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64229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前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前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方》-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方曹文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散文,知道其特点。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重点字词句,把握文章主旨。 3.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反弹琵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以此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反弹琵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 先请学生说一说对印度的印象。 (可能答案:人口众多、贫困) 展示照片,让学生说说对该图片的理解(什么内容、怎样的生存状态、由此的联想等) 。 总结学生所述,归纳出共同关键词,可能有:家、在路上、前方等等。 介绍照片背景: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的摄影

2、师拍了这 张照片,取名为前方 ,曹文轩先生看了之后,展开联想与思考,写了这篇摄影散文。 (板书:题目、作者) 介绍摄影散文:(板书: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摄影文学的一种,是按照艺术创作的 规律,通过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摄影画面的表现,运用散文语言,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 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鉴赏时主要抓住 2 个特点:1.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 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2.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二、文本研习(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速读全文并思考:1.文中哪几段直接写照片上的内容;2.其他段落写了什么内容;3.全 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明确:1.直接描写照片内容:第 1 段

3、、第 12 段(第 8 段稍有提及) ;2.其余 10 段均是由照片展开的联想以及作者的感触3.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 1 段直接描写照片 照片切入,引出下文中间 10 段展开联想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展开联想,抒发感触第 12 段直接描写照片 回到照片,呼应开头(2)研读文本,分析重点难点A.文章的第二部分,即作者展开联想这一段用了大篇幅的手笔,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我们来逐一进行分析。文章第一段里讲到: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说明了人们有离家之 举,那么人离家的原因,文中有交代吗? 明确:明确: (第 3、4 段)迁徙的习性 离家原因:(第 2 段)人有人有克制不住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离家的欲

4、望 (第 5 段)外界的诱惑(第 6 段)无奈的选择(第 7 段)前方的诱惑 克制不住的体现: 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 (第 3 段) 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 呐喊:走啊走!(第 5 段)B.作者点出了人有离家之举,也说明了离家的原因,接下来作者又写了些什么呢?让 学生阅读 7-10 段,并分析。 明确:明确: 前方召唤前方召唤思考:“前方”的含义理想 行在路上行在路上“苦” (第 10 段):拥挤不堪的车、坑洼不平的路、抛锚无法修复(皮肉之苦) 惶惑、茫然、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精神之苦) 人生之路

5、人生之路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实质上”三个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它限定了是从本质上说。因为从生活现象上说,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 不一定都是“苦旅,正如文中作者所举的例子:坐游艇、飞机、火车等等,但从本质上 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 质上还是一场苦旅。因此不能去掉。 精神苦旅精神苦旅C.有钱的人也好,没钱的人也罢,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是一个悲剧,那么这悲剧 又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明确: 总想到达目的地而不能到 理想难以实现 人的悲剧性实质(第 11 段) 在外思家无法还家 精神无法寄托还家无家 这里面四个“家” ,分别有什么含义?

6、前三个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家,而最后一个是指精神家园。小结:小结: 三个重点词 前方:在这儿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鼓舞人们前进的理想,是精神的目的地。 路:在这里不单单指现实中的路,更指人追求前方的过程,指人生之路。 家:既实指现实生活中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人的精神家园,精神的栖息地。 三个关键句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人的悲剧性实质(3)回顾全文,领悟反弹琵琶 A. 反弹琵琶 这个专题呢称之为“月是故乡明” ,也就是思家怀乡的意思,这篇文章明明是一篇写去 前方的文章,为什么放在这儿? 明确:明确: 文章表面上虽是写离家写远行,但是人去前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理想,追求精神的

7、寄 托,追求精神家园。因此,这篇文章自然是可以放在这里的。曹文轩的这种写法被称为 “反弹琵琶” ,即逆向思维。优点:突破传统思维,立意新颖,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B. 虚实结合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因此文中既有对照片的真实描述,还有作者的联想。 本文中除首尾两段是直接对照片进行描述外,还有第八段中的“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 陋的汽车”,第十段中“拥挤不堪”、 “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流露出一个 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和茫然。 ” 等。 虽然作者对照片的描述虽不是很多,却很传神 ,更重要的是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 以自己充满悲悯之情和深刻人文关怀的文字阐释了人生哲理。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使 这篇摄影散文没有被摄影作品所束缚,更没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前方曹文轩 离家原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迁徙的习性 外界的诱惑 无奈的选择 前方的诱惑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前方召唤行在路上人生之路精神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 追寻精神家园 离家归家 遥遥无及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