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5656647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如何和导师交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研究生就该学会如何和导师交流做研究生就该学会如何和导师交流2010-01-28 14:32:17 来源: 网易博客 跟贴 9 条 手机看新闻 对学生而言,积极与导师沟通是你们必做的功课,因为研究生学习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你未来发展的一次积累,把握好这两年的学习时光就等于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有人曾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导师为学生指明远处有一片森林,学生就应认真研究森林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树木,有那些不同的鸟类,乃至细化到枝叶的纹理结构等,导师在此基础上和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与提高。事实就是如此,导师的重要性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向,学生则在导师的指导下实施和

2、从事具体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沟通,接受导师的指导。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不能回避的现实环境是,在扩招过程中,我院导师所带研究生数目由原来的每届 1 到 3 个学生增长至现在的 5 至 8 个,学生人数的激增,使导师根本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学生与导师之间因关系疏远而产生隔膜也是在所难免的。要改变现状需要学生和导师的共同努力。对学生而言,积极与导师沟通是你们必做的功课,因为研究生学习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你未来发展的一次积累,把握好这两年的学习时光就等于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在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我认为你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一、 尊重你的

3、导师尊重你的导师无论导师的观点、立场、学术造诣如何,你首先应该尊重导师,这是与导师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有人曾给我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在研究生择业面试时,主考官要求在座各位研究生谈谈自己的导师,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研究生都在从不同角度贬低自己的导师!这是一个令人寒心的事实,也许你的导师学术不够精深,也许你的导师对你关心不够,但你要相信,从职业道德角度出发,每个导师都爱自己的学生,都很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换个角度说,你的导师是凡人,不可能在方方面面完美无暇,当你用真心去爱你的导师,发自内心去尊敬他们时,相信你会从与导师的沟通中获益匪浅,你会为导师的敬业精神而感动。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只

4、要经常告诫自己去换位思考。下面这个小故事是否能给你一点启示呢?向来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主厨来时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请自已的客人来头很大。“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主厨紧张地问。“烹调牛排,对你已不成问题。”松下说,“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牛排真的很好吃,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 80 岁了,胃口大不如前。我想当面和你谈,是因为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客人在旁听见松

5、下如此说,更佩服松下的人格并更喜欢与他做生意了。我想,当你能够站在他人立场去理解、处理事情时,你将拥有人们对你的信任和爱。研究生通过和导师的接触,可以学到很多读书做人的道理,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做。二、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二、端正学习态度,按照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严格要求自己整个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个总体的要求,其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基本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查到相关资料,并找出问题所在等。也就是说,研究生阶段学习要从一般的学习转化到提炼学术观点,提高创造性思维上,因此作为研究生,你应当本着诚实、认真、刻苦、实事求是的态度

6、来对待学习和研究,一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的跟着导师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之余,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交流,在此基础上重点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对于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言之,无论是做导师的课题,还是到实践部门实习,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完善独立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关键的。在你参与导师课题或项目研究时一定要调整好你的心态,准确界定导师与你的关系平等协作关系。现在在理工科院校大多将导师的身份定位为“老板”,学生在为“老板”打工,对此我很不以为然。我认为,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应定位为学生“和”导师共同工作,而不是“为”导师工作。因为在工作

7、前期学生要从导师那里得到辅导,在此基础上才会与导师共同将课题或项目研究深入下去,这个研究经历将是你的一笔财富,你从中会得到很大收获,换句话说,你在为自己工作(我在南开博士后流动站就是这么工作的,希望大家不会认为我在说空话)!三、带着问题请教你的导师三、带着问题请教你的导师美国波士顿大学一位华裔教授曾明确表示:“我向我的每一位研究生都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就是毕业时在他所做的小分支领域中必须超过我的现有水平。对研究生的要求不是论文数量,而是他是否在自己的领域内超过了我,如果超过了我,他就有价值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带着问题去找导师,就某些学术问题去讨论,甚至争论,这是导师最愿意看到的,因为

8、每个导师都希望看到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成长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甚至在很多方面能高于自己。当导师和你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后,你需要大量查找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明确你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就这些问题你需要与导师进行深入探讨;当你就某一问题有灵感火花时,与导师的及时沟通可能会拓展你的思路,给予你更多启示。另外,解答你的疑问的同时,导师也在思考,而且有些问题导师也不一定能够马上给出答案,这就需要你们的交流。别小看这个共同探讨问题过程,通过它你不仅可以得到问题答案,更可贵的是你会更了解导师的想法和思路,导师也能通过它更多地了解你,这样你们的距离自然就会拉近很多了。四、定期向导师汇报你的

9、学习状况和研究成果四、定期向导师汇报你的学习状况和研究成果要知道研究生培养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要以研究生个体差异而不断调整,因此,研究生要主动和导师沟通,让导师了解你所关注的问题及其困惑。另外,经常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是对导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我曾见过一篇短文,大致内容是这样:80 年代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 J. Goldstein,他参与美国生物医学界很多重要决策,也常常外出访问。可是他一直保持和实验室研究人员及其学生们的一线接触,即使他出国讲学,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学生们把试验结果传真到他下榻的旅馆让他读。这事实上告诉我们,一个对学术感兴趣的导师,他会非常关注学生的当前研究,愿意花时间和学生讨论、

10、争辩。你或许要问,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导师交流最方便、快捷。我认为当面和导师交流是最好的,因为你可以更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导师的回答。要是不能约到双方都合适的时间交流的话,那么“一封邮件、一个称呼”是不错的选择。面对着高校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老师们所承载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导师疏忽了与你的沟通,请你像朋友那样去理解导师吧,发一封电子邮件谈谈你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有助于导师对你的深入了解,加深了你和导师之间的感情。我曾为学生们对我的两个称呼而深深感动过,一个是“红霞老师”,这是我曾教过的本科班学生发手机短信给我的;另一个是“霞姐”,这是我的研究生送给我的

11、。我想,对于爱自己老师、将老师视为朋友的学生,任何老师都会感到欣慰,会更加爱自己的学生的!我在企业培训中十八个经典的故事中见过这样一段文字: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的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就来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记者很生气说,小孩子不能谎话,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世界地图!他儿子非常委屈地辩解说,我真的拼好地图了!记者一看,果然如此,这么短的时间将如此复杂的世界地图拼好,难道家里出现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问他儿子如何做到的。他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只要反过来拼这

12、个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人生智慧就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一种美感体验的豁然洞见。曾经有人把导师比作大树,我觉得导师其实只是一个主干,研究生不是树下的阴影,应是树干上面的新芽,在你们毕业时就应该成长为一支粗壮的新枝了。多和你的导师交流吧,你会发觉在和导师交流后,你对学习、工作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精神状态会更加高昂,因为交流会使两颗心相互靠近,让交流从心开始吧!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对每个研究生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生与导师的关 系不能简单地被看作师傅与学徒的关系,也不完全是同事之间的关系、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13、。 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中有何原则和技巧呢?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近日在中国 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从切身体会出发,给出了 6 条建议。 研究生应怎样与导师交往研究生应怎样与导师交往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 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 带来惊人的收获。 无论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还是通过面对面的谈话、讨论,在攻读研究生期 间,你都可能与你的导师有多次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你会有高兴和受鼓励的时候,但 也可能会有痛苦和失望的时候。那么,研究生应当如何更好地与导师交往,并从中获益呢?保持与导

14、师的联系 当你开始做实验、做研究时,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但是,现实情况 往往是导师很忙,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于是,你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很多研究生, 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有的时候,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可能不是由于你的 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 对此,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嘴上、联系 记录本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导师 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你。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科研都会有极大 的促进作用。 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 如果不这样,导师就

15、会认为你的工作没有问题,产生一种虚化的安全感。如果你的研 究做得不顺利,导师又没有你的消息,这对你没有好处。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短信,让导师 知道在上一次见面六七天以后,你现在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 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没有进展, 导师会帮你想办法,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一点进展,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再上台阶。 总之,我建议,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并 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 摸清导师的性格 导师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内

16、向还是外向,脾气如何了解导师的性格,你和导师 的相处会更加融洽。可以问问实验室里比你大一点的同学,他们是怎么跟导师相处的。 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 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 对于一些导师,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对导师说的话,一定要像玻 璃一样透明,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 为了更有效,你可以确定一下你跟导师的个性有哪些差异,从而慢慢地调适自己的情 绪和行为模式,尽量与导师保持一致。你的导师已经带着他的脾气-不管是好、是坏-成功了,你没有必要去犯一个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赢得导师的尊重 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 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 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对于有的导师,你谈话时没有 信心,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我能行。这 3 个 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说到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