 , 理 性 的 动 物 , 政 治 的 动 物 。”德国 的 卡 西 尔 在 他 的 大 作 人 论 中 终 于 把 人 提 到 最 高 的 高 度 : 人 是 “符 号 的 动 物 、 文化 的 动 物 ”。古 代 希 腊 的 普 罗 泰 戈 拉 说 : “人 是 万 物 的 尺 度 。 ”苏 格 拉 底 有 一 句 名 言 : “认 识你 自 己 吧 ! ”13 世纪萌芽的文艺复兴,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以人性对抗神,以人道对抗神道,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人道”终于翻身啦!可是,人道主义思潮的各个流派关于人性的主张却不尽相同。尽管如此,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在人的本能与理性

9、之间寻求平衡点。就这样人道主义者们把人的本性一劈两半为本能和理性。可是,问题是个人与他人,即与社会的关系又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托玛斯霍布斯的“自然法”、康德的“共同目的论”、费尔巴哈的“合理的利己主义”、萨特的“共同目的论”等等学说。 法 国 的 新 哲 学 思 潮 结 构 主 义 认 为 , 个 人 只 有 在 社 会 整 体 和 人 际 关 系 中 才 能有 意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们 对 人 的 本 质 和 人 性 进 行 研 究 的 结 论 大 致 可 以 归 纳 为 两 点 : 一 点是 : 人 最 重 要 的 属 性 是 社 会 性 ; 另 一 点 是 : 人 具 有

10、主 观 能 动 性 。以上,我们看到哲学家们使尽浑身解数,力图揭穿人性的奥秘。然而,人道主义调和人的本能和理性的试图,都无功而返。因为这些理论都没有能够确定出人的本能和理性之间的调和点,因此也很难根据这些理论来现实地指导人们的实践,不具备可操作性。结 构 主 义 的 人 性 论 , 被批判为反人道主义的学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只看到了问题的一半,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另一半,即整体离开了个体,也无从存在。尤其是到了现在,个体对于整体的发言力极大地增强和提高,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过去整体是老大,现在风水轮流转,个体已经可以开始向整体这个老大挑战啦!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也只是在阶

11、级和集团等层面抽象地解决了人性的问题,而在个体层面,或者在同阶级、同集团同志之间,其具象的人性论是怎样的呢?也是没有解决。至 于 心 理 学 和 管 理 学 当 中 , 也 都 不 乏 人 性 的 分 析 。 例 如 , 弗 洛 伊 德 的 性 本 能 说影 响 颇 大 。 他 使 用 “本 我 自 我 超 我 ”这 些 概 念 , 把 “我 ”分 为 各 自 遵 循 “快 乐 原则 ”、 “现 实 原 则 ”和 “完 美 原 则 ”的 逐 级 升 华 的 三 个 层 次 。 他 的 理 论 最 有 意 义 的部 分 是 指 出 了 人 行 为 当 中 的 “防 卫 机 制 ”现 象 。人 本

12、 心 理 学 者 卡 尔 罗 嘉 思 提 出 了 人 格 自 我 论 ( 欲 求 充 足 理 论 ) 。 他 认 为 人 类本 性 是 善 良 的 。 人 无 论 是 谁 都 想 快 乐 地 度 过 自 己 的 人 生 , 都 想 健 康 地 适 应 社 会 , 不断 地 得 到 成 长 , 开 发 自 己 的 潜 能 , 人 就 是 按 照 这 样 的 一 些 想 法 来 行 动 的 。 他 认 为 自我 实 现 就 是 人 性 的 本 质 , 也 就 是 人 的 根 本 需 求 。在 西 方 管 理 理 论 当 中 , 人 性 论 终 于 堂 而 皇 之 地 走 上 理 论 殿 堂 的 前

13、 台 。 从 管 理 实践 和 管 理 理 论 的 发 展 来 看 , 管 理 的 决 策 、 制 度 、 方 法 和 组 织 结 构 等 等 , 无 论 什 么 措施 都 反 映 出 管 理 者 是 如 何 看 待 “人 ”的 。 也 就 是 说 对 人 的 本 性 的 假 设 正 确 与 否 , 关系 到 管 理 活 动 的 成 败 、 管 理 成 果 的 优 劣 。 到 目 前 为 止 , 较 比 有 代 表 性 的 人 性 假 设 有七 种 , 即 亚 当 斯 密 提 出 的 “道 德 人 ”假 设 ; 约 翰 穆 勒 提 出 后 又 被 泰 勒 极 大 发 扬 的“经 济 人 ”假

14、设 ; 梅 奥 提 出 的 “社 会 人 ”假 设 ; 马 斯 洛 提 出 后 又 被 麦 格 雷 戈 概 括 为 Y理 论 的 “自 我 实 现 人 ”假 设 ; 薛 恩 提 出 后 又 演 变 成 为 权 变 理 论 、 超 Y 理 论 的 “复 杂 人 ”假 设 ; 巴 纳 德 提 出 后 , 又 进 一 步 发 展 成 为 “全 面 发 展 的 文 化 自 由 人 ”的 “完 整 人 ”假设 , 以 及 由 马 奇 和 西 蒙 提 出 的 “决 策 人 ”假 设 。如 果 分 析 一 下 以 上 种 种 ,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道 德 人 ”假 设 , 是 西 方 哲 学 关 于

15、 人 性 的 思想 的 反 映 ( 本 能 与 理 性 ) ; “经 济 人 ”假 设 把 人 视 为 经 济 动 物 ; “社 会 人 ”的 思 想 ,显 然 比 “经 济 人 ”的 思 想 前 进 了 一 大 步 ; “自 我 实 现 人 ”的 假 设 比 “社 会 人 ”的 认 识又 更 上 一 层 楼 ; “复 杂 人 ”的 假 设 是 对 前 人 的 批 判 和 提 高 , 含 有 辨 证 的 思 想 。 但 是 ,又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忽 视 了 人 性 的 共 性 和 普 遍 性 , 所 以 也 有 失 偏 颇 ;“完 整 人 ”的 假 设 太理 想 化 ; “决 策 人

16、”的 假 设 又 太 现 实 主 义 。 这 些 人 性 论 , 要 么 过 于 简 单 , 要 么 过 于理 想 , 总 之 都 是 对 人 性 的 表 面 现 象 的 描 述 , 是 把 人 性 这 个 内 涵 复 杂 的 问 题 格 式 化 。( 二 ) 关 于 人 性 之 我 见 能 动 性 的 自 我 维 持 保 护 性(1) 人的本性就是能动性地自我维持和保护 经多年对人观察的结果,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的最终需要就是要使自己得到维持和保护。在此,我提出自己的人性假设:即人是能动性地自我维持和保护性的。这就是人的本性。人的这种“自我维持保护性”,不仅限于生理上的,更多见、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进行的自我维持和保护,总之,这个本性规定着人的一切行为的方向。卡西尔说过:“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定义的话,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